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药房》2021年20期
P. 130

点。目前,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                            给药;如需延长药效,可制成缓释软胶囊,实现缓释给
        提取法、吸收法、压榨法以及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等                      [8-10] 。  药 。王健等 以流动性、均匀性和沉降体积比为考察
                                                                        [22]
                                                              [21]
        水蒸气蒸馏法可分为共水蒸馏法(即直接加热法)、通水                           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设计对艾附
        蒸气蒸馏法和水上蒸馏法。2020 年版《中国药典》(四                         暖宫软胶囊的处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制备出的
        部)记载了共水蒸馏法,此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中药挥                            软胶囊装量差异符合相关规定,每粒装有浸膏粉0.24 g、
        发油提取方法。但在规模化生产中,该方法对提取设备                            蜂蜡0.015 g、大豆油0.526 4 g、挥发油0.75 μL,相当于生
        的要求较高,提取工艺质量的控制难度较大,挥发油的                            药量 1.41 g,相比于原丸剂改良后的软胶囊服用量大大
                       [11]
        提取率普遍较低 。为了提高挥发油的提取率,有学者                            减少。
        改进了冷凝装置和油水分离器,或使用挥发油测定仪直                            3.3 微乳与微乳凝胶膏剂
                                [14]
        接提取挥发油      [12-13] 。李聪等 分析了不同方法提取中药                    微乳是一种由油、水、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组成的热
                                                                        [23]
        挥发油的差异,认为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率普遍较低,                            力学稳定体系 。将挥发油制成乳剂,可解决挥发油不
        而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更适合用于挥发油的提取。超临                             溶于水、液体制剂质量不均一等问题 。郑立等 通过
                                                                                            [24]
                                                                                                      [25]
        界流体提取过程是由萃取和分离两部分组合而成,该提                            溶解性实验、单因素实验和伪三元相图确定了连翘挥发
        取方法更适合于提取分离挥发性物质及含热敏性成分                             油微乳的最优处方,并通过酵母致热大鼠模型评价了其
              [15]
                        [16]
        的物质 。喻芬等 分析了减压提取技术和传统提取技                            解热效果。结果显示,将连翘挥发油制成微乳后,不仅
        术提取中药挥发油的差异,发现与传统提取技术比较,                            提升了药物的稳定性,而且还增强了其解热活性。有学
        减压提取技术的提取率更高且所得挥发油的品质更好。                            者将微乳制成鼻腔喷雾剂,发现此举可实现鼻腔给
        3 中药挥发油的新型制剂                                        药 。刘玉红等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石芎挥
                                                              [26]
                                                                          [27]
        3.1  滴丸                                             发油亚微乳处方进行了优化,并将其制成了鼻腔喷雾
            滴丸是颇具代表性的新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较                           剂,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制剂的稳定性和患
        多。该制剂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有助                            者的用药依从性。
        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魏永义等 采用超临界                                 凝胶膏剂是将原料药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
                                [17]
                                            [18]
        CO2流体提取法提取八味沉香丸中4味主要药材的挥发                           涂布于背衬材料上所制成的贴膏剂。与传统膏剂比较,
        油,再以β-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得挥发油包合物;随后通                           凝胶膏剂贴敷更舒适,对皮肤刺激性更小;同时,由于凝
        过正交实验设计,以滴丸圆整度和溶散时限为指标,对                            胶膏剂的基质亲水,膏层含有一定量水分,贴用后皮肤
        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条件如                             角质层易软化,水合作用增强,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
                                                                                                 [29]
                                                                                     [28]
        下:药物与基质质量比为1 ∶ 3、药液温度为85 ℃、滴速为                      收,是一种新型经皮给药制剂 。刘帝灵等 将仁术(砂
        20滴/min、滴距为4 cm,以此工艺所制滴丸的外观较好、                      仁、苍术、肉桂、丁香)挥发油微乳制成了凝胶膏剂,并通
        溶散时限较低、重量差异较小。李颖等 通过星点设计-                           过正交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制得了兼具微乳
                                          [19]
        效应面法对鱼腥草挥发油滴丸的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                             和凝胶膏剂双重优势的仁术微乳凝胶膏剂,该剂型的透
        优化,确定最优工艺如下:基质中聚乙二醇 4000 与聚乙                        皮吸收速率快、累积透过率高,可实现重复揭贴。
        二醇6000的质量比为1∶1、基质与挥发油的比例为3.7∶1                      3.4  微囊与微囊凝胶膏剂
        (mg/mL)、药液温度为 87.4 ℃、滴管口径为 2 mm、滴速                      微囊是将固态或液态药物用囊材包合制成的药库
                                                                                                    [30]
        为50 滴/min、滴距为6.2 cm、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冷凝                    型微型胶囊,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况弯弯 以紫苏
        液上部温度为7.9 ℃,以此工艺所制滴丸的外观较好,质                         挥发油为囊心、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采用喷雾干燥
        量符合相关要求。                                            法制备紫苏挥发油微囊,并通过响应面设计筛选出该微
        3.2 软胶囊                                             囊的最优制备工艺参数:囊心与囊材质量比为 3 ∶ 10,固
            软胶囊是指将一定量的液体原料药直接密封,或将                          体物用量为24%,进风温度为153 ℃。王盈盈等 采用
                                                                                                      [31]
        固体原料药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辅料中制成溶液、混悬                            复凝聚法制备滁菊挥发油微囊,并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
        液、乳状液或半固体,再密封于软质囊材中所制得的胶                            选出该微囊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复合胶与挥发油的比
        囊剂。与片剂、丸剂相比,软胶囊具有如下优势:首先,                           例为 1 ∶ 1(mg/mL),温度为 55 ℃,pH 为 4.0,固化剂用量
        其不需要黏合剂,崩解速度更快;其次,由于相对封闭成                           为1.5 mL,制得微囊的外观圆整,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
        囊,软胶囊可有效防止药物受湿度和空气中氧气、光线                                有研究指出,将微囊制成凝胶膏剂,可发挥二者的
        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最后,软胶囊便于携带                           双重优势,比如周欣等 采用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了川
                                                                               [32]
                                       [20]
        且易吞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 。有研究指出,软                            芎油微囊止痛凝胶膏剂的处方工艺,改善了川芎油的不
        胶囊可通过融合特殊材料达到定时、定量释放药物的目                            稳定性。同时,该文献指出由于挥发油微囊中间体和凝
        的,如需在肠道中显效,可制成肠溶性软胶囊,实现直肠                           胶膏剂的应用,不仅弥补了不同药物的加入对凝胶膏剂


        ·2552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0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0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