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中国药房》2022年20期
P. 64

0                            0                             0
                                100                          100                          100
                           25      75                   25      75                   25      75
                     PEG400/%  50    50  RH40/%    PEG400/%  50    50  RH40/%   PEG400/%  50    50  RH40/%



                     75                 25         75                25         75                 25

                  100                      0   100                      0   100                      0
                    0    25   50    75   100     0    25    50   75   100     0    25    50   75   100
                           中链甘油三酯/%                     中链甘油三酯/%                     中链甘油三酯/%
                     A.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1∶1           B.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2∶1           C.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质量比为3∶1
                               图2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不同质量比所制空白自微乳的伪三元相图

          2.5.1  载药量的计算         精密称取各处方自微乳,按
                                                                160                     100
         “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后,分别于425、352 nm                      140                      95
                                                                120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计算 CUR、BER 的含                         Y 1 /nm  100             ( mg/g )  90
                                                                80                      Y 2 /  85
          量,并计算载药量(%):载药量(%)=(W1/W2 )×100%                       60                      80
                                                                 40
         (式中,W1为包载药物的总质量,W2为自微乳和药物的总                           2.70∶1            49.88  2.70∶1           49.87
          质量)  [13―14] 。                                          2.00∶1     37.50 A/%     2.00∶1     37.50 A/%
                                                                 B    1.29∶1  25.12      B    1.29∶1 25.12
          2.5.2  处方的优化      根据空白处方的单因素筛选结果,                            A.粒径                    B.载药量
          以粒径(Y1 )和载药量(Y2 )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                             图3 粒径和载药量的三维效应面图
          应面法对油相的质量百分比(X1 )、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
                                                              2.5.3  最优处方的验证        按“2.5.2”项下最优处方,即油
          质量比(X2 )进行优化。星点设计的因素与水平见表 5,
                                                              相(中 链 甘 油 三 酯)质 量 百 分 比 为 30.97%,乳 化 剂
          星点设计的安排与结果表见表6。
                                                             (RH40)与助乳化剂(PEG400)的质量比为 2.10∶1(换算
            表5 CUR/BER-SMEDDS星点设计的因素与水平
                                                              得三者的质量比分别为 30.97%、46.77%、22.26%),制备
           水平      A/%       B     水平       A/%       B       3 批 CUR/BER-SMEDDS,测得其平均粒径为(58.90±
           -1.414  20.00    1.00∶1  1       49.88    2.70∶1
           -1      25.12    1.29∶1  1.414   55.00    3.00∶1   5.41)nm,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为-2.90%,平均载药量
            0      37.50    2.00∶1                            为(94.94±3.87)mg/g,与预测值的相对偏差为-0.14%,表
            表6 CUR/BER-SMEDDS星点设计的安排与结果                       明所建模型预测性好、准确度高,最优工艺稳定、可行。
           试验号   A /%  B  Y 1/nm  Y 2/(mg/g) 试验号  A /%  B  Y 1/nm Y 2/(mg/g)  2.6  CUR/BER-SMEDDS的表征
           1    25.12  1.29∶1  53.54  95.88  8  37.50  3.00∶1  58.75  89.47  2.6.1  外观和微观形态观察  取按“2.5.2”项下最优处
           2    25.12  2.70∶1  120.00  83.79  9  37.50  2.00∶1  59.77  90.27
           3    49.88  1.29∶1  45.91  97.93  10  37.50  2.00∶1  61.98  94.62  方制得的CUR/BER-SMEDDS,在室温下观察其外观;同
           4    49.88  2.70∶1  99.12  82.93  11  37.50  2.00∶1  61.21  92.40  时,取该制剂适量,加水于 37 ℃乳化后,加少量磷钨酸
           5    20.00  2.00∶1  136.10  86.43  12  37.50  2.00∶1  54.82  96.02  染色,于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形态。结果显
           6    55.00  2.00∶1  146.90  81.84  13  37.50  2.00∶1  58.50  95.60
           7    37.50  1.00∶1  84.94  90.57                   示,该制剂为黄色透明液体,加水乳化后为淡黄色澄清
                                                              透明液体;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4)下,其微粒呈圆
              使用 Design-Expert 12 软件对表 6 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得Y1和Y2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分别为:Y1=59.26+                     球形。
                                            2
                                  2
          16.87A-8.19B-3.3AB+34.36A -0.463 0B(R =0.797 0),
                                               2
          Y2=90.62-4.200A-0.045 7B-0.727 5AB-4.090A-1.150B 2
                                                 2
         (R =0.729 8),且P均小于0.05,表明上述方程拟合度均
            2
          较高;失拟项的 P 大于 0.05,表明未知因素干扰很小,所
          考察因素可用于分析和预测Y1与Y2的变化。
              使用 Design-Expert 12 软件绘制三维效应面图,结
          果见图3。由图3可知,Y1随着因素A的增加先减小后增
          大,随着因素B的增大而缓慢减小;Y2随着因素A的增加
                                                                 图4 CUR/BER-SMEDD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先增大后快速减小,而随着因素 B 的变动较小。使用
          Design-Expert 12软件对上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求解,                   2.6.2  粒径测定      取按“2.5.2”项下最优处方制得的
          确定最优工艺为油相的质量百分比30.97%、乳化剂与助                         CUR/BER-SMEDDS,加水于 37 ℃乳化后,用激光粒度
          乳化剂的质量比 2.10∶1;该条件下,粒径预测值为 57.24                    仪测定其平均粒径。结果显示,其平均粒径为(58.90±
          nm,载药量预测值为94.81 mg/g。                               5.41)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0.03。


          ·2490·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20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20期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