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中国药房》2021年8期
P. 60

PP-e            PK                         PA




                                                                                  生育酚       相对含量,%
                                                                                  长链烷烃3         8.88
                                                                                  长链烷烃2
                                                                                  角鲨烯           8.04
                                                                                  顺式-α-香柠檬烯
                                                                                  α-香树脂醇        7.21
                                                                                  植物醇
                                                                                  γ-谷甾醇         6.37
                                                                                  长链烷烃1         5.54
                                                                                  β-胡椒烯
                                                                                  石竹烯           4.71
                                                                                  紫苏酮
                                                                                  异白苏烯酮         3.87
                                                                                  异环氧香橙烯
                                                                                  α-法呢烯         3.04
                                                                                  (-)-β-波旁烯
                                                                                  桉油烯醇          2.20
                                                                                  δ-杜松烯
                                                                                  β-榄香烯
                                                                                  胡椒烯
                                                                                  丁香酚
                                                                                  橙花醇
                                                                                  亚麻酸
                                                                                  α-绿叶烯
                                                                                  双环吉马烯
                                                                                  γ-榄香烯
                                                                                  氧化石竹烯
                                                                                  棕榈酸
                                                                                  植醋酸
                                                                                  β-香树脂醇
                                                                                  豆甾醇
                                                                                  菜油甾醇
                                                                                  1-三十七烷醇
                                                                                  橙花叔醇
                                                                                  芳樟醇
                                                                                  紫苏醛
                                                                                  Shisool
                                                                                  D-柠檬烯
                                                                                  榄香素
                                                                                  肉豆蔻醚
                                                                                  白苏烯酮
                                                                                  异榄香脂素
                                                                                  芹菜脑
                                                                                  β-白檀酮
                                                                                  棕榈酸缩水甘油酯
                                                                                  棕榈酸乙酯
                                                                                  植酮
                                                                                  紫苏酸
                                                                                  α-松油醇
                                                                                  松油烯
                                                                                  伪柠檬烯
                                                                                  紫苏酸甲酯
                                                                                  紫苏醇
                                                                                  α-蒎烯
                            SCY-1  YNT-9  YNX-17  YN-28  GS-4  GS-19  HBA-20  GS-11  GZZ-8  LN-39  GSL-27  GSQ-32  GS-7  GST-31  YNW-12  HBA-14  GSQ-33  LN-38  HBS-2  HBS-6  HBS-3  HBS-15  HBS-25  GX-26  HBS-16  SXS-30  SCC-36  HBS-24  RB-37  SC-29
                                     图3 30批紫苏叶样品挥发性成分聚类分析结果
               Fig 3  Clustering analysis resul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30 batches of Perillae Folium samples
        紫苏酮具有一定的促进肠道推进作用,但也有心脏毒性                            有 2 份“白苏”样品为 PA 型。这提示单纯从叶片颜色来
        和肺毒性,若摄入紫苏酮剂量过大,会引起急性心力衰                            判断其化学型及是否可以入药不够全面,不能将叶片颜
        竭和肺水肿等       [33-36] 。鉴于目前PK型紫苏中紫苏酮对人               色作为判断其是否符合药用标准的唯一指标。目前,
        的中毒剂量尚不明确,因此应尽量避免大量食用 PK 型                          202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紫苏叶总挥发油含量有
        紫苏。                                                 一定的要求 ,随着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药理活性及毒
                                                                      [3]
            具有较高含量紫苏醛的 PA 型紫苏香味更加浓郁,                        性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必要对紫苏叶特征性发挥性成分
                               [37]
        出口的栽培紫苏均为PA型 。本研究发现,所有叶片颜                           制定更具体的要求。
        色为两面绿的紫苏品种,不论是野生紫苏、耳齿紫苏还                                综上所述,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化学型与其叶片颜色
        是白苏,都不属于PA型。所有PA型紫苏样品的叶片颜                           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叶片单面或两面紫的紫苏大
        色均为紫色或单面紫色,但叶片紫色或单面紫色的紫苏                            多为 PA 型;叶片颜色为两面绿的野生紫苏、耳齿紫苏 、
        并不一定属于PA型,如GSQ-32、GZZ-8虽然叶片颜色分                      白苏均不属于 PA 型,其中白苏均为 PK 型,耳齿紫苏多
        别为紫色和单面紫色,但属于 PK 型。其他学者在研究                          为PP-e型。
        紫苏叶片颜色与其化学型的关系中发现,虽然紫苏叶片                            参考文献
        颜色及其化学型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绝对的:如                            [ 1 ]  吴征镒,李锡文.中国植物志:第 66 卷[M].北京:科学出
        魏长玲等 在对全国 43 个野生以及栽培紫苏种质进行                               版社,1977:282-287.
                 [37]
        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白苏”虽然大部分属于PK型,但也                          [ 2 ]  陶弘景.名医别录:第2卷[M].尚志钧,辑校.昆明:云南人


        ·950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8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8期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