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中国药房》2022年12期
P. 117
[35]
点分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ATE2K 启动子变异与 的摄取受到抑制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关(P<0.05),这一证 tors,PPIs)兰索拉唑是一种OCT2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
据为 MATE2K 启动子变异对二甲双胍降糖作用的影响 用后,可增加二甲双胍的 cmax 和 AUC,延长其 t1/2,并使
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见,MATE1、MATE2 的变异是 CLr降低13% ;PPIs(如雷贝拉唑、泮托拉唑)还可通过
[36]
健康受试者和 T2DM 患者二甲双胍应答效果和药动学 体外抑制OCT2和MATE转运体活性而减少二甲双胍的
参数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摄取 [37-38] 。作用于 MATE 转运体的药物和二甲双胍联
二甲双胍在肾脏中除通过肾小球滤过外,还可通过 用也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可通过影响药物的肾脏排泄
OCT2 介 导 的 肾 小 管 分 泌 清 除(图 1C)。 OCT2(由 而导致其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或引发毒副反
[40]
[39]
SLC22A2 基因编码)主要分布于肾小管的基底外侧膜 应 。如,Misaka等 研究结果表明,西咪替丁和甲氧苄
[27]
[26]
中,负责二甲双胍的肾排泄 。Song 等 研究表明,二 啶均显著减少了OCT1、OCT2、MATE1和MATE2K介导
甲双胍肾小管排泄和 CLr 的变化主要受 OCT2(586C> 的 二 甲 双 胍 摄 取 。 另 一 项 研 究 表 明 ,西 咪 替 丁 为
T、602C>T、808G>T)突变的影响,突变型受试者二甲 MATE1 转运体抑制剂,可使二甲双胍的 AUC 显著增加
[41]
[27]
双胍的血浆浓度更高 。在1项基于中国健康受试者的 50%,24 h的CLr显著降低27% ;同类药物雷尼替丁同
SLC22A2 基因分型研究中发现,SLC22A2 基因 rs316019 为 MATE1 转 运 体 抑 制 剂 ,其 也 可 降 低 二 甲 双 胍 的
[42]
(808G>T)位点突变个体的二甲双胍的 CLr 明显降 CLr ;但法莫替丁为 MATE1 转运体选择性抑制剂,与
[28]
低 ;而另一基于欧洲裔美国人和非裔美国人的健康志 二甲双胍联用时可提高二甲双胍的生物利用度并提高
愿者的类似研究发现,SLC22A2基因808G>T突变可使 CLr [43] 。在与抗感染药物联用时,有研究表明,甲氧苄啶
二甲双胍的 CLr 增加[由(441±108)mL/min 增加到 可显著降低二甲双胍的 CL/F 和 CLr,增加 cmax及 AUC,
[9]
[44]
(614±158)mL/min] ,这与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研究 延长 t1/2 ;还有研究表明,MATE1 受体拮抗剂头孢氨苄
[28]
结果 相反。有学者在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健康受 可使二甲双胍 cmax和 AUC 分别增加 34%和 24%,CLr 降
[45]
试者中检测到了3个与OCT2有关的编码基因突变位点 低14% ;有学者在1项针对健康志愿者的研究中发现,
(突变率最高的位点为 rs316019),这 3 个位点的突变均 联用 MATE 转运体抑制剂乙胺嘧啶可导致二甲双胍的
[46]
可使二甲双胍血浆浓度升高、CLr下降 。1项基于韩国 cmax和 AUC 分别增加 42%和 39%,CLr 降低 35% 。降
[29]
健 康 受 试 者 的 回 顾 性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OCT2 基 因 压药对二甲双胍的药动学行为也有影响。有研究表明,
rs316019(c.808G>T)位点突变受试者二甲双胍的 CLr 阿替洛尔可抑制转运体 OCT2 的活性,延长二甲双胍的
[47]
为(586.01 ± 160.54)mL/min,显 著 低 于 野 生 型 受 试 t1/2,降低其消除速率和排泄量 ;美托洛尔可诱导OCT1
者[(699.13±291.40)mL/min,P=0.048] 。Choi 等 在 和 OCT3 受体,抑制 MATE1 受体,使得二甲双胍在大鼠
[30]
[31]
卵母细胞中开展的研究表明,OCT1(P283L、P341L)和 体内的AUC显著减小,t1/2显著缩短,CL/F、V/F均显著升
[48]
OCT2(T199I、T201M、A270S)的突变会影响二甲双胍的 高 。此外,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尼洛替尼、
吸收。还有研究显示,OCT1 分布在近端和远端小管的 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与二甲双胍联用时,前者可通过抑
[49]
管腔侧,负责二甲双胍在肾脏中的吸收和/或排泄 [32-33] , 制OCT和MATE的活性来减少二甲双胍的消除 。
但关于其CLr的变化尚无具体报道。由此可见,转运体 3 肠道菌群对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基因多态性的改变有可能影响细胞对二甲双胍的反应 肠道菌群在二甲双胍治疗 T2DM 中起着至关重要
性。另外,PMAT(由 SLC29A4 基因编码)表达于肾上皮 的作用 [50-51] 。肠道菌群种类与丰度的不同与二甲双胍
[34]
细胞顶端膜,可能参与了肾脏对二甲双胍的重吸收 , 的降糖效果直接相关,这可能与肠道菌群影响该药的药
因此其编码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二甲双胍的排泄过 动学行为有关 [52-53] 。Wu 等 通过建立肠道伪无菌大鼠
[53]
程。总之,排泄转运体基因多态性的变化引起了CLr的 糖尿病模型研究了肠道菌群与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的
改变,并由此导致二甲双胍的肾排泄产生差异,从而影 相关性,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相比,伪无
响了二甲双胍药理作用的发挥。 菌组大鼠体内二甲双胍的 cmax显著升高,吸收相半衰期
2 药物相互作用对二甲双胍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t1/2α)显著缩短(P<0.05)。本课题组曾建立了伪无菌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着多种并发症,需要合用多种 Wistar 大鼠模型,对比肠道菌群变化对二甲双胍药动学
药物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已有研究显示,药物转 参数的影响,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伪无菌
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不同性质药物的相互作用均可能改 组大鼠二甲双胍的 AUC 增加了 69.3%,CL/F 降低了
变二甲双胍的药动学参数,进而影响其临床药效,甚至 41.7%,V/F 降低了 57.7%,cmax增加了 36.3%,说明肠道
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 [32-36] 。 的伪无菌状态增强了机体对二甲双胍的吸收,表明体内
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与瑞格列奈、罗格列酮等降 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二甲双胍的药动学行
[54]
糖药物合用可抑制 OCT1 转运体活性,从而使二甲双胍 为 。有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相关转运体 OCT1 的表达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2 ·1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