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药房》2021年13期
P. 106

因此,为优化我国慢病管理政策发展路径,保障慢
                                                            病管理服务质量,结合目前慢病管理政策特点和存在的
          1.000
          0.800                                             不足,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0.600                                     系列3
          0.400                                                 第一,在政策时效方面,目前我国慢病管理政策的
          0.200                                   系列2
          0.000                                             设计多是短期和中期的规划,而在长期内容方面较有欠
             1
                             2                              缺。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群疾病谱的变化,慢病越来越
                                                系列1
                                               3
                                                            成为影响人口健康和负担的重要因素,且其起病缓慢、
               0.000~0.200  0.200~0.400  0.400~0.600
                                                            治疗难度大、是终身性疾病,因此应注意着眼于慢病管
               0.600~0.800  0.800~1.000                     理的长期规划,分阶段部署慢病管理防治工作,提升患
                   图5 政策P11的PMC曲面图                          者生命全周期的保障水平,从源头降低慢病发病率和病
          Fig 5 PMC curved surface diagram of policies P11  死率。

        容,规划管制按照5年展开,未涉及长期规划,不符合慢                               第二,在激励方式方面,从样本的分析结果可以看
        病病程长、迁延性的特点;(2)政策内容方面,由于当时                          出,我国慢病管理政策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共享资源、
        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政策P3未涉及分级诊疗、家庭签约                           财政投入等,而在机构融资、人才激励、法律保障等方面
        医生等慢病管理新模式,也缺乏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患                            的内容较少,需要加以充实完善。为促进激励方式的优
        者个人档案追踪和医保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应用;(3)                           化升级,政策的设计不能仅局限于宏观领域的指导,而
        激励方式方面,政策P3缺乏在机构融资、土地保障、人才                          应强调具体的操作执行方法,提高执行效力。例如为加
        等方面的激励措施。然而,在发布机构方面,政策P3得                           强机构融资,可通过加大我国当前慢病严峻形势的宣
        分则略高于政策 P11,究其原因为:P3 是由卫生部等 15                      传,普及慢病管理重要意义的教育,扩大慢病管理服务
        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仅传达至15个部门的下级部门;                           项目覆盖率,从而吸引社会组织、智能化高技术企业和
        而P11则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发文主体级别的提升使                           个人资本参与其中,拓宽慢病管理服务机构的融资渠
        其可直达各级政府,大大提升了政策效力,也从侧面说                            道。此外,在人才激励方面,可通过经济、知识、成长等
        明我国对慢病管理与防治的力度逐渐加强。                                 多层次的激励,增强医疗机构服务人员的参与感和价值
        4 讨论与建议                                             感,进而打造高层次、高素质、专业化的慢病管理技术队
            本文从文本挖掘和量化评价两方面分析了“新医                           伍。最后,为使慢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根
        改”之后我国出台的相关慢病管理政策。在慢病管理政                            本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工作中现存的一系列问题,还应
        策发展的宏观趋势下,根据已有学者的研究,本文构建                            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标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
        了 PMC 指数模型的慢病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剖析了 16                        规,为慢病的管理与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项具有代表性的政策的PMC曲面图并对整体政策情况                                第三,在政策内容方面,慢病管理政策在这部分得
        进行研究,另外对其中2份具有代表性和延续性的政策                            分较低主要是因为家庭医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互联网+
        进行了具体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政策 P1、P3、P5、                        慢病管理”相关内容涉及较少,因此我国慢病管理在创
        P6、P7、P9、P10、P11、P13、P14 为优秀级政策,其余均为                新管理模式方面有待加强。在政策内容的制定上,应注
        可接受级别政策。PMC 指数得分排名为 P11>P14>                        重家庭医生健康服务模式的具体化,明确签约医生的服
        P6>P9>P7>P3>P1>P10>P13>P12>P5>P4>                   务对象和工作内容,制定签约医生工作情况管理、评价
        P16>P8>P15>P2。通过对总体慢病管理政策样本的                        相关细则,制定统一的、可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同时,
        分析,发现政策性质、政策内容、政策评价、政策视角、政                          鼓励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探索互联网
        策领域等方面的得分较高,有较大优势;而政策时效、政                           信息系统在慢病管理领域的多方面应用(例如电子化慢
        策组合、激励方式等方面得分较低,仍有较大改进空                             病管理档案的推广),发挥大数据时代下信息资源的便
        间。其次,对比分析2项典型慢病中长期规划政策后发                            捷作用,建立畅通的医疗服务机制,推动慢病管理的有
        现,政策P3得分低于政策P11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政策时                          效进行。
        效、政策内容和激励方式方面;同时总结出随着现代科                            5 结语
        学技术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慢病管理政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慢病管理政策对慢病管理体系
        策会结合具体国情,根据不同时期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                            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慢病监管防治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和改变,政策的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慢病的特殊性,需不                            建设方面,而“互联网+医保+医疗+医药”的慢病管理新
        断充实政策内容,使覆盖面越来越广泛。                                  模式的创新还需进一步提升;政策激励方式以财政支


        ·1632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3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3期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