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药房》2022年10期
P. 124
(患者相关、转诊相关)进一步对 122 个 DRPs 的发生原 关部门的其他干预5个(其他干预不纳入统计)。临床药
因进行分析,共发现126个原因(部分DRPs的发生不止 师所有关于药物调整的干预均与患者及其主管医生沟
1 个原因)。最常见的原因类型是“患者相关”,共有 62 通 ,其 中 被 接 受 并 执 行 的 干 预 有 155 个 ,接 受 率 为
个(占49.21%),其中“患者服药时间或服药间隔时间不 84.70%。主管医生不接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临床药师
适当”“患者服用了不必要的药物”“患者故意服用少于 提出的患者症状与药物相关性不大;患者不接受的主要
医嘱的药物或出于某种原因完全不服药”分别有32、8、6 是因为自身指标控制尚可且没有出现临床药师所说的
个,分别占“患者相关”原因的 51.61%、12.90%、9.68%。 潜在副作用,例如有 1 例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住院患
其次较常见的原因类型是“药物选择”,包括“不适当的 者,服用的慢性病治疗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片、硝苯地
联合用药”“不适当用药”“不适当的重复用药”等,分别 平缓释片,同时自行服用了中成药血脂康胶囊,该胶囊
有10、6、5个。122个DRPs的原因分析结果见表5。 的主要成分为红曲,由10余种天然他汀类成分构成,其
表5 122个DRPs的原因分析结果 单日剂量的降脂效果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相当,因此联用
一级目录原因 二级目录原因 后副作用的发生风险会大于疗效增益,但患者认为其已
项目 代码及原因类型
数量/个(%) 数量/个(%)
药物选择 C1 药物选择 29(23.02) 使用超过了3个月,血脂控制尚可,因此不接受临床药师
C1.1 不适当用药(因未依据相关指南或处方集) 6(20.69) 的干预。药物重整干预的接受情况见表6。
C1.2 无指征用药 3(10.34) 表6 药物重整干预的接受情况
C1.3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包括与中药、保健品 10(34.48)
联用) 干预数/ 接收并执行 接收部分执行 不接受干
干预类型
C1.4 不适当的重复用药 5(17.24) 个 干预数/个 干预数/个 预数/个
C1.5 尽管存在适应证,未给予药物治疗或用药不 3(10.34) I1 医生层面 58 49 7 2
充分 I2 患者层面 67 56 8 3
C1.6 同一适应证使用太多种不同的药物/活性成分 2(6.90) I3 药物层面 58 50 4 4
C2 药物剂型 1(0.79) I3.1 药物治疗方案调整 11 8 2 1
C2.1 药物剂型/配方不适宜(对患者而言) 1(100.00) I3.2 药物剂量调整 10 9 1
C3 药物剂量 21(16.67) I3.4 药物使用方法调整 26 26
C3.1 药物剂量过低 5(23.81) I3.5 停用药物或保健品、膳食添加剂 8 5 1 2
C3.2 单一活性成分的剂量过高 1(4.76) I3.6 启用新药物 3 2 1
C3.3 给药频次不足 7(33.33)
C3.4 给药频次过多 5(23.81) 2.5 患者出院后的药学服务
C3.5 用药时间的指示错误、不清晰或遗漏 3(14.29) 慢性病患者大部分需要长期用药治疗。为了避免
C4 治疗疗程 6(4.76) 患者在转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用药偏差,在患者出院的
C4.1 疗程过短 1(16.67)
C4.2 疗程过长 5(83.33) 1个月内,由下转社康中心药学门诊药师通过面谈、电话
调配 C5 调配 3(2.38) 等方式依据MMAS-8对入院时依从性差的66例患者进
C5.1 处方药物无法获得 2(66.67)
C5.3 建议了错误的药物、规格或剂量 1(33.33) 行回访。结果显示,有59例患者回访成功,其中有15例
药物使用过程 C7 患者相关 62(49.21) 患者用药依从性高、36例患者依从性中等、8例患者依从
C7.1 患者故意服用少于医嘱的药物或出于某种 6(9.68)
原因完全不服药 性差。社康中心药学门诊药师将继续对依从性差的患
C7.2 患者服用了超出处方剂量的药物 2(3.23) 者进行跟踪,帮助其提高用药依从性。
C7.3 患者滥用药物(没有制约的过度使用) 4(6.45) 3 讨论
C7.4 患者服用了不必要的药物 8(12.90)
C7.5 患者摄取了与药物有相互作用的食物 5(8.06) 3.1 临床药师开展药物重整的必要性
C7.7 患者服药时间或服药间隔时间不适当 32(51.61) 药物重整是指在药物治疗的每个阶段,临床药师对
C7.8 患者无意间以错误的方式服用或使用了药物 2(3.23)
C7.10 患者无法正确理解用药说明 3(4.84) 患者所服用药物进行全面记录和规范化整理的过程,其
C8 转诊相关 2(1.59) 目的在于避免用药偏差、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5-16] 。患者
C8.1 可能与患者在不同科室或诊疗场所转诊相关 2(100.00)
其他 C9 其他 2(1.59) 用药史的采集要求获得其既往所有用药信息,用以指导
C9.1没有进行或没有适当的疗效监测 2(100.00) 临床合理制订患者的治疗方案。然而在实际临床中,受
2.4 住院期间药物重整干预效果 多种因素(如患者自行购买的广告药物不愿家属知晓、
针对患者出现的 DRPs,临床药师从医生、患者、药 偏方中成分不明等)影响,往往不能取得患者完整的用
物层面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临床药师分别在医生、患 药信息,因此在入院、出院等过程中,会出现用药信息不明
者、药物层面给出相应干预 58、67、58 个(同一问题可能 确或患者自主用药等情况,从而容易造成用药偏差 [17-18] 。
[19]
对应多个干预层面),此外还包括涉及不良反应上报相 药物重整的首要目的是避免药疗误差,姚慧娟等 和武
·1266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0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