Page 86 - 《中国药房》2022年22期
P. 86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吐和乏力,均为 1~2 级;两组均无患者发生 5 级毒副反
           项目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100)紫杉醇组(n=100)  χ /t 2  P  应。紫杉醇组患者上述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高
           性别/例                                  0.031  0.861  于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P<0.05)。结果见表3。
            男                   79         80
            女                   21         20                           表3 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比较
           年龄(x±s)/岁          65.33±9.24  60.45±8.28  3.934  <0.001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100)  紫杉醇组(n=100)
           ECOG评分/例                              0.907  0.341  毒副反应    1级/ 2级/ 3级/ 4级/ 发生率/ 1级/ 2级/ 3级/ 4级/ 发生率/  χ 2  P
            0分                  86         81                          例 例   例  例  %   例  例  例  例  %
            1~2分                14         19                 血液毒性
           病理类型/例                                0.725  0.395   白细胞减少  12  7  2  1  22.00  24  22  10  1  57.00 25.630 <0.001
            鳞癌                  49         43                  中性粒细胞减少 17  5  3  1  26.00  19  15  11  8  53.00 15.253 <0.001
            非鳞癌                 51         57                  血小板减少   6  7  1  1  15.00  32  7  2  1  42.00 17.887 <0.001
           治疗方案/例                                0.560  0.756   贫血     29 21  2  1  53.00  52  21  3  1  77.00 12.659 <0.001
            单药                  11           9                非血液毒性
            联合铂类                40         37                  感觉神经病变  8  0  0  0  8.00  21  0  0  0  21.00  6.816  0.009
            联合贝伐珠单抗/PD-1抑制剂     49         54                  乏力      16  0  0  0  16.00  48  0  0  0  48.00 23.529 <0.001
             PD-1: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                 恶心呕吐    18  0  0  0  18.00  31  0  0  0  31.00  4.568  0.032
                                                               关节肌痛    7  0  0  0  7.00  55  2  0  0  57.00 57.445 <0.001
          2.2 两组患者的化疗完成情况和PFS比较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共完成化疗 430 个周                        3 讨论
          期,平均 4.3 个周期,中位 PFS 为 4.0 个月。紫杉醇组患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类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者共完成化疗 476 个周期,平均 4.8 个周期,中位 PFS 为                  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是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抑制
          4.0个月。两组患者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纺锤体的形成和DNA的复制,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另外,紫杉醇还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稳定微管蛋白构
         (经Log-rank检验,P=0.936 9)。结果见图1。
                                                              象,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使肿瘤细胞阻滞在分裂期,从而
                                          组别
                 1.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          抑制有丝分裂 。传统的紫杉醇注射液在水中的溶解度
                                                                          [8]
                                          紫杉醇组
                 0.8                                          极低,所以制剂中加入了聚氧乙烯蓖麻油作为增溶剂。
                 0.6                                          聚氧乙烯蓖麻油可在体内被降解并释放组胺类致敏物
                PFS率                                          质,引起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同时,其也可引起神经细
                 0.4
                                                              胞内颗粒释放及脱髓鞘改变,加重紫杉醇的外周神经毒
                 0.2                                            [9―10]
                                                              性    。 白 蛋 白 结 合 型 紫 杉 醇 由 美 国 Abraxis  Bio-
                  0                                           Science,LLC 研发,是以人血白蛋白为载体的新型纳米
                    0       2                                 4          6        8       10      12    14  制剂(粒径约130 nm),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白蛋白受体
                          用药时间/月
                      图1 两组患者的PFS比较                           糖蛋白60结合来激活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再经血管内
                                                              皮细胞将药物转移至肿瘤组织中,从而发挥抑瘤作
          2.3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11―13]
                                                              用    。由于不需要聚氧乙烯蓖麻油等增溶剂,患者在
              治疗 2 个周期后,两组均无 CR 患者,共有 PR 患者
                                                              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时无须行抗过敏等预处理,且
          22例、SD患者166例、PD患者12例,总RR为11.00%,总
                                                              输注时间短、使用方便。
          DCR 为 94.00%。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的 RR 为
                                                                  有 报 道 指 出 ,白 蛋 白 结 合 型 紫 杉 醇 治 疗 晚 期
          13.00%,与紫杉醇组的 9.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NSCLC 患 者 的 客 观 缓 解 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P>0.05);白 蛋 白 结 合 型 紫 杉 醇 组 患 者 的 DCR 为
                                                              ORR)为26.09%,DCR为67.39%,中位PFS为4.80个月;
          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9.00%(P<0.05)。结果
                                                              治疗鳞癌患者的 ORR 为 27.78%,DCR 为 69.44%,中位
          见表2。                                                PFS 为 5.30 个月;在二线及以上化疗方案中,患者的
                      表2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ORR 和 DCR 可分别达到 23.81% 和 61.90%,中位 PFS 为
           组别               CR/例  PR/例  SD/例  PD/例  RR/%  DCR/%  4.30 个月 。另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
                                                                      [14]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n=100)  0  13   86     1  13.00  99.00
           紫杉醇组(n=100)       0     9  80   11   9.00  89.00   杉醇组患者接受该药二线治疗的 DCR 为 73.1%,中位
           χ 2                                  0.817  8.865  PFS为6个月;普通紫杉醇组患者的DCR为57.7%,中位
           P                                    0.366  0.003  PFS为4.5个月 。杨宇等 的研究显示,经白蛋白结合
                                                                          [15]
                                                                                    [16]
          2.4 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比较                                     型紫杉醇二线治疗 3 个疗程后,晚期 NSCLC 患者的
              两组患者的血液毒性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减少、中                          ORR 为 61.29%,高于对照组的 29.03%。本研究结果显
          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大多为1~2级;非血                          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患者的 RR(13.00%)虽略高
          液毒性反应主要是为感觉神经病变、关节肌痛、恶心呕                            于紫杉醇组(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2764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22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22期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