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2019年2月第30卷第4期
P. 36
果,日内 RSD 分别为 4.35%、2.19%、3.23%、2.03%(n= 1.4
6),日间 RSD 分别为 1.11%、2.36%、3.34%(n=18),表 1.2
AT原料药
明精密度良好。 1.0 AT-NS1
2.6.7 回收率试验 按“2.6.5”项下方法配制AT低、中、 血药浓度,g/mL μ 0.8 AT-NS2
0.6
高质量浓度(0.059、0.947、1.516 μg/mL)的质控样品,按 0.4
“2.6.3”项下方法处理后,再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0.2
测定,记录峰面积并计算质量浓度。按“2.6.2”项下方法 0 0 120 240 360 480
配制AT低、中、高质量浓度(0.059、0.947、1.516 μg/mL)的 时间,min
图6 大鼠灌胃AT原料药、AT-NS1、AT-NS2的平均药-时
标准溶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滤过,再按“2.6.1”项下色
曲线(n=5)
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将质控样品的 AT 实测
Fig 6 Average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of
质量浓度与其理论质量浓度进行比较,考察方法回收
AT raw material,AT-NS1 and AT-NS2 in rats
率;将质控样品的 AT 峰面积与对应质量浓度标准溶液
after intragastrical administration(n=5)
的 AT 峰面积进行比较,考察提取回收率。每个质量浓
表2 大鼠灌胃AT原料药、AT-NS1、AT-NS2的主要药动
度平行操作 5 次。结果,各质控样品的方法回收率为
学参数(n=5)
89.83% ~98.77%(RSD<5% ,n=5),提 取 回 收 率 为
Tab 2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AT raw
80.14%~91.39%(RSD<5%,n=5),符合生物样品定
material,AT-NS1 and AT-NS2,in rats after
[14]
量分析的相关要求 ,详见表1。
intragastrical administration(n=5)
表1 回收率试验结果(x±±s,n=5)
参数 AT原料药 AT-NS1 AT-NS2
Tab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s(x±±s,n=5) tmax,min 17.00±6.71 5.00±0 *# 23.00±10.95
cmax,μg/mL 0.11±0.02 1.27±0.26 *# 0.28±0.08 *
理论质量浓度, 方法回收率试验 提取回收率试验
μg/mL 方法回收率,% RSD,% 提取回收率,% RSD,% AUC0-∞,μg·min/mL 24.47±6.05 106.73±27.11 *# 49.34±9.70 *
t1/2z,min 145.28±60.26 311.74±62.96 *# 164.34±48.60
0.059 92.54±2.54 2.74 86.38±4.05 4.68
#
*
0.947 94.25±2.64 2.80 85.09±4.04 4.74 注:与AT原料药比较,P<0.05;与AT-NS2比较,P<0.05
1.516 95.34±2.90 3.04 88.82±1.79 2.02 Note:vs. AT raw material, P<0.05;vs. AT-NS2,P<0.05
#
*
2.6.8 稳定性试验 按“2.6.5”项下方法配制AT低、中、 及 AT-NS1 组的 t1/2z均显著升高,AT-NS1 组大鼠的 tmax显
高质量浓度(0.059、0.947、1.516 μg/mL)的质控样品,按 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T-NS1
“2.6.3”项下方法处理后,分别于室温下放置 0、8、12、24 组和AT-NS2组大鼠的cmax分别是其原料药的11.55、2.55
h 时按“2.6.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各质量浓 倍,AUC0-∞分别是其原料药的 4.36、2.02 倍。与 AT-NS2
度 质 控 样 品 实 测 质 量 浓 度 的 RSD 分 别 为 2.45% 、 组比较,AT-NS1 组大鼠的 cmax、AUC0-∞、t1/2z均显著升高,
3.46%、2.51%(n=4),表明其在室温放置24 h内稳定。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T-NS1 组大鼠
2.6.9 药动学研究 取 15 只大鼠随机分为 3 组,即 AT 的 cmax、AUC0- ∞、t1/2z 分别是 AT-NS2 组的 4.54、2.16、1.90
原料药组、AT-NS1组和AT-NS2组,每组5只。所有大鼠 倍。与 AT-NS2 组比较,AT-NS1 组大鼠的 tmax显著缩短,
均禁食、不禁水12 h后,于次日晨起分别单次灌胃AT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T-NS2组大鼠的tmax、
料药、AT-NS1 和 AT-NS2 的混悬液(均以水为溶剂),剂
t1/2z与原料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量均为 120 mg/kg [4,15] 。分别于给药前(0 min)及给药后
3 讨论
5、10、20、30、60、120、240、360、480 min自大鼠眼眶取血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晶型对AT-NS表征、体外溶出度
0.5 mL至肝素化EP管中,3 500 r/min离心7 min,分离上
及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以期为 NS 口服吸收的研究
层血浆,按“2.6.3”项下方法处理后,再按“2.6.1”项下色
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参照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
谱条件进样测定,计算AT的血药浓度。采用Excel 2016
部) ,建立了测定 AT 体内外浓度的 HPLC 法。本课题
[17]
软件绘制平均药-时曲线,结果见图6;采用DAS 2.0软件
组前期考察了 3 种色谱柱[Kromasil 100-5 C18 (250 mm×
处理上述平均药-时曲线数据,并以非房室模型(统计距
法) 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见表 2。采用 SPSS 21.0 软 4.6 mm,5 μm)、Inertsil ODS-3(250 mm×4.6 mm,5 μm)、
[16]
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 Agilent ZORBAX SB-C18 (250 mm×4.6 mm,5 μm)]的分
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离效果。结果显示,Kromasil 100-5C18的分离效果最佳,
由图 6 可见,AT-NS1 组和 AT-NS2 组大鼠的血药浓 且待测物色谱峰峰形良好,故最终以其作为HPLC分析
度较 AT 原料药组有明显提高。由表 1 可见,与 AT 原料 的色谱柱。同时,本课题组对乙腈-0.1%醋酸溶液
药组比较,AT-NS1组和AT-NS2组大鼠的cmax、AUC0-∞以 (19∶81,V/V)、乙腈-水(19∶81,V/V)、甲醇-0.1%醋酸溶液
·462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4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