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202006
P. 123

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                            患者总数)。
       (P<0.05或P<0.01),详见表5。                                表7 两组患者用药干预前后QOL评分比较(x±±s,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MAS-8评分比较(x±±s)                      Tab 7 Comparison of QOL score between 2 groups
        Tab 5 Comparison of MMAS-8 score between 2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x±±s,score)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x±±s)  组别   n      d0        d7        d14       d30
        组别        n           治疗时间          MMAS-8评分,分     对照组   60   20.5±2.7  28.3±6.7 **  36.7±4.4 **  40.5±4.2 **
                                                                                    **##
                                                                                              **##
                                                                                                        **##
        对照组       60             d0          4.4±1.4       观察组   60   21.0±2.7  43.7±3.5  46.5±4.3  47.5±3.1
                                             4.6±1.4 *         注:与干预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
                                                                                              ##
                                 d7
                                             5.1±1.2 **                            * *                  ##
                                 d14                           Note:v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1;vs. control group, P<
                                             5.5±1.3 **
                                 d30                       0.01
        观察组       60             d0          4.5±1.5
                                             5.6±1.3 **##       表8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d7
                                             6.4±0.8 **##  Tab 8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R in 2 grou-
                                 d14
                                             6.7±0.8 **##
                                                                   ps [case(%%)]
                                 d30
                                                 ##
                               **
                        *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便秘      恶心     呕吐     头晕嗜睡   总发生
                                *
           Note:vs.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 *  P<0.01;vs. control  对照组  60  34(56.7)  21(35.0)  20(33.3)  9(15.0)  46(76.7)
        group,P<0.01                                       观察组    60    28(46.7)  22(36.7)  16(26.7)  8(13.3)  40(66.7)
            ##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级用药依从性患者例数比较,                         2.6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随着治疗时                            观察组患者对疼痛控制结果、医师处理方法、药师
        间的延长,两组用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例数逐渐减少,且                           随访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期;用药依从性中的患者例数                           详见表9。
        逐渐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观察组用药                                   表9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x±±s,分)
        依从性高的患者例数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同                            Tab 9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degree in 2 groups
        期(P<0.05或P<0.01),详见表6。                                   (x±±s,score)
          表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程度比较(例)                          组别        n       疼痛控制结果     医师处理方法     药师随访
        Tab 6 Comparison of medication compliance degree   对照组      60        3.98±0.93  3.70±0.83  3.52±0.79
               between 2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观察组  60        4.32±0.77 #  4.25±0.73 ##  4.22±0.76 ##
                                                                                  ##
                                                                           #
              (case)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Note:vs. control group,P<0.05, P<0.01
                                                                               #
                                                                                      ##
        组别      n      治疗时间    用药依从性低   用药依从性中  用药依从性高
        对照组     60       d0       53       6       1       3 讨论
                                  51 *     8 *     1
                         d7                                    在癌痛治疗中,患者的阿片类药物治疗和管理工作
                                  47 *     12 *    1
                         d14                               主要由医护人员承担,但是由于我国癌痛门诊的医护人
                                  42 *     16 *    2
                         d30
        观察组     60       d0       52       6       2       员资源相对不足,因此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的治疗和管理
                                  39 *#    16 *#   5 *#
                         d7                                是对临床人力资源有限、医师药学知识相对不足的有效
                                  16 *##   38 *##  6 *#
                         d14                               补充,且目前也有相关研究表明药师在癌痛药物的治疗
                                  9 *##    45 *##  6 *#
                         d30
                                                                                 [10]
                                                           和管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
                                                ##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
                                         #
                                                 #
                              *
           Note:vs. before intervention,P<0.05;vs. control group,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均显著
         P<0.01
        ##                                                 低于同组干预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轻度疼痛患
        2.4 两组患者用药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者例数逐渐增加,中、重度疼痛患者例数逐渐减少。表
            干预前,两组患者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明癌痛患者经阿片类药物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有不同程
        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QOL 评分均显著高于                     度的缓解。观察组患者 N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
        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1),                       期,癌痛程度较对照组更轻,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 d30时
                                                                                                    [2]
        详见表7。                                              的NRS评分为(2.6±1.2)分,癌痛控制基本达标 。这表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明药师在 MDT 模式下进行药学干预后可提高镇痛效
                                                                                      [11]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瘙痒、尿潴留、谵妄、认知障碍及                        果,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相似。
        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便秘、恶心、呕吐等不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MMAS-8评分均显著
        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随着
       (P>0.05),详见表8(因同一患者存在2种及2种以上不                       治疗时间的延长,用药依从性低的患者例数逐渐减少,
        良反应的情况,故各症状患者之和大于发生不良反应的                           且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期,用药依从性中的患者例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6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6  ·753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