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中国药房》2020年22期
P. 36
0.77C 。该模型的拟合决定系数(R)为 0.811 6,模型的 艺 为 蒸 制 时 间 4.58 h、烘 制 时 间 8.85 h、烘 制 温 度
2
2
P<0.05,说明模型具有显著性;失拟项 P>0.05,说明模 65.77 ℃,炮制9次,理论预测综合评分为36.90分。为了
型拟合良好。对响应值作用显著性顺序依次为C>A> 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得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 4.5 h、
2
2
B;交互项 AB、AC、BC 及二次项 B 、C 的影响不显著 烘制时间9 h、烘制温度66 ℃,炮制9次。
2
(P>0.05),二次项 A 影响显著(P<0.05),提示该模型 2.5.5 最优工艺验证 取何首乌药材10 kg按“2.5.4”项
中各因素对综合评分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方 下最优炮制工艺制备何首乌九蒸九晒样品,平行操作 3
差分析结果见表6。 次;分别按“2.2”“2.3”“2.4”项下方法检测二苯乙烯苷、大
表6 方差分析结果 黄素、大黄素甲醚、总多糖的含量,再按“2.5.1”项下方法
Tab 6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计算综合评分,结果见表 7。由表 7 可见,3 次验证试验
变异来源 离均差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P 的平均综合评分为 35.69 分,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
模型 703.35 9 78.15 4.79 0.011 2 3.30%,提示优化所得何首乌九蒸九晒炮制工艺稳定、
A 149.16 1 149.16 9.14 0.012 8
B 122.17 1 122.17 7.48 0.021 0 可行。
C 171.30 1 171.30 10.49 0.008 9 表7 验证试验结果(n=3)
AB 25.96 1 25.96 1.59 0.236 0 Tab 7 Results of verification test(n=3)
AC 51.26 1 51.26 3.14 0.106 8
BC 19.50 1 19.50 1.19 0.300 1 二苯乙烯苷, 游离蒽醌, 总多糖, 综合评分
试验号
A 2 119.42 1 119.42 7.31 0.022 1 % % % 实测值,分 预测值,分 相对偏差,%
B 2 62.70 1 62.70 3.84 0.078 5 1 1.04 0.20 36.69 35.69 3.30
C 2 9.38 1 9.38 0.57 0.465 8 2 1.05 0.20 37.38 35.73 36.90 3.20
残差 163.26 10 16.33 3 1.08 0.20 37.66 35.65 3.40
失拟项 163.26 5 32.65 3.35 0.063 8 平均值 1.06 0.20 37.24 35.69 3.30
纯误差 <0.001 5 <0.001 3 讨论
总和 866.61 19
九蒸九晒是古代何首乌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首载
2.5.3 响应面分析 采用 Design-Expert 7.0.1.0.软件绘
于《本草图经》,曰“采时乘湿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
制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响应面图,详见图 4。由图 4
[17]
切,米泔浸一宿,曝干,九蒸九曝,乃可服” ,其“九蒸九
可知,随着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的延长,综合评分呈现出
曝”即九蒸九晒。古代九蒸九晒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蒸
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随着烘制温度的升高,综合评分
晒各9次,另一种为蒸晒多次 。经文献分析得知,古人
[18]
逐渐升高,且3个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炮制何首乌的蒸晒次数多为 7~12 次,以炮制 9 次居
[19]
33.00 35.00 多 ,故本研究选择蒸晒9次。
29.25 分 30.00
分 25.50 25.00 本研究试验前期,二苯乙烯苷定量分析时对乙腈-
综合评, 21.75 综合评分, 20.00 水、乙腈-0.1%甲酸溶液及游离蒽醌定量分析时的甲醇-
18.00 15.00
水、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不同流动相体系进行了比
11.15 4.58 65.77 4.58
10.58 4.29 62.89 4.29 较。结果,当流动相为乙腈-水或甲醇-0.1%磷酸水溶液
10.00 4.00 60.00 4.00
9.42 3.71 57.11 3.71
B, h A, h C, ℃ A, h
8.85 3.42 54.23 3.42 时,对应各组分峰型较好,且分离度达到所需要求,故选
A. A与B的交互作用 B. A与C的交互作用 择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
本研究采用星点设计对影响何首乌炮制前后成分
33.00 含量变化的蒸制时间、烘制时间、烘制温度等3个因素进
综合评分, 26.25 行考察,获得了最优理论炮制工艺;采用响应面法建立
分
22.50
18.75
15.00 质控指标与关键工艺参数的数学模型,对最佳理论工艺
65.77 11.15
62.89 10.58 的结果进行预测,结果显示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在
60.00 10.00
57.11 9.42 B, h
54.23 8.85
C, ℃ 5%以内,表明两者相关性良好。但是,模型所得理论最
C. B与C的交互作用 优工艺中的蒸制时间(4.85 h)、烘制时间(8.85 h)以及烘
图4 各因素交互作用对综合评分影响的响应面图 制温度(65.77 ℃)不适用于现代工业化生产,故最终确
Fig 4 Response surface diagrams of interaction of
定最优炮制工艺为蒸制时间4.5 h、烘制时间9 h、烘制温
various factors on comprehensive score
度 66 ℃,炮制 9 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二苯乙烯苷与
2.5.4 最 优 炮 制 工 艺 的 确 定 采 用 Design-Expert 游离蒽醌含量均符合药典要求 ,表明该工艺炮制所得
[1]
7.0.1.0.软件求解二次多项式方程,得到最佳理论炮制工 何首乌饮片含量合格。后续,本课题组用此最优工艺投
·2718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