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128
敏胶 Duro-Tak87-2677 为基质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挥发 使用了该品,其中显效105例次,其抗晕动病有效率达到
法制备了盐酸苯环壬酯透皮贴剂,取SD大鼠腹部皮肤, 95.5%。
去除皮下脂肪层和结缔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进 2.1.3 微乳剂 微乳可增加药物的溶解性和流动性、促
行体外透皮试验,以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Q)和稳态透 进透皮吸收,其作用于皮肤角质层时,可增加脂质双层
皮速率(Jss )为评价指标,对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采用 的流动性,促进药物的渗透;利用微乳为载体制备透皮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处方,获得最优 制剂,工艺简单、载药量大,稳态透皮速率高且起效
[36]
处方:盐酸苯环壬酯 263 mg、氮酮 165 mg、Duro-Tak87- 快 。王晶 采用新型载药系统微乳技术制备了氢溴酸
[37]
2677 压敏胶 1.94 g、甲醇 1.6 g;体外释放度考察结果显 东莨菪碱微乳透皮制剂,取SD大鼠腹部皮肤,采用改良
示,最优处方制得的贴剂释放行为符合 Higuchi 释放曲 后 Franz 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考察微乳中油
线,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48 h累积释放度可达到70%, 相含量、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值(即Km )、水
2
Q值为(119.48±2.95)μg/cm 。 相含量对该制剂经皮渗透吸收的影响,并最终确定氢溴
生姜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明确的抗晕药理活性,我 酸东莨菪碱微乳制剂最优处方为乳化剂(聚氧乙烯氢化
国民间多有在乘车(船)前将生姜切片包敷或贴于手腕、 蓖麻油 Cremophor RH-40+无水乙醇,Km=2 ∶ 1)30%、油
肚脐等部位来预防晕动病的应用历史,且效果良好,提 相(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10%、三蒸水 58.5%、氢溴酸
示生姜的活性成分可能透过人体皮肤表面迅速起到预 东莨菪碱 1.5%;该最优处方制得的微乳透皮制剂控释
[32]
防晕动病的作用 [29-31] 。陈艳 以具有抗晕、止吐功效的 时间可达3~4 d。该研究团队将SD大鼠无束缚地放入
生姜超临界萃取物、广藿香挥发油、木香流浸膏等为主 模拟晕船旋转装置的有机玻璃笼内建立晕船动物模型
要成分,以1%氮酮作为促渗剂,以无水乙醇溶解半固态 进行药效学试验,观察大鼠排粪、排尿、立毛、颤抖等行
的木香流浸膏,分别以国产和进口聚丙烯酸酯压敏胶作 为的改变,结果显示,与口服氢溴酸东莨菪碱组相比,氢
为基质制备了姜香缓释贴片,以Wister大鼠为对象进行 溴酸东莨菪碱微乳对预防、治疗晕动病等具有更显著的
体外透皮试验结果显示,进口压敏胶制成的贴片20 h的 效果。
Q值为585.90 μg/cm ,透过率为42.25%;国产压敏胶制 2.1.4 脉冲给药制剂 为避免针刺疗法治疗晕动病顺
2
2
成 的 贴 片 20 h 的 Q 值 为 515.91 μ g/cm ,透 过 率 为 应性差和药物治疗晕动病具有的毒副作用,杨亚丽等 [38]
36.64%;进口压敏胶累积透皮量和透过率显著优于国产 和张波等 将物理学和化学相结合,通过电脉冲、药膜
[39]
压敏胶,最终以进口压敏胶制得贴片,该贴片 24 h 累积 缓慢释药的方式研发了一种手表式单兵脉冲药膜抗晕
释放率为50%,具有显著缓释特征,黏性试验和180 °剥 装置(其剖视图见图 1),其电脉冲和抗晕药物均可对大
离强度试验表明该贴片贴敷性能好,能在皮肤表面维持 脑皮层及植物神经系统进行功能调节,预防由于各种加
较长时间且剥离无疼痛感。 速运动引起的前庭植物神经反应,避免健康人在乘车、
[33]
2.1.2 膜剂 方晓玲等 研制了一种预防晕动病的长 船、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时发生剧烈眩晕、恶心、呕吐等
效透皮给药控释制剂——东莨菪碱透皮控释膜剂,并采 症状。该研究通过电脉冲技术刺激末梢神经,干扰呕吐
用大鼠离体皮肤研究该膜剂的经皮渗透速率,结果显 反射,延缓胃肠蠕动,发挥抗晕疗效;通过防晕生物缓释
示,药物以零级速率经皮渗透,0~12 h内的渗透速率为 药膜缓慢释放药物发挥治疗晕动病作用;两者结合具有
3.52 µg/(2.5 cm·h)。沈子龙等 以家兔为试验动物,采 迅速起效、随时给药、随时终止给药、在不使用电脉冲时
2
[34]
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东莨菪碱膜控制剂的血药浓 可继续依靠缓释膜的作用维持效果、使用携带方便、顺
度,结果显示,该制剂以零级速率释药,给药后72 h内的 应性好等特点。脉冲电路是该装置的核心结构,左右两
血药浓度基本稳定在 0.85~1.96 ng/mL,表明该制剂具 侧为含药膜,这种膜是用晕动病防治药物(包括姜粉提
有显著的缓释特征,药效可维持72 h。 取液、东莨菪碱、盐酸苯海拉明)与高分子生物材料制成
[35]
黄广权 研制了长效氢溴酸东莨菪碱防晕膜剂,制 的,具备使药物缓慢释放的特点。该研究选择了18~55
备工艺为:将等质量的聚乙烯醇05-88和聚乙烯醇17-88 岁患有晕动病的患者为对象,观察指标为头昏、目眩、恶
用乙醇浸泡处理,使其充分膨胀后,水浴使其溶解、过 心、吐逆、视物障碍、嗜睡等症状,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加
筛、放冷,加入氢溴酸东莨菪碱,搅拌溶解,再加入甘油 药膜结合间断或持续开启脉冲的方法,加药膜与间断或
充分混匀,静置除去气泡,最后倾于涂有液状石蜡的玻 持续开启脉冲的方法具有显著抗晕效果,陆地上乘车试
璃平板上,制成0.3 mm厚的药膜,剪切烘干即得。患者 验抗晕总有效率可达 100%,海上航行试验抗晕总有效
在乘车、乘船前0.5 h将该膜剂贴于耳后,用药1次,药效 率也达到了73.7%;同时,该研究结果还显示,间断开启
可持续2 d。该团队统计了自1981年以来的临床疗效观 脉冲比持续开启脉冲更适用于减少长时间、长行程航行
察数据,结果显示,共计具有晕车晕船史的110例次患者 时晕动症状的发生。
·3062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