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0年1月第31卷第2期
P. 42

基于“味性化味-网络靶点-分子对接”的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真

        布”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Δ


        文成当智 ,张云森 ,仁真旺甲 ,才让南加 ,贡保东知 ,切尼项毛 ,才让吉 ,刚焕晨雷 ,张 艺(1.成都中医
                 1*
                                                                                       1 #
                                     1
                                               1,2
                                                          1
                          1
                                                                                                3
                                                                     1
                                                                             1
        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成都 611137;2.西藏藏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拉萨 850000;3.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
        学术传承创新研究中心,成都 611137)
        中图分类号 R29;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02-0164-09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2.08
        摘   要   目的:探讨藏药五味麝香丸治疗“真布”病(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以《四部医典》《卫生部药品标准(藏
        药)》《晶珠本草》为依据,搜集五味麝香丸的组方、剂量及显味,构建矢量结构模型,从六味、三化味、十七效等层面分析该方的药
        性,并利用Gephi 0.9.2复杂网络软件构建其治疗“真布”病的“组方-药性-疾病”网络。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有机小分子
        生物活性数据库检索五味麝香丸的有效成分,并利用BATMAN-TCM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预测有效成分对应的靶标蛋白,借助
        ETCM数据库检索“真布”病的相关靶标蛋白;在筛选两者共同靶标的基础上,利用DAVID 6.8生物信息学资源数据库进行基因本
        体(GO)分析和 KEGG 通路富集分析,使用 Cytoscape 3.7.0 软件构建五味麝香丸-“真布”病-靶标-通路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
        析,以筛选核心靶标。以Glide score为评价指标,利用Maestro Version 11.1.011软件将上述核心靶标与五味麝香丸有效成分进行
        分子对接。结果与结论:五味麝香丸含诃子、铁棒锤、木香、藏菖蒲和人工麝香,以诃子剂量最高。该方六味以苦、甘为主,三化味
        以苦化味为主,十七效以钝、凉、重等为主,主要对治锐、热、轻等二十种特性。“组方-药性-疾病”网络中,十七效与二十种特性之间
        边权重值较大的为凉效-热性、钝效-锐性、重效-轻性、稀效-臭性(边权重值≥430)等。共得到五味麝香丸有效成分潜在靶标2 306
        个,“真布”病相关靶标211个;两者共同靶标32个,其对应的有效成分共29种。GO分析共预测到52条相关结果,共同靶标主要位
        于胞外区、细胞核等部位,以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因子活性等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为主。KEGG富集结果显著的有31条
        (P<0.05),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癌症途径等信号通路。五味麝香丸-“真布”病-靶标-通路网络中,含有效成分、靶
        标、通路节点94个、边460条;TNF、自杀相关因子(FAS)、白细胞介素6(IL6)、IL10、自杀相关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6(FASLG)、前
        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IL1B等是该网络中的核心靶标,分别与奎宁酸、百里酚、去氢表雄酮、诺卡酮等有效成分以范
        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Pi-cation键等连接,发挥治疗“真布”病的作用。
        关键词 藏药;五味麝香丸;真布;类风湿性关节炎;味性化味;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 7 ]  侯惠民,杞晓红,王浩.含有川芎嗪的组合物以及川芎嗪                    [13]  张枝雪,黄茜,李玥,等.膜翅目昆虫提取物 Ento-Ⅱ涂膜
             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中国,1415296A[P].2003-05-07.               剂的镇痛及活血化瘀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8,49(9):
        [ 8 ]  王丽.磷酸川芎嗪制剂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创新,2018                     2108-2113.
             (27):46-47.                                    [14]  谢玲,钟晓红,刘东波,等.紫珠止血涂膜剂成膜材料及附
        [ 9 ]  任佳佳.马黄涂膜剂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研究[D].济南:山                       加剂的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27-29.
             东中医药大学,2016.                                   [15]  张援,许实波,李向阳,等.不同接受液和动物皮肤对格列
        [10]  VITORINO C,JOÃO SOUSA,PAIS A. Overcoming the       美脲体外经皮渗透行为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
             skin permeation barrier: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  科学版),2004,43(5):86-90.
             Curr Pharm Design,2015,21(20):1-2.             [16]  肖学成,熊驰,彭秀菊,等. HPLC测定他克莫司软膏体外
        [11]  AHAD A,AQIL M,ALI A. Investigation of antihyperten-  透皮吸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4,31(7):839-843.
             sive activity of carbopol valsartan transdermal gel contai-  [17]  崔颖,张韻慧,郭鹏.四元单纯形网格法优化磷酸川芎嗪
             ning 1,8-cineole[J]. Int J Biol Macromol,2014,64:   微乳处方[J].中成药,2009,31(1):43-46.
             144-149.                                       [18]  刘建芳,吕慧英,侯艳宁.涂膜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
        [12]  KIM JH,KO JA,KIM JT,et al. Preparation of a capsai-  药学杂志,2010,30(4):325-327.
             cin-loaded nanoemulsion for improving skin penetra-  [19]  赵培,于莹莹,王晓冬.乌头总碱贴片对不同动物皮肤经
             tion[J]. J Agric Food Chem,2014,62(3):725-732.      皮渗透性比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3(6):27-29、67.
            Δ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
                                                            [20]  QI X,ACKERMANN C,SUN D,et al. Physicochemical
        (No.2017YFC1703904);国家教育部“藏羌彝走廊民族医药传承与创
                                                                 characterization and percutaneous delivery of 2,3,5,6-te-
        新的大数据共享模式研究”(No.16XJC850001)
                                                                 tramethylpyrazine[J]. Int J Pharm,2003,253(1/2):177-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藏医药基础与信息化。E-mail:
        wenchengdangzhi@aliyun.com                               183.
            # 通信作者:讲师。研究方向:藏医药教学及现代化。E-mail:                             (收稿日期:2019-07-02  修回日期:2019-12-08)
        417568314@qq.com                                                                         (编辑:段思怡)


        ·164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期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