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9 - 《中国药房》2021年8期
P. 59
表3 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 GS-4、GS-7、GS-11、GS-19、HBA-14、HBA-20、GZZ-8、
Tab 3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from Periuae LN-39、GSL-27、GSQ-32、GSQ-33、GST-31、YNW-12、
Folium LN-38 为一类,除 LN-38 外均以紫苏酮含量最高,为 PK
峰号 保留时间,min 化合物 定性离子 定量离子 分子量 分子式 型[LN-38 虽然紫苏酮含量也较高,但其芹菜脑含量最
1 5.01 α-蒎烯 93 105 121 136 C10H16 高 ,因 此 其 为 芹 菜 脑 型(PP-a 型)];HBS-2、HBS-3、
2 5.66 伪柠檬烯 93 136 121 136 C10H16 HBS-6、HBS-15、HBS-16、HBS-24、HBS-25、GX-26、
3 6.45 D-柠檬烯 68 136 93 136 C10H16 SXS-30、SCC-36、RB-37、SC-29为一类,以紫苏醛含量较
4 7.52 松油烯 105 121 136 136 C10H16
5 7.69 芳樟醇 71 93 121 154 C10H18O 高,为 PA 型。该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较为一致(图
6 9.71 α-松油醇 93 136 121 154 C10H18O 中,菱形、三角形、矩形、圆形以及五角星分别表示野生
7 10.01 紫苏醇 95 119 152 152 C10H16O 紫苏、耳齿紫苏、白苏、紫苏和回回苏。绿色及紫色表示
8 10.10 白苏烯酮 81 85 166 166 C10H14O2 叶片颜色为绿色或紫色)。
9 10.54 橙花醇 69 121 93 154 C10H18O
10 11.21 紫苏酮 95 166 110 166 C10H14O2 2.4 紫苏种质、叶片颜色与化学型的关系分析
11 11.71 Shisool 67 79 121 154 C10H18O 4 批 耳 齿 紫 苏 样 品(YNT-9、YNW-12、YNX-17、
12 11.87 紫苏醛 135 150 68 150 C10H14O YN-28)两 面 叶 片 颜 色 均 为 绿 色 ,其 中 3 批(YNT-9、
13 12.45 异白苏烯酮 121 164 135 164 C10H12O2
14 13.28 紫苏酸甲酯 91 105 148 180 C11H16O2 YNX-17、YN-28)为 PP-e 型,1 批(YNW-12)为 PK 型。2
15 13.43 γ-榄香烯 91 105 121 204 C15H24 批野生紫苏叶样品(SCY-1、SCC-36)中,叶片颜色为两
16 13.94 丁香酚 103 149 164 164 C10H12O2 面绿色的(SCY-1)为 PP-e 型,而叶片颜色为正面绿背面
17 14.51 胡椒烯 105 119 161 204 C15H24 紫(SCC-36)的为 PA 型。1 批回回苏样品(GX-26)为 PA
18 14.77 (-)-β-波旁烯 123 161 81 204 C15H24
19 14.94 β-榄香烯 68 81 147 204 C15H24 型。13 批紫苏样品中 2 批(GZZ-8、GSQ-32)为 PK 型,1
20 15.77 石竹烯 147 161 189 204 C15H24 批(LN-38)为PP-a型,10批紫苏(HBS-2、HBS-3、HBS-6、
21 17.16 紫苏酸 105 121 166 166 C10H14O2 HBS-15、HBS-16、HBS-24、HBS-25、SC-29、SXS-30、
22 17.44 β-胡椒烯 105 119 161 204 C15H24 RB-37)为 PA 型。10 批白苏样品(GS-4、GS-7、GS-11、
23 17.74 顺式-α-香柠檬烯 69 79 119 204 C15H24
24 17.88 双环吉马烯 161 204 121 204 C15H24 HBA-14、GS-19、HBA-20、GSL-27、GST-31、GSQ-33、
25 18.09 α-法呢烯 79 107 119 204 C15H24 LN-39)叶片颜色为两面绿的均为PK型。
26 18.51 肉豆蔻醚 91 165 192 192 C11H12O3 3 讨论
27 18.59 δ-杜松烯 134 161 204 204 C15H24
28 19.43 榄香素 177 193 208 208 C12H16O3 本研究前期考察了不同溶剂(甲醇、正己烷)、不同
29 19.64 橙花叔醇 136 161 69 222 C15H26O 料液比(1 ∶ 5、1 ∶ 10、1 ∶ 15,g/mL)、不同提取时间(10、15、
30 20.12 桉油烯醇 159 202 205 220 C15H24O 20 min)对挥发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当溶剂为
31 20.27 氧化石竹烯 79 135 109 220 C15H24O 正己烷、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15 min时,紫苏叶挥
32 20.59 α-绿叶烯 107 135 204 204 C15H24
33 21.35 芹菜脑 149 207 222 222 C12H14O4 发性成分可提取完全。
34 22.16 异榄香脂素 165 193 208 208 C12H16O3 紫苏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应用范围极为广
35 22.62 异环氧香橙烯 119 137 162 220 C15H24O 泛,其茎、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及经
36 26.89 植醋酸 68 82 123 338 C22H42O2 济价值 [31-32] 。市售紫苏大多为栽培品,在种植过程中,
37 27.04 植酮 95 123 250 268 C18H36O
38 29.91 棕榈酸 129 256 149 256 C16H32O2 不同种质紫苏间的自然杂交以及人工定向培育均可导
39 30.67 棕榈酸乙酯 101 157 241 284 C18H36O2 致紫苏种质类型的复杂多样和表型多变。一方面,有学
40 33.39 植物醇 57 81 123 296 C20H40O 者认为,紫苏外观形态改变是由栽培环境变化引起的,
41 34.01 亚麻酸 67 95 108 278 C18H30O2 不足以作为其种下分类的依据 ;另一方面,从本草古籍
[1]
42 37.32 棕榈酸缩水甘油酯 185 239 269 312 C19H36O3
43 47.41 角鲨烯 81 137 95 410 C30H50 到 2020 年版《中国药典》对于药用紫苏的外观形态特别
44 48.56 长链烷烃1 57 99 85 408 C29H60 是叶片颜色均有相关规定 [3,12] 。因此,对于紫苏外观形
45 49.16 1-三十七烷醇 109 207 135 536 C37H76O 态是否可以作为其种质分类依据存在争议。
46 51.91 长链烷烃2 57 99 85 408 C29H60 本研究中,30批紫苏叶样品的相似度为0.13~1.00,
47 52.61 生育酚 165 205 430 430 C29H50O2
48 54.44 菜油甾醇 207 315 400 400 C28H48O 表明30批紫苏叶样品中有挥发性成分构成相似,也有存
49 55.20 豆甾醇 207 255 412 412 C29H48O 在明显差异的成分。从30批紫苏叶样品中共鉴别出54
50 56.33 长链烷烃3 99 113 85 450 C32H66 个挥发性成分,主要属于 PA、PK 和 PP-e 型,有 1 批紫苏
51 56.68 γ-谷甾醇 213 329 414 414 C29H50O 样品为PP-a型。有10批叶片颜色为两面绿的“白苏”样
52 57.42 β-香树脂醇 189 203 218 426 C30H50O
53 58.31 β-白檀酮 189 218 424 424 C30H48O 品均属 PK 型,与大部分叶紫或者单面紫的紫苏挥发性
54 58.70 α-香树脂醇 189 207 218 426 C30H50O 成分差异较大。据相关文献报道,虽然 PK 型主要成分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8 ·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