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135

表1 固阴煎相关古籍的收录信息
         序号 朝代       古籍名           作者       收录内容            主治病症
         1  明       《万氏女科》 [6]     万全       主治              伤冲任之络
         2  明       《景岳全书》 [7]     张介宾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伤冲任之流;脾肾阴虚;血淋或久病精去无穷;崩漏无火;血气虚,肝肾不足;冲任气虚,血滑易动;欲事过
                                            制法、功效、主治        度,滑泄不固;元气虚而带下;脾肾气虚下陷;阴虚滑脱;下焦无火兼滑;思虑过度,病在肝肾不固;先天素
                                                            禀不足,每多遗滑者;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3  清       《医学纂要》 [8]     刘渊       主治              阴虚滑脱,脾肾气虚下陷,肝肾阴虚不守
         4  清       《不居集》 [12]     吴澄       主治              思虑过度,病在肝肾不固
         5  清       《医法青篇》 [13]    陈璞,陈玠    主治              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
         6  清       《妇科备考》 [14]    何应豫      主治              因伤冲任之络;阴虚滑脱;欲事过度,滑泄不固;元气虚弱;脾肾气虚下陷;伤冲任之流,肾气不守;崩漏无火
         7  清       《医要便读汤头歌括》 [15]  胡德凝    主治              涩固
         8  江户时代(日本) 《杂病广要》 [16]   江户丹波     主治              下焦无火而兼滑
         9  清       《养新堂医论读本》 [17]  周赞鸿     主治              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
         10  清      《医门八法》 [18]    刘鸿恩      主治              下消者,其无火而兼滑
         11  清      《叶天士医案大全》 [9]  叶天士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
         12  清      《盘珠集胎产症治》 [19]  施雯,严洁,洪炜 药味组成
         13  清      《增补临证指南医案》 [20]  叶天士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
         14  清      《临证指南医案》 [21]  叶桂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
         15  清      《医级》 [10]      董西园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虚损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久带伤元已甚;崩淋,脱陷不完(脱陷者,阳气大虚;不完
                                                            者,阴虚不能完固)
         16  清      《女科秘诀大全》 [22]  陈莲舫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肝脾虚而血热
         17  清      《类证治裁》 [23]    林佩琴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脱证,真阴欲绝者于摄阴剂中兼固阳;郁证,思郁伤神,精滑;淋浊,精浊未止;阳痿,先天精弱,房后神疲;
                                                            崩漏,脾肾阴气不固;恶露不止,淋沥太多,络伤;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带浊者;阴虚滑脱;肝肾阴虚不摄
         18  清      《蜀中医纂》 [24]    陈清淳      药味组成、主治         便血遗精带浊
         19  清      《家藏蒙筌》 [25]    王世钟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主治  思虑太过,病在肝肾不固;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20  清      《证因方论集要》 [26]  汪汝麟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遗精,阴虚滑泄,带浊淋遗
         21  清      《存存斋医论》 [27]   赵晴初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肝郁失畅,气火遏抑,精道遂逆,下陷为带
         22  清      《韩氏医课》 [28]    韩氏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主治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23  清      《陈修园方歌》 [29]   黄保康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主治  遗精,阴虚滑泄,带浊淋遗,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24  清      《赵李合璧》 [11]    赵廷儒、李环山 药味组成、方剂制法、功效、主治  阴虚滑泄治淋遗,元气虚弱而带下者
         25  清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30]  陈梦雷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肝肾不足;胎动不安;产后冲任受伤;欲事过度,滑泄不
                                            制法、功效、主治        固;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者;元气虚而带下;脾肾气虚下陷
         26  清      《胎产心法》 [31]    阎纯玺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因虚不固,专主肝肾,恶露不止
                                            制法、功效、主治
         27  清      《成方切用》 [32]    吴仪洛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固涩,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制法、功效、主治
         28  清      《虚损启微》 [33]    洪炜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制法、功效、主治
         29  清      《陈修园医学全书》 [34]  陈修园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主治肝肾
                                            制法、功效、主治
         30  清      《景岳新方砭·十药神书注解》 陈修园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35]
                                            制法、功效、主治
         31  清      《景岳新方砭》 [36]   陈念祖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制法、功效、主治
         32  清      《景岳新方砭·医贯砭》 [37]  陈修园,徐灵胎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
                                            制法、功效、主治
         33  清      《濑芳六述》 [38]    李之和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脱;下焦无火而兼滑者;人事不畅,精道逆而为浊为带;元气虚弱而带下
                                            制法、功效、主治
         34  清      《妇科秘书八种》 [39]  陈佳园      药味组成及炮制方法、剂量、方剂  阴虚滑泄,带浊淋遗,经水因虚不固,专主肝肾,因伤冲任之络
                                            制法、功效、主治
        共 25 本,其中 24 本古籍记载的药味组成与《景岳全书》                     萸、炙甘草、远志、五味子。
        相同,另 1 本古籍《家藏蒙筌》 中的药味变化主要为山                        2.2 固阴煎药味剂量演变
                                 [25]
        茱萸(表 2)。山茱萸首见于《神农本草经》,曰其“味酸,                           在记载了固阴煎药味组成的 25 本古籍中,有 13 本
        一名蜀枣,生山谷” 。在后世典籍记载中,山茱萸的名                          详细记载了药味剂量(表2)。在固阴煎组方中,人参、山
                        [40]
        称稍有变化,如《质问本草》对山茱萸的描述为“山茱萸                          药、五味子等3味中药的剂量演变过程均无变化。熟地
                             [41]
        即山萸肉,土名山枣皮” ;另《药性通考》也指出“山茱                         黄、菟丝子、山茱萸、炙甘草、远志等5味中药的剂量发生
                   [42]
                                            [25]
        萸即枣皮也” 。由此可认为,《家藏蒙筌》 中的枣皮仍                         了一些变化,其中变化最明显的为山茱萸和远志:山茱
        指山茱萸。综上可知,在历史演变中,固阴煎基本保持                           萸剂量范围为一钱至二钱半;远志则由七分变化为八分
        了原方的药味组成,即熟地黄、菟丝子、人参、山药、山茱                         或“随宜”。总之,固阴煎中各药味剂量稳中有变,这既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2557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