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药房》2021年12期
P. 113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亚组分析结果 Meta-analysis estimates,given named study is omitted
lower CI limit estimate upper CI limit
Tab 7 Subgroup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incidence of Borghaei 2015
Brahmer 2015
clinically relevant symptoms in 2 groups
Carbone 2017
异质性检验 Fehrenbacher 2016
指标 治疗方案 纳入研究数 效应模型 RR(95%CI) P
P I ,% Helimann 2018
2
所有级别恶心发生率 ICIs 9 [14-18,20-21,23-24] <0.001 94 随机效应模型 0.29(0.17,0.49) <0.001 Herbst 2020
ICIs+化疗 9 [25-33] 0.81 0 固定效应模型 1.13(1.04,1.22) 0.002 Mok 2019
所有级别呕吐发生率 ICIs 8 [14-16,18,20-21,23-24] <0.001 92 随机效应模型 0.26(0.12,0.56) 0.001 Reck 2016
Ritmeyer 2017
ICIs+化疗 9 [25-33] 0.82 0 固定效应模型 1.19(1.03,1.36) 0.01
所有级别腹泻发生率 ICIs 10 [14-18,20-24] <0.001 78 随机效应模型 0.68(0.51,0.91) 0.01 Rizvi 2020
Wu 2019
ICIs+化疗 9 [25-33] 0.02 54 随机效应模型 1.43(1.19,1.71) <0.001
0.72 0.73 0.75 0.77 0.78
所有级别脱发发生率 ICIs 8 [14-17,20-22,24] 0.14 37 固定效应模型 0.02(0.01,0.03) <0.001
ICIs+化疗 7 [25,27-28,30-33] 0.27 20 固定效应模型 1.11(1.01,1.21) 0.03 A.单用ICIs亚组
所有级别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ICIs 5 [14-16,20-21] 0.002 76 随机效应模型 0.10(0.03,0.33) <0.001 Meta-analysis estimates,given named study is omitted
ICIs+化疗 5 [25,28,30-31,33] 0.03 59 随机效应模型 1.06(0.81,1.38) 0.68 lower CI limit estimate upper CI limit
Gandhi 2016
重度恶心发生率 ICIs 9 [14-18,20-21,23-24] 0.20 27 固定效应模型 0.29(0.15,0.56) <0.001
Govirkian 2017
ICIs+化疗 9 [25-33] 0.94 0 固定效应模型 1.49(0.97,2.27) 0.07
Hellrnena 2019
重度呕吐发生率 ICIs 8 [14-16,18,20-21,23-24] 0.72 0 固定效应模型 0.18(0.08,0.44) <0.001
Joite 2020
ICIs+化疗 9 [25-33] 0.83 0 固定效应模型 1.09(0.68,1.75) 0.73
Langer 2016
重度腹泻发生率 ICIs 10 [14-18,20-24] 0.12 36 固定效应模型 0.67(0.42,1.07) 0.09
ICIs+化疗 9 [25-33] 0.30 16 固定效应模型 1.88(1.35,2.63) <0.001 Lynch(a)2012
重度脱发发生率 ICIs 8 [14-17,20-22,24] 0.82 0 固定效应模型 0.13(0.03,0.56) 0.006 Lynch(b)2012
ICIs+化疗 6 [25,27-28,30,32-33] - - - 0.34(0.04,3.21) 0.34 Paz-Ares,L 2020
重度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ICIs 5 [14-16,20-21] 0.98 0 固定效应模型 0.10(0.02,0.41) 0.002 Socinski 2018
ICIs+化疗 5 [25,28,30-31,33] 0.81 0 固定效应模型 1.44(0.76,2.73) 0.27 West 2019
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RR=0.78,95%CI(0.75, 1.00 1.02 1.03 1.05 1.06
B.使用ICIs+化疗亚组
0.80),P<0.001];在使用 ICIs+化疗亚组中,Govindan
图4 不同亚组患者总体所有级别AEs发生率的敏感性
[28]
等 和Hellmann等 [29] 的研究对异质性影响较大,去掉这 分析图
两项研究后,各研究间的异质性改变较明显(P=0.35, Fig 4 Sensitivity analysis charts of the incidence of to-
2
I =10%),试验组患者的总体所有级别AEs发生率与对 tal AEs at all-grade in different subgroups
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RR=1.01,95%CI(0.99,1.03),
0
P=0.32],详见图4。
0.02
2.5 发表偏倚分析
以总体所有级别 AEs 发生率为指标绘制倒漏斗 ( log[RR] ) 0.04
图。结果显示,单用 ICIs 亚组和使用 ICIs+化疗亚组 vs. SE 0.06
对照组的倒漏斗图两侧基本对称;Egger’s 检验结果显 0.08
示,PICIs=0.808,PICIs+化疗=0.343,提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 0.10
0.2 0.5 1 2 5
倚的可能性较小,详见图 5、图 6。以其余指标进行的发 RR
表偏倚分析所得结果相似(图略)。 A.单用ICIs亚组 vs. 对照组
3 讨论 0
ICIs 在用于治疗各种肿瘤的临床研究中表现出显 0.05
著疗效,其主要通过阻断 PD-1/PD-L1、CTLA-4 信号通 ( log[RR] )
路来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耐受状态,从而产生抗肿瘤活 0.10
SE
[5]
性 。随着PD-1(如纳武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和PD-L1 0.15
(如阿特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和阿维单抗)等多种ICIs
0.20
被批准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使得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 0.2 0.5 1 2 5
RR
进展生存期得到极大改善 。其中,纳武单抗、帕博利 B.使用 ICIs+化疗亚组 vs. 对照组
[34]
珠单抗因用于NSCLC患者的疗效显著而被美国FDA批 图5 总体所有级别AEs发生率的倒漏斗图
准用于以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后效果不佳的晚期 Fig 5 Inverted funnel plot of the incidence of total
NSCLC患者 [25-26,29] 。虽然,ICIs的疗效显着,但其临床表 AEs at all-grade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2 ·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