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20年1月第31卷第2期
P. 41
面积RSD为1.98%(n=6)。结果表明,样品接收液在室 2 000
1 800
温下放置24 h或冻融6次的条件下稳定性均较良好。
1 600
2.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吸取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1 400
中川芎嗪涂膜剂(载药量50 mg/mL)在90 min时的接收 Qn,g/cm 2 1 200
1 000
液(已知含川芎嗪 24.71 μg/mL),共 5 份,每份 1 mL,分 μ 800 100 mg/mL载药量
别加入“2.2.2”项下25 μg/mL的对照品溶液1 mL,混匀, 600 75 mg/mL载药量
400
按“2.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并计算加样回收率。 50 mg/mL载药量
200
结果,川芎嗪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101.6%,RSD 为 1.91% 0
0 1 2 3
(n=5),表明本方法准确度较好。
t,h
2.3 川芎嗪涂膜剂体外经皮渗透特性考察 图2 不同载药量川芎嗪涂膜剂的经皮渗透曲线
2.3.1 离体鼠皮制备 参照文献方法 进行离体鼠皮 Fig 2 Transdermal permeation curves of Ligustrazine
[15]
制备。以脱毛膏对大鼠背部皮肤进行脱毛处理,次日将 pellicle with different drug-loading amounts
大鼠断颈处死,分离已脱毛的背部皮肤,仔细剥离皮下
性及其质量。除成膜时间为量化指标外,成膜性、均匀
脂肪层和结缔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浸泡,4 ℃保
度等性能均是依靠主观来定性评价,因此本课题组对传
存备用。 统评分标准进行了改良,将成膜时间、成膜性等分别量
2.3.2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取“2.3.1”项下制备的离体
化计分,并作为评价涂膜剂的重要指标,设定其权重为
鼠皮,置于药物透皮扩散试验仪的直立式扩散池(扩散
0.3;而对于存在一定主观性的延展性、均匀度、有无气泡
杯面积为 2.54 cm)中,角质层面向供给室,真皮层面向 等观察指标,则将权重设定为0.2,提高了该涂膜剂评价
2
接收室。使皮肤与扩散液(生理盐水7 mL)结合紧密、无
标准的准确性。
气泡,设置温度为(37±0.5)℃、接收池搅拌子转速为 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考察初步探索了川芎嗪涂膜剂
[16]
300 r/min 。试验设置川芎嗪涂膜剂高、中、低剂量组,
的处方,后续将进一步通过正交设计或响应面法等对制
于离体表皮层皮肤涂抹“2.1.5”项下制备的高、中、低载
备工艺进行优化。现工艺中涂膜剂的最大载药量为
药量(100、75、50 mg/mL)的川芎嗪涂膜剂各 300 μL,进
行经皮渗透试验,平行测定 3 次。分别于第 15、30、45、 100 mg/mL。本研究分别考察了高、中、低(100、75、50
mg/mL)3种载药量川芎嗪涂膜剂的体外透皮特性,结果
60、75、90、120、150、180 min时吸取接收液样品各1 mL,
2
显示,在透皮扩散面积为 2.54 cm 的情况下,75 mg/mL
同时补加等容等温的新鲜扩散液。取样液于-80 ℃冷
2
载药量的涂膜剂渗透速率为384.19 μg/(cm·h),已达到
冻保存,室温解冻后备测。
文献报道的川芎嗪有效治疗血药浓度的渗透速率范围
2.3.3 数据处理与统计 取“2.3.2”项下各时间点的取 2 [20]
样液,根据“2.2”项下方法测定川芎嗪含量,并按照以下 即157.17~488.085 μg/(cm·h) ,可作为后续川芎嗪涂
膜剂有效载药量进一步优化筛选的参考依据。
[17]
公式计算川芎嗪的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n ) :Qn=
综上,本研究设计并制备了川芎嗪涂膜剂并初步考
n-1
(VCn+∑i=1CiV i )/A。式中,A 为有效经皮吸收面积(2.54
察了其体外释放特性,其制备工艺简便,所得75 mg/mL
2
cm),V 为扩散液总体积(7 mL),V i 为取样液体积(1
载药量的涂膜剂的体外渗透速率可达到川芎嗪有效血
mL),Cn为第n次取样时样品接收液中的药物浓度,Ci为
药浓度的渗透速率范围。但体外试验结果无法完全反
第 i 次(i≤n-1)取样时接收液中的药物浓度。以 Qn为
映体内生物环境的影响,因此后续需进一步评价川芎嗪
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作经皮渗透曲线图,并在 0~
涂膜剂的体内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进行质量研究,以期
180 min的时间范围内以Qn对t进行线性回归,所得斜率
为该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即为药物的渗透速率(J)。
参考文献
对 3 种不同载药量的川芎嗪涂膜剂的经皮渗透曲
线进行比较(如图 2 所示),结果显示,高、中、低载药 [ 1 ] 刘星言,何志巍,李彩虹,等.川芎嗪醇质体贴剂的制备及
量的川芎嗪涂膜剂的 J 值分别为 608.42、384.19、158.20 体内外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18):23-27.
[ 2 ] 马丽媛,吴亚哲,王文,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7》要
μg/(cm·h)。这表明在载药量 50~100 mg/mL 的范围
2
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8,23(1):3-6.
内,川芎嗪体外渗透速率随载药量的增加而增大。
3 讨论 [ 3 ] 王巧凤.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42例疗效观
察[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9.
在药物透皮吸收研究中,实验用离体皮肤的性质及 [ 4 ] 王利胜,袁爱贤,韩坚,等. HPLC法测定川芎嗪在小鼠血
状态对药物的经皮渗透行为影响较大。最理想的皮肤材 浆、脑、肝中的含量[J].中国药房,2008,19(9):654-656.
料是利用人体皮肤进行实验研究,但人体皮肤难以获得。 [ 5 ] 张廷伟.盐酸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医药导
因此,基于与人体皮肤接近程度及可及性考虑 [18-19] ,本试 报,2006,25(11):1179-1181.
验选择大鼠皮肤为模型进行制剂的经皮渗透特性研究。 [ 6 ] 胡晓飞,刘善新,毕建云,等.川芎嗪透皮吸收研究进
涂膜剂制备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涂膜剂的稳定 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8):162-164.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 ·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