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136
表2 纳入古籍中固阴煎的药味组成及剂量
是否记载剂量 朝代 古籍名 熟地黄 菟丝子 人参 山药 山茱萸 炙甘草 远志 五味子 枣皮
是 清 《景岳全书》 [7]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家藏蒙筌》 [25] 三、五钱 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 八分 十四粒 一钱半
清 《陈修园方歌》 [29] 三钱 二钱 随宜 二钱 二钱 一钱 随宜 十四粒
清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30]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胎产心法》 [31]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成方切用》 [32]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虚损启微》 [33]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陈修园医学全书》 [34]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二钱半 一、二钱 随宜 十四粒
[35]
清 《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二钱半 一、二钱 随宜 十四粒
清 《景岳新方砭》 [36]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二钱半 一、二钱 随宜 十四粒
清 《景岳新方砭·医贯砭》 [37]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二钱半 一、二钱 随宜 十四粒
清 《濑芳六述》 [38]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清 《妇科秘书八种》 [39] 三、五钱 二、三钱 随宜 二钱 一钱半 一、二钱 七分 十四粒
否 清 《叶天士医案大全》 [9] √ √ √ √ √ √ √ √
清 《盘珠集胎产症治》 [19] √ √ √ √ √ √ √ √
清 《增补临证指南医案》 [20] √ √ √ √ √ √ √ √
清 《临证指南医案》 [21] √ √ √ √ √ √ √ √
清 《医级》 [10] √ √ √ √ √ √ √ √
清 《女科秘诀大全》 [22] √ √ √ √ √ √ √ √
清 《类证治裁》 [23] √ √ √ √ √ √ √ √
清 《蜀中医纂》 [24] √ √ √ √ √ √ √ √
清 《证因方论集要》 [26] √ √ √ √ √ √ √ √
清 《存存斋医论》 [27] √ √ √ √ √ √ √ √
清 《韩氏医课》 [28] √ √ √ √ √ √ √ √
清 《赵李合璧》 [11] √ √ √ √ √ √ √ √
注:“√”表示该书中固阴煎组方含有该味中药但未注明剂量
体现了中医药对传承的注重,也体现了中医个体化治疗 表3 纳入古籍中固阴煎组成中药的炮制方法
的思想。 序号 朝代 古籍名 菟丝子 山药 山茱萸 炙甘草 远志
2.3 固阴煎药味炮制方法演变 1 清 《景岳全书》 [7] 炒香 炒 炙 炒
2 清 《叶天士医案大全》 [9] 炙
上述记载了固阴煎药味组成的 25 本古籍中,有 22 [20]
本对方中菟丝子、山药、山茱萸、炙甘草和远志的炮制方 3 4 清 《增补临证指南医案》 炙
清 《临证指南医案》
炙
[21]
法进行了说明(表3)。有关菟丝子的炮制方法,《类证治 5 清 《医级》 [10] 去核
裁》 和《家藏蒙筌》 均将菟丝子制为菟丝饼;《景岳全 6 清 《女科秘诀大全》 [22] 炒 炙 炒
[23]
[25]
7 清 《类证治裁》 [23] 菟丝饼 炙
[31]
[7]
[30]
书》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胎产心法》 、《陈修
8 清 《家藏蒙筌》 [25] 菟丝饼 炒 去核 炙 去心
[34]
园医学全书》 、《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 、《景岳 9 清 《证因方论集要》 [26] 去核 炙
[35]
新方砭》 、《景岳新方砭·医贯砭》 、《濑芳六述》 、《妇 10 清 《存存斋医论》 [27] 炙
[38]
[36]
[37]
[39]
科秘书八种》 等 9 本古籍均标注了其炒制程度。有关 11 清 《韩氏医课》 [28] 炙
12 清 《陈修园方歌》 [29] 炒 炒 去核
山药和炙甘草的炮制方法,大部分古籍遵从原方,即山
13 清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30] 炒香 炒 炙 炒
[10]
[25]
药为炒、炙甘草为炙。《医级》 、《家藏蒙筌》 、《证因方 14 清 《胎产心法》 [31] 炒香 炒 去核 炙 甘草水泡、去骨后炒用
论集要》 、《陈修园方歌》 、《胎产心法》 、《成方切 15 清 《成方切用》 [32] 炒 炒 去核 炙 炒
[26]
[31]
[29]
用》 、《妇科秘书八种》 等7本典籍注明山茱萸应去核 16 清 《虚损启微》 [33] 炒 炒 炒
[39]
[32]
17 清 《陈修园医学全书》 [34] 炒香 炒
使用。《胎产心法》 和《妇科秘书八种》 则对远志进行
[39]
[31]
18 清 《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 [35] 炒香 炒
了较为详细的记载,“甘草水泡、去骨后炒用”;另《家藏 19 清 《景岳新方砭》 [36] 炒香 炒
[25]
蒙筌》 注明远志应去心后入药。由此可见,固阴煎各 20 清 《景岳新方砭·医贯砭》 [37] 炒香 炒
药味的炮制方法在演变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 21 清 《濑芳六述》 [38] 炒香 炒 炙 炒
3 固阴煎方义演变 22 清 《妇科秘书八种》 [39] 炒香 炒 去核 炙 甘草水泡、去骨后炒用
[44]
方义反映的是蕴含在方剂中的理法方药思维,分析 门学说为核心 。张介宾提出了“阳非有余,真阴不
[45]
方义不仅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还有助于了解医 足” 和“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
家遣药组方的思想。遗憾的是,张介宾在原文中对固阴 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
煎的方义并未作详细说明。为更好地还原组方者的组 竭” 等基于阴阳理论的治法思想;同时,其还倡导“扶
[46]
[43]
方思想,有必要简要了解组方者的医学思想。张介宾是 正治形,填补精血”的治疗原则 。
温补学派代表人物 ,其学术思想以阴阳学说和水火命 查阅古籍可见,直至清代汪汝霖的《证因方论集要》
[43]
·255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