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中国药房》2022年18期
P. 52
2.2.3 稳定性试验 取“2.1.2”项下供试品溶液(编号 250
200
S6),分别于室温下放置 0、2.5、5、7.5、10、15、24 h 时,按 150
“2.1.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以麝香酮 U/mV 100
50
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 0
积。结果显示,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 0 5 10 15 20 25 30 35
t/min
RSD均小于3.0%(n=7),表明供试品溶液在室温下放置 A.对照指纹图谱
24 h内稳定性良好。 300
250
2.2.4 指纹图谱的建立 取 13 批西黄丸样品,分别按 200
“2.1.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 U/mV 150
100
件进样测定,将数据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50 0
价系统(2012 版)》,以 S6 为参照图谱(因 S6 样品保留时 0 5 10 15 20 25 30 35
间和峰面积适中),采用中位数法,时间窗宽度设置为 t/min
B.没药对照色谱图
0.1 min,多点校正后自动匹配,生成叠加指纹图谱和对 300
250
照指纹图谱(R)。结果显示,13批西黄丸共识别出26个 200
共有峰,通过与混合对照品(图1A)进行比对,共指认了 U/mV 150
100
其中3个成分,分别为乙酸辛酯(峰2)、β-榄香烯(峰3)、 50
0
麝香酮(峰15)。结果见图2。 0 5 10 15 20 25 30 35
t/min
900 C.乳香对照色谱图
图3 没药、乳香药材的对照GC图
800
平方欧氏距离
700
0 5 10 15 20 25
600 S8
S9
500 S1
U/mV 400 S2
S6
300 S13
样品编号 S7
200 S10
100 S4
S5
0
S3
0 5 10 15 20 25 30 35 S12
t/min S11
2:乙酸辛酯;3:β-榄香烯;15:麝香酮 图4 13批西黄丸样品的聚类分析树状图
图2 13批西黄丸的GC叠加指纹图谱及对照指纹图谱
2.4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2.2.5 共有峰归属分析 取没药、乳香药材,按“2.1.2” 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
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2.1.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累计解释率(R X、R Y)分别为
2
2
测定,以对照指纹图谱为参照进行共有峰比对。结果显 0.978、0.990,模型预测参数(Q)为 0.877,其值越接近 1
2
示,峰2~7、9~10、16、20、22~24、26来源于没药,峰1~ 表明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性越好 。13 批样品可分为
[11]
3、5、7~8、10、19~20、22~25来源于乳香。结果见图3。
两类,S1~S2、S6~S10、S13 为一类,S3~S5、S11~S12
2.2.6 相似度评价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
为一类。结果见图5。
价系统(2012 版)》对西黄丸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评
2
价。结果显示,13批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 1
1.6×10 6
分 别 为 0.943、0.940、0.915、0.918、0.912、0.936、0.933、
0.8×10 5
0.941、0.946、0.928、0.921、0.916、0.939,表明不同厂家生
0
产的西黄丸化学成分种类差异较小。 t[2]
-0.8×10 5
2.3 聚类分析
以 13 批西黄丸样品的 26 个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 -1.6×10 6
选用组间连接法,以平方欧氏距离为度量,采用 SPSS -2.4×10 6
5
6
-1.66×10 -8.3×10 5 0 8.3×10 1.66×10 6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平方欧氏距离为 t[1]
20 时,13 批样品分为 2 类,S1~S2、S6~S10、S13 为一 图5 13 批西黄丸样品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类,S3~S5、S11~S12为一类。结果见图4。 散点得分图
·2222·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8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