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中国药房》2021年21期
P. 25

对中药提取、浓缩、醇沉、真空干燥等生产工序的工艺参                          仅对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物料购进记录、投料监控
        数的监控。                                              记录等进行了检查,认为符合现行版《药品生产质量管
        5.4.4  加强“原、辅、包”质量控制           提示函所提示的风            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GMP),却忽略了
        险经排查发现与原料药、辅料或包材有关者,其整改措                           这些记录无法体现物料、人员、设施、设备、工艺、处方等
        施包括加强对原料、辅料或包材的质量控制。例如针对                           所有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细节问题,也未按中检院官网
        提示函提示的注射用头孢尼西钠原料可能带入异亚丙                            公开的方法开展样品检验研究。 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
        基丙酮杂质的问题,某生产企业的整改措施包括暂停使                           步解决。
        用某原料药企业生产的头孢尼西钠原料用于制剂生产,                           6 讨论
        并建立异亚丙基丙酮杂质检测的方法与限度标准,同时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化学药、中成药、
        对其他供应商原料生产工艺进行排查。
                                                           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和包材的生产工艺、内控标准、原
        5.4.5  申请修订药品说明书           提示函所提示的风险经
                                                           料、辅料、包材、生产过程、说明书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
        排查发现药品说明书中存在缺陷或不足者,其整改措施                           一般性风险。2014年至今,国家药品抽检探索性研究挖
        包括申请修订药品说明书。例如针对提示函提示的复
                                                           掘出了其中大量的问题,通过提示函使生产企业进行排
        方感冒灵颗粒说明书中化学药成分的安全性信息不完
                                                           查并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以较高的科学
        善的问题,某生产企业的整改措施包括对复方感冒灵颗
                                                           性和针对性指导生产企业发现并解决问题,进一步规范
        粒近5年来的安全性信息进行评价,在药品说明书中增
                                                           药品生产全过程,促进制药行业健康发展,促进潜在用
        加不良反应、用药禁忌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现已完成补
                                                           药安全隐患的防控和药品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提示
        充申请备案。
                                                           函这一药品监管的创新性策略,也是对药品监管科学理
        5.4.6  加强人员培训       提示函所提示的风险经排查发
                                                           论的践行和发展。
        现生产人员的知识技能不足者,需加强对其相关人员的
                                                               此外,药监部门也应该认识到具体工作中仍存在诸
        培训。例如针对提示函提示的防风饮片薄层色谱中特
                                                           多问题,不利于充分发挥提示函的作用。因此,为进一
        征斑点较弱的问题,某生产企业的整改措施包括安排检
                                                           步加强和完善提示函制度、不断提高药品质量水平,笔
        验经验丰富的人员对采购、验收人员进行培训,对防风
                                                           者提出以下建议。
        栽培品与野生品如何鉴别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
                                                           6.1  生产企业要正确认识提示函的性质和价值
            除上述整改措施外,大部分生产企业为控制药品风
                                                               部分生产企业向属地省级药监局反馈的排查整改
        险、减少用药安全隐患,召回了已上市的药品;也有生产
                                                           情况中过度强调GMP合规,明显带有撇清责任的意思,
        企业在整改期间暂停相关品种的生产,待整改到位后恢
                                                           由此可以发现企业对提示函的认识有待加强。生产企
        复生产。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提示函可以有效规范企业
                                                           业应正确认识提示函是基于劝服优先原则的提醒,不具
        的生产行为,促进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防控
                                                           有制裁性,是承检机构利用国家药品抽检的资源帮助生
        潜在的药品质量安全风险。
        5.5  2020年排查存在的问题                                  产企业发现并控制药品质量风险的举措。另一方面,美
                                                           国 FDA 认为药品生产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 GMP 合规,
            通过排查情况可以发现,仍有 27 家生产企业的 37
        份提示函经相关生产企业排查未能找到生产过程中存                            GMP合规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并不能说明生
        在的相应问题,分别占生产企业总数的9.64%(27/280)、                    产工艺和管理体系不存在任何瑕疵;药品生产企业若仅
        占提示函总数的12.09%(37/306),涉及除血液制品外的                    满足于 GMP 合规,会失去提升药品质量管理能力的机
        所有类别的药品,提示的问题则涵盖了工艺处方、原料、                          会,因而FDA鼓励药品生产企业主动采取措施不断加强
        辅料、药品包材、说明书、标签标识等各个方面。主要问                          和完善药品生产工艺和管理体系,积极与药品监管机构
        题包括:(1)生产企业质疑提示风险的合理性——部分                          进行沟通     [11-12] 。同理,我国的药品生产企业也不能仅仅
        生产企业从中检院官网下载相关品种的方法后开展研                            满足于 GMP 合规,而应本着切实对药品质量担负主体
        究,认为承检机构的方法限度设置过高、无法重现承检                           责任的态度,正确理解提示函的性质及其对提高药品质
        机构的检验结果、企业实验室不具备承检机构的实验条                           量的作用,消除对提示函的抵触情绪,充分借助提示函
        件等,也未按提示函中所示的联系方式与承检机构进行                           中的问题提示及检验方法深入排查生产过程中可能影
        沟通,即认为自身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问题;(2)生                         响药品质量的风险,遇到问题时积极与承检机构开展技
        产企业排查力度不足——部分生产企业收到提示函后                            术交流和沟通,不断提高自身的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1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1  ·2579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