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0年17期
P. 74
2.3 不同载药方式 Bru 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体外
经皮渗透性研究
2.3.1 不同载药方式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
①针尖载药微针。按1 ∶ 1(m/m)的比例分别称取针
尖材料CS与PVP K30各500 mg,置于同一烧杯中,加入
32 mg/mL 的 Bru 水溶液 0.8 mL,4 ℃冰箱静置 1 h;同时
A.俯视图(×40) B.针体局部放大图(×40)
称取背衬材料 PVA 1.5 mg,溶于10 mL水中,搅拌均匀,
4 ℃冰箱静置1 h。将上述含有Bru的CS和PVP K30溶
液注入微针模具中,离心,除去并收集微针模具表面的
含药基质液,放入干燥器中室温干燥 30 min 后取出;再
将上述 PVA 溶液注入微针模具中,离心,取出具有含药
基质液的微针模具后放入干燥器中室温干燥 24 h ,脱模
C.针体局部放大图(×100) 即得。制备流程见图6。
图4 可溶性微针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表观形态
Fig 4 Apparent morphology of soluble microneedle 针尖载药微针:
under optical microscope
背衬载药微针:
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观察皮肤表面染色小孔的情况。
结果,经台盼蓝染色后可以在大鼠皮肤上看到清晰可见 全载药微针:
的小孔。以上结果说明,制备的可溶性微针具有足够的
机械强度,能穿透铝箔和离体皮肤,符合试验要求。可 Bru 15%PVA CS+PVP K30(1∶1) 微针模具
溶性微针穿刺试验图见图5。 图6 不同载药方式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的制备
流程
Fig 6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ru bilayer polymer so-
luble microneedles with different drug loading
methods
②背衬载药微针。取针尖层材料CS和PVP K30各
500 mg直接溶于0.8 mL水中,将背衬层材料PVA 1.5 mg
A.铝箔穿刺 B.离体大鼠皮肤穿刺
溶于 32 mg/mL 的 Bru 水溶液(10 mL)中,其余操作同
图5 可溶性微针穿刺试验图
Fig 5 Diagram of microneedle puncture test “2.3.1①”项。制备流程见图6。
③全载药微针。取针尖层材料 CS 和 PVP K30 各
2.2.3 皮肤屏障恢复试验 500 mg溶于32 mg/mL的Bru水溶液(0.8 mL)中,取背衬
皮肤角质层孔道的闭合情况被认为是评估角质层 层材料 PVA 1.5 mg 溶于 32 mg/mL 的 Bru 水溶液(10
屏障功能的指标,用于评估微针对角质层的破坏程度。 mL)中,其余操作同“2.3.1①”项。制备流程详见图6。
为了考察皮肤经微针作用后角质层的恢复情况,笔者制 2.3.2 透皮试验方法
备了载台盼蓝的Bru双层聚合物可溶性微针(将0.4%台 向Franz透皮扩散试验仪(有效扩散面积为2.8 cm ,
2
盼蓝水溶液代替水作为溶剂,按“2.2”项下方法制备而 接收室容积为 7 mL)内注入含 20%乙醇的生理盐水作
得),然后作用于大鼠去毛腹部皮肤(皮肤处理方法同 为接收液 [18-19] ,同时超声排出接收室内多余的空气。将
“2.2.2”项),10 min后取下,分别观察取下5 min、30 min、 制备的微针置于处理好的离体大鼠皮上(皮肤处理方法
2 h、6 h后皮肤中台盼蓝的扩散情况,以此判断微针对角 同“2.2.2”项),并施加一定力度的力使微针刺入鼠皮。
质层的破坏作用。结果显示,作用5 min后,可看见明显 然后将鼠皮置于供给池与接收池之间,角质层朝向供给
的微针阵列斑点,说明台盼蓝已经进入皮肤。随着时间 池,皮肤组织朝向接收室,保证皮肤的有效扩散面与接
推移,台盼蓝往皮肤深处扩散:作用30 min后,微针作用 收液的液面相接触。用夹子固定好供给池和接收室后,
部分皮肤边缘处颜色开始变浅;作用2 h后,大鼠皮肤表 将扩散池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设置磁力搅拌速度为
面蓝色斑点已经变得很浅;作用6 h后,皮肤表面几乎看 300 r/min、接收室水浴温度为37 ℃恒温。针尖载药微针
不见蓝色斑点,此时皮肤角质层孔道基本闭合。以上结 于透皮 0、10、20、40 min 和 1、2、4、6、8 h 时分别取样 0.5
果表明,微针给药后不会对皮肤造成永久破坏,皮肤屏 mL,背衬载药微针、全载药微针分别于透皮0、10、20、40
障功能很快(6 h左右)就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min 和 1、2、4、6、8、12、24、48 h 时各取样 0.5 mL,每次取
·211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7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