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中国药房》2021年5期
P. 120
表 1 两组患者药物浓度总体达标率、问题样本发生率、危急值通报率、临床满意度、用药建议反馈与采纳率情况
比较
Tab 1 Comparison of concentration compliance rate,the incidence of incorrect samples,critical value notifica-
tion rate,clinical satisfaction,drug recommendation feedback and adoption rates between 2 groups
药物浓度总体达标率,% 问题样本发生率,% 危急值通报率,% 临床满意度评分比例,%(例数/总例数) 用药建议反馈与采纳率,%(例数/总例数)
组别
(例数/总例数) (例数/总例数) (例数/总例数) 合格(≥90分) 基本合格(80~90分) 不合格(<80分) 个体化药师发出反馈率 医师反馈交流率 用药建议采纳率
对照组 57.86(600/1 037) 3.09(32/1 037) 96.80(423/437) 92.22(166/180) 6.67(12/180) 1.11(2/180) 50.34(522/1 037) 71.46(373/522) 55.36(289/522)
观察组 64.57(902/1 397) 0.72(10/1 397) 99.39(492/495) 97.22(175/180) 2.78(5/180) 0(0/180) 89.19(1 246/1 397) 80.50(1 003/1 246) 69.98(872/1 246)
χ 2 11.333 19.714 8.745 4.501 - - 452.066 17.429 34.877
P 0.001 <0.001 0.003 0.034 - - <0.001 <0.001 <0.001
注:“-”为此项无数据
Note:“-”no data for this item
表 2 两组 6 种监测药物的药物浓度达标情况比较 灵活运用,这些方面是检验科无法做到的 。“采血时间”
[7]
[%%(例)] 和“末次服药时间”信息的缺失会造成药物浓度数据误
Tab 2 Comparison of concentration compliance of 6 读,影响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甚至造成医疗过失 [8-9] ;
kinds of drug between 2 groups patients 而这方面属于医护人员的工作范畴,并处于 TDM 的分
[%%(case)] 析前阶段,其实施情况是影响监测结果可靠性的先决条
组别 丙戊酸钠 地高辛 他克莫司 环孢霉素 甲氨蝶呤 万古霉素 件。在临床工作中因为涉及的人员多、环节复杂,各个
对照组 40.28(58/144) 56.35(71/126) 75.77(272/359)58.74(84/143) 38.93(58/149) 49.14(57/116) 环节间如果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容易导致上述问题的
观察组 54.64(159/291)71.03(76/107) 73.40(345/470)65.92(234/355)41.44(46/111) 66.67(42/63)
[9]
χ 2 4.354 5.354 0.596 2.273 0.168 4.148 发生 。因此,个体化药师有义务帮助医护人员,积极主
P 0.037 0.021 0.440 0.132 0.682 0.042 动地从药动学/药效学角度与医师分析患者的诊疗方案,
0.001);在用药建议反馈与采纳情况方面,观察组患者的 让医师在开具医嘱、处方时,能从医学和药学两方面考
个体化药师发出反馈率、医师反馈交流率、用药建议采 虑,正确选择药物和 TDM 监测时机;同时,个体化药师
纳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充分显示了医药护 能帮助护理人员准确地执行医嘱,建立时间管理的意
一体化监管模式在TDM全程化管理上的优势。 识。本院在实施医药护一体化监管模式后,问题样本发
[10]
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患者除他克莫司的药物浓度 生率显著降低,危急值通报也更充分。Swartling等 研
究发现,因临床药师的参与使万古霉素的谷浓度血液样
达标率略低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5种监测药物的
本采集时间准确率由37%升高至78%,表明药师与医师
药物浓度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丙戊酸钠、地高辛、
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实现互补和融合 。我院通过实施
[11]
万古霉素的药物浓度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医药护一体化监管模式,健全了医、药、护三方的反馈机
0.05)。Zhang 等 研究发现,药师参与组的万古霉素药
[6]
制,形成了良性互动,药师工作积极性和临床满意度都
物浓度达标率高达67.8%,而无药师参与组仅为47.6%,
随之大幅度提升,具体表现在 TDM 个体化药师发出反
与本研究的结果接近,也印证了医药护一体化监管模式
馈率、医师反馈交流率和用药建议采纳率均得到显著
的有效性。另外,本研究观察组中他克莫司和环孢霉素
提升。
的药物浓度达标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且数值相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模式转型,TDM
对较高,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两种免疫抑制剂的 TDM
在药学服务中的重要性凸显。作为一个多学科融合的
被写入各大临床诊疗指南,属于强制监测项目;另一方
药学技术实践科学,TDM 较检验科的大部分生化检验
面由于临床高度重视,所以药师与所监测临床科室早已
项目具有更严格的操作规程。在传统的TDM工作模式
形成了良好的医药护一体化监管模式的“雏形”。而观 中,实验室检测工作与临床工作相对独立,既无法实现
察组中甲氨蝶呤的药物浓度达标率相对较低,这与所监 对医学实验室全程化质量管控的要求,也难以满足我国
测科室配合度不高有密切关系,具体表现在护士未充分 TDM 工作规范 和结果解读 的要求。近年来,越来越
[12]
[1]
理解 TDM 样本源头管理的意义、医师对药师建议采纳 多的研究显示,药师主导下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才能发挥
率低,同时临床还存在 TDM 交流反馈积极性相对不足 TDM最大价值 [7,11,13] ;同时,药师不能仅局限于实验室检
的现象,这些问题都妨碍了一体化监管模式的运行。从 测阶段,需要将工作重心前移,协调医药护患之间的信
上述结果可以发现,以药师为主导的医药护一体化监管 息并及时反馈。
模式对TDM的药物浓度达标率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对TDM全过程实施医药护一体化监管模式,
TDM 不同于普通的生化检测,需要采血和给药等 可有效提高药物浓度达标率,并实现个体化用药的全程
方面的时间信息管理、药动学和代谢动力学理论知识的 动态监督和反馈,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622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5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