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中国药房》2021年13期
P. 25

力,反映出浙江大学广泛地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而且                          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企业通
        其有效规模也最大,在网络中占绝对突出位置。2013-                         过与大学的合作,获得了大学核心节点的知识溢出。(2)
        2019 年间,江南大学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与大型制药企                        从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演化过程来看,我国医药制造业的
        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现了药物研发技术与市场                           合作网络规模日益扩大,表明创新主体数量不断增多;
        需求的对接,使其处于结构洞的位置,具有相对优势。                           合作网络密度逐渐降低,表明网络结构趋于松散;网络
        表5   我国医药制造业3个阶段中产学研合作网络结构                         具有较大的平均路径长度和较小的集聚系数,说明不具
             洞测量指标                                         备典型的小世界特性。(3)从网络结构洞来看,以企业为
        Tab 5 Structural hole measurement indicators of in-  主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在 3 个不同阶
               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network  段,大学和研究所均占据了网络中结构洞位置,具有较
               in three stages of pharmaceutical manufactu-  强的掌控能力,竞争优势明显,可能与大学和研究院的
               ring industry                               人才优势有关。
         阶段      核心单位             有效规模   效率   限制度  等级度         通过对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模式演化和网
         1998-2006年  复旦大学          11.538  0.962  0.120  0.066  络特征分析发现,当前医药制造业创新合作较为松散,
                 浙江大学              7.000  1.000  0.156  0.102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8.773  0.975  0.157  0.134  企业主体作用发挥还有待提高、创新效率不高。基于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6.714  0.959  0.194  0.040  述结论,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产学研创新网络中存在
                 中国药科大学            5.667  0.944  0.236  0.045  少数核心节点,占据着网络中的结构洞位置,如清华大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5.778  0.963  0.241  0.17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4.000  1.000  0.250  0.  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江南大学等,在产业整体创新
                 武汉大学              4.000  1.000  0.278  0.139  能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合理制定科技
                                                                                     [26]
                 北京大学              4.000  1.000  0.280  0.168  政策,优化资源配置,鼓励更大空间区域范围内的大学
                 清华大学              9.000  1.000  0.281  0.736
                                                                                                 [27]
         2007-2012年  浙江大学          28.829  0.994  0.052  0.154  及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医药基础和理论研究 ;同时,企
                 中国药科大学            18.852  0.992  0.077  0.167  业应充分对接市场需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建
                 华东理工大学            20.801  0.991  0.088  0.292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20.784  0.990  0.102  0.359  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医药创新和产业化体
                 复旦大学              21.613  0.982  0.112  0.335  系。(2)药物创新过程需要大学、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相互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886  0.990  0.119  0.164  协作和知识共享 ,以发挥不同创新主体的知识优势。
                                                                          [28]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8.705  0.984  0.122  0.339
                                                                                                  [29]
                 上海交通大学            8.833  0.981  0.156  0.169  网络规模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 ,因此政
                 江南大学              9.625  0.962  0.156  0.100  府应不断优化药物创新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的创新主体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729  0.975  0.161  0.251
         2013-2019年  江南大学          30.886  0.996  0.054  0.240  参与到药物研发过程中。此外,提高网络节点的中心度
                                                                              [30]
                 南京农业大学            20.000  1.000  0.059  0.119  能有效促进绩效产出 ,故对于中心度较高的创新主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18.818  0.990  0.072  0.109  应集中资源和优势,提高其中心度。(3)产学研合作网络
                 华南理工大学            15.000  1.000  0.073  0.071
                 浙江大学              32.264  0.978  0.078  0.259  平均路径长度与集聚程度影响着企业的创新产出。一
                 华东理工大学            28.552  0.985  0.080  0.197  方面,越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越有利于提高创新绩效,因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36.378  0.983  0.080  0.324  此政府应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促进产学研合
                 中国药科大学            18.833  0.991  0.084  0.202
                 中山大学              25.459  0.979  0.087  0.301  作的药物研发机制,调动各创新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减
                 华南农业大学            23.494  0.979  0.088  0.178
                                                           少合作中间人数,缩短合作平均路径长度,促进企业创
        4 讨论与建议                                            新;同时,创新平台有利于信息交流,减少由高密度产生
            本文以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专利为样本,构                         的重复联系,缩短交流时间,促进有效合作。另一方面,
        造了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                           集聚程度也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企业过度聚集会影响
        网络的整体结构和个体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情况进行了                            知识信息交流,形成利益团体,不利于医药创新。因此,
        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我国医药制造业产学研合作                          企业应适时评估自身所在的合作网络,避免陷入到过度
        专利明显受药物创新政策影响。合作专利占比除经历                            集中的产学研合作网络;同时也要根据自身资源条件,
        了 2007-2011 年的持续小幅下降外,整体呈增长趋势,                     优化配置合作网络节点,使网络结构保持在相对稳定的
        与2007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及2013年药品审评                       集聚程度,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
                                                                                          [19]
        审批制度改革的启动有关。1998-2019年间,我国医药                       参考文献
        制造业创新主体的核心由研究所变为企业,企业的创新                           [ 1 ]  喻登科,严红玲.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形成路径:知识
        能力进一步增强;大量的医药制造业联合研发专利来源                                资本与组织性格整合视角的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3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3  ·1555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