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133

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黄酮类化合物
                                                                              激活       抑制
            黄酮类化合物是经苯丙氨酸途径合成的一类天然                                 非淀粉样途径                      淀粉样途径
                                                                        γ-分泌酶 α-分泌酶  BACE-1  γ-分泌酶
        化合物,普遍存在于中草药之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sAPPα                        Aβ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癌症、心血管疾病、
                      [6]
        AD、神经紊乱等 ,其可以从多靶点改善AD模型动物的
        认知功能障碍,减轻AD样病理症状,抑制AD的病理进
                                                                    细胞膜
          [7]
        展 。基于此,本研究以“黄酮类化合物”“阿尔茨海默                                                 APP
        病”“发病机制”“作用机制”“Flavonoids”“AD”“Patho-                  注:sAPPα指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α
        genesis”“Action 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                  图1 黄酮类化合物减少Aβ形成的作用机制
        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组合查询
                                                           1.2 Tau蛋白学说
        2005 年 1 月-2020 年 4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结果,共检
                                                               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是 AD 的病理标志之一。微管
        索到相关文献176篇,其中有效文献66篇。现结合现代
                                                           系统是神经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Tau 蛋白是维持微管
        AD 学说及相关信号通路对黄酮类化合物抗 AD 的作用
                                                                                  [17]
                                                           系统稳定的微管相关蛋白 。在正常状态下,条状单体
        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汇总新型给药系统在增强其神经
                                                           Tau 蛋白通常结合在微管上;而过度磷酸化的 Tau 蛋白
        保护作用中的应用,以期为A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8]
                                                           会从微管上脱落,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FTs) 。这
        1  基于现代 AD 学说分析黄酮类化合物的抗 AD
                                                           一过程阻碍了 Tau 蛋白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致使其稳
        作用                                                 定微管系统的功能丧失,从而扰乱神经递质的合成、释
            现代医学对 AD 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 AD                      放,诱导神经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最终损害大脑认知
        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明确。解剖学研究发现,AD 的                          和学习记忆的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可
                                                                            [19]
        发病机制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Tau 蛋白磷酸                       通过增强内源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促进 Tau 蛋白脱去磷
        化、胆碱能系统异常、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等有                            酸基,抑制Tau蛋白磷酸化,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目
        关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多途径协                           的 。Chesser AS等 等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8]
                                                             [20]
                                                                             [21]
        同作用能有效阻断与 AD 等神经性疾病发展的相关途                          酸酯(EGCG)对原代大鼠皮质神经细胞 Tau 蛋白的影
        径 。                                                响,发现其可通过增加衔接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肝素介导
          [9]
        1.1  Aβ学说                                          的Tau蛋白磷酸化,从而保护大鼠的神经系统。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一类具有较大胞外结构                        1.3  胆碱能学说
                    [10]
        域的跨膜蛋白 。Aβ是 AD 患者脑内老年斑的主要成                             乙酰胆碱(ACh)水平下降被认为是导致认知功能
        分,由 APP 经淀粉样途径通过β-淀粉样蛋白裂解酶 1                       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参与 ACh 分解的胆碱酯酶主要
       (BACE-1)和γ-分泌酶剪切作用而产生,其长度可能为                        为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其
        38、40或42个氨基酸,其中由Aβ 1-42比Aβ 1-38或Aβ 1-40更有          中,AChE 可以水解大脑中 80%的 ACh。Blander JM
                                   [11]
        黏性,从而更容易导致斑块形成 。                                   等 研究发现,AD 患者的海马、前脑 Meynert 基底核和
                                                             [22]
            黄酮类化合物可通过激活非淀粉样途径、抑制淀粉                         皮质部位的胆碱能神经细胞受损明显,ACh 水平下降,
        样途径,从而抑制 BACE-1 活性、减少 Aβ的形成来发挥                     胆碱能系统活性减弱。可见,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抑制
                                                [13]
        神经保护作用 ,作用机制详见图1。Wei D等 的研究                        ACh 的分解从而使 ACh 在突触间隙中维持相对较高的
                    [12]
        表明,黄芩素可以抑制AD模型大鼠脑内Aβ 1-42斑块的形                      浓度是AD治疗有效的方式之一。
        成及聚集,且对已经成形的Aβ 1-42斑块具有解聚作用,还                          目前,对胆碱酯酶(AChE、BChE)抑制作用研究较
        可显著降低 Aβ 1-42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刘俊岑等 通过                      多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染料木素、山柰酚、芹菜素、柚皮
                                                  [14]
        研究补骨脂异黄酮对 Aβ损伤大鼠 PC12 细胞的影响                        苷、槲皮素、薯蓣皂苷、水飞蓟素和水飞蓟宾等 。其
                                                                                                     [23]
        发现,该化合物可通过降低 APP 和 BACE-1 蛋白的表                     中,槲皮素活性最强,对 AChE 的抑制率为 76.2%,染料
        达,从而抑制 Aβ的形成,最终达到缓解 AD 的作用。                        木素、木犀草素、水飞蓟宾对 BChE 的抑制率分别为
                    [15]
        Okumura N等 对人淋巴瘤细胞(Daudi)、人外周血白血                   65.7%、54.9%、51.4% 。Abdalla FH等 通过对镉暴露
                                                                              [24]
                                                                                             [25]
        病 T 细胞(Jurkat)、组织细胞淋巴瘤细胞(U937)进行的                  大鼠大脑皮质突触体的 AChE 活性进行研究发现,槲皮
        研究表明,染料木素可通过下调早老素 1(PS-1)蛋白和                       素可抑制 AChE 的疏水作用和强氢键作用,从而减少
        mRNA 的表达而抑制 Aβ形成。梅峥嵘等 在过表达                         ACh的水解,增加突触间隙中ACh的水平。张永亮等                     [26]
                                             [16]
        APPβ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上观察葛根素对                       研究发现,经木犀草素处理后的 AD 模型大鼠海马组织
        Aβ形成的影响,发现该化合物可通过下调BACE-1的表                        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 AChE 活性明显降
        达而减少Aβ的形成。                                         低,表明木犀草素可通过抑制海马区的氧化损伤和提高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3067 ·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