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2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132
杂化学体系,现行的传统质量评价方法都不足以全面地 挥发油制剂的质量控制是新剂型开发的难点,这与挥发
评价其质量,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技术更适宜于中药挥发 油复杂而不稳定的化学成分有关,也与中药材采收、存
油相关制剂的质量分析,尤其是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值 储和加工等多环节有关,需要相关企业对中药材生产、
得探索和应用。 饮片加工、挥发油提取和制剂工艺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控
4.2 质量控制措施 制,确保药材品种、饮片规格、成药制剂的质量可溯源和
为保证中药挥发油质量可控,笔者建议从规范中药 一致性,减少制剂质量差异。
材的品种出发,确保中药材品种的一致性,从而有效减 参考文献
少中药挥发油的质量差异。由于中药材不同药用部位 [ 1 ] 王娟,马春梅,袁绍莉,等.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川芎
所含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仅通过检测挥发油中某单一化 和细辛挥发油的包合工艺研究[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
学成分的含量不能准确地评价中药挥发油的整体质量, 报,2017,34(2):53-57.
故笔者建议通过规范中药材的药用部位并增加质量控 [ 2 ] CARVALHO I T,ESTEVINHO B N,SANTOS L. Appli-
制成分指标来减少中药挥发油的质量差异。 cation of microencapsulated essential oils in cosmetic and
中药的提取过程是中药质量传递的关键环节,在促 personal healthcare products:a review[J]. Int J Cosmet
进提取方法标准化的同时,仍要明确具体工艺参数,控 Sci,2016,38(2):109-119.
制好中药挥发油的提取过程,以最大程度地提升挥发油 [ 3 ] 王佩琪,宋宇,刘晓娟. 挥发油类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
质量的稳定性、均一性。同时,制药企业还应严格把控 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92-1294.
[ 4 ] 何颖.中药挥发油提取方法分析[J].天津药学,2015,27
含挥发油中药材的存储条件,规范管理、统一标准,避免
(1):47-50.
[48]
存储、加工等对中药挥发油质量造成影响 。目前,中
[ 5 ] 焦姣姣,王雅琪,熊优,等.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含
药挥发油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相对较好,质量均一性和稳
挥发油类中药的分类及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
定性基本得到保证,但在工业生产中,挥发油大多直接
验方剂学杂志,2019,25(9):197-206.
喷洒在颗粒上,以致其挥发、氧化,使相关制剂的质量不
[ 6 ] 王赛君,伍振峰,杨明,等.挥发油在中成药数据库中的应
易被控制 。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大多数中药挥发
[43]
用特点与现状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7):
油相关制剂工艺涉及加热或溶剂蒸发等步骤,可能导致 3379-3383.
挥发油中部分成分挥发和降解,从而影响挥发油的最终 [ 7 ] 张雪,李茜茜,曹蓉蓉,等.中药中挥发油的研究进展[J].
[51]
组成 。另一方面,中药挥发油提取设备也是需要完善 科学技术创新,2019(30):63-64.
的重要部分,加强其相关研发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有利 [ 8 ] 陈群,张兴,王杰.罗勒挥发油提取工艺及其应用研究进
于提升中药挥发油的质量、提高产率、节约成本,而且可 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8,15(4):9-11.
通过提取设备的标准化管理使挥发油的提取更加智能 [ 9 ] 彭静,仇洪芳,李彩虹,等.乳香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化,最终使相关制剂的质量更加可控。 工艺优化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8,45(2):352-354.
5 结语 [10] 吴琦,肖锦鲁,雅清,等.藠头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及GC/
挥发油是芳香类中药材的特色表现形式和药效物 MS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22):30-34.
[57]
质基础,具有较强且广泛的药理活性 。虽然,国内有 [1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 2020年
关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233.
中药挥发油新型载体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尚处于初级阶 [12] 侯杰,王勇,李永辉,等.三种方法提取益智挥发油的比较
段,超分子生物载体技术在中药挥发油制剂领域中的应 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15):1-3,6.
[13] 柴俊雯,刘玉,郭玫,等.超声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
用鲜有报道,以超分子凝胶为载体的中药挥发油新制剂
应用[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36(2):32-34.
并不多见,将纳米级聚合物胶束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的成
[14] 李聪,刘红宁,陈丽华,等.加工技术对中药挥发油成分差
药领域也尚在理论设计阶段,中药挥发油的缓控释制剂
异性分析[J].中国新药杂志,2021,30(6):520-527.
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和推广应
[15] 金宏,牛真真,王沙沙,等.超临界萃取羌活挥发油工艺及
用困境主要源于中药挥发油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分化不
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8,39(5):
足,同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评价依然是研究的重
132-136.
点,化学稳定性研究和复杂体系的稳态环境构建依然是 [16] 喻芬,万娜,伍振峰,等.减压提取及其联合技术在中药挥
研究的难点。目前,基于新型载体技术研究中药挥发油 发油中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20,51(13):3561-3568.
靶向制剂成为中药挥发油新型制剂研究的主导方向,与 [17] 杜文炜.中药滴丸剂的研究开发进展[J].中国药业,2013,
普通制剂相比,新型载体靶向挥发油制剂的给药频次更 22(5):1-3.
[58]
少、缓控释效果更好、疗效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 ,可 [18] 魏永义,李怀平,王朔.八味沉香滴丸制备方法研究[J].中
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中药 医药学导报,2014,20(8):79-81.
·2554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