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19年1月第30卷第2期
P. 116

表4 喹诺酮类药物肝毒性致死病例的基本情况
                       Tab 4 General information of death cases of quinolones-induced hepatictoxicity
        序号 性别 年龄,岁           原患疾病                        治疗方案             给药途径   用法用量   肝毒性发生时间,d  RUCAM评分,分
         1  女    15  伤寒伴中毒性肝炎                  氧氟沙星                        po    0.3 g,bid  4         9
         2  女    6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双下肺感染    左氧氟沙星+地高辛+螺内酯+呋塞米+卡托普利+单硝酸  ivgtt  0.4 g,qd  5         5
                                               异山梨酯+头孢西丁+心肌营养等支持疗法
         3  女    74  尿路感染                      辛伐他汀+泮托拉唑+环丙沙星+左甲状腺素        ivgtt  0.2 g,q12 h  4      6
         4  男    70  肝肿大,尿路感染                  氧氟沙星                        po    0.2 g,bid  3         7
         5  女    53  肺部感染                      左氧氟沙星                       po    750 mg,qd  5         8
         6  男    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类风湿性关节炎     莫西沙星+甲氨蝶呤                   ivgtt  0.4 g,qd  7         6
         7  男    76  脓疱病,高血压,精神分裂症             阿替洛尔+福辛普利+加替沙星+盐酸羟嗪         po    400 mg,qd  6         7

        正常所耗最长时间为停药后16个月。                                      不同品种喹诺酮类药物由于代谢和排泄途径不同,
        2.9 关联性评价                                          其致肝毒性发生的风险也有所差异。有研究指出,不同
            RUCAM评价结果显示,极可能有关者4例,很可能                       品种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特点存在差异:除诺氟沙星
        有关者45例,可能有关者12例。                                   (26%~32%随尿液以原型排出)外,其余几种药物均大
        3 讨论                                               部分以原型随尿液或大便排出。其中,环丙沙星部分经
        3.1 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的影响因素及可能机制                           肝脏 CYP 酶代谢,可生成 4 种代谢产物;左氧氟沙星在
            目前,关于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的相关报道较                          体内几乎不代谢,用药 48 h 内,有约 85%的原型药物随
        少,且尚无定论。Zimpfer A等 认为该类药物可直接诱                      尿液排出;莫西沙星主要通过Ⅱ相酶代谢,经过肾脏,随
                                  [5]
                                              [6]
        发肝损伤,且呈剂量依赖性。Nordmann P等 分别将20                     胆汁/大便以原型、硫化物(M1)和葡萄糖醛酸苷(M2)的
                                                                                                        [11]
        倍正常浓度的培氟沙星、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作用于大                           形式排出,且代谢产物M1和M2无活性、安全可耐受 。
        鼠肝细胞,体外孵育后发现,上述3种药物对肝细胞均具                          结合上述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谢特点及其致肝毒性品
        有明显的毒性作用。Licata A等 研究发现,药物代谢产                      种构成比(表1)可知,药物在肝脏代谢越多,其诱发肝毒
                                   [7]
        物可能是致肝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患者使用能在体                           性的风险亦越高,表明肝毒性的发生可能与药物经肝代
        内代谢生成活性中间体的药物(如替马沙星、曲伐沙星)                          谢产物的种类及活性有关。这提示临床在选用喹诺酮
                                           [8]
        时,其诱发肝毒性的风险更高。Xie HJ等 认为,环丙沙                       类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结合药物的药动学、
        星可在转录阶段抑制细胞色素 P450 (CYP)酶编码基因,                     药效学特征和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充分权衡利弊,保
        使酶活性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该酶含量最高的肝小叶第                           证用药的安全性。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的病例资料有限,
                                   [9]
        三区首先发生损害。Gulen M等 认为,无法预测左氧氟                       且部分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动学研究也相对匮乏,故上述
        沙星在不同人体内的反应,个体遗传学差异使其在转                            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运、代谢能力及解毒功能等方面大相径庭。特异质反应                           3.3  患者性别、年龄与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的相关性
        并非免疫遗传反应,无预先致敏过程,而现有的检测体                               由表 2 可见,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患者的年龄分
        系因其局限性,尚难以准确预测。Goetz M等 报道的1                       布较广(15~84岁),其中以61~80岁的患者最多,共计
                                              [10]
        例环丙沙星致肝毒性病例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                           30 例次,占比接近 50%,提示老年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
       (IgE)浓度显著升高,提示部分肝毒性可能由于喹诺酮                          菌药物更有可能发生肝毒性。这可能跟老年患者肝脏
        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体内相关蛋白质共价结合后,被免                           代谢功能减退有关,提示该类人群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疫系统识别为外源性抗原,最终激活机体启动防御系                            时,应密切关注其肝功能各项指标,从最大程度上降低
        统,造成自身细胞损伤。                                        药物致肝毒性的发生风险。61例发生肝毒性的患者中,
        3.2 药物品种与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的相关性                            男、女比例为1.54 ∶ 1,男性多于女性,但由于本研究收集
            本研究检索发现,文献报道致肝毒性的喹诺酮类药                         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且缺乏不同性别患者的基线资料,
        物共计8种,每个品种诱发肝毒性的例次不尽相同。其                           故其发生率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此
        中,环丙沙星诱发肝毒性例次最多,其次是左氧氟沙星、                          外值得注意的是,纳入的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病例
        莫西沙星和氧氟沙星,4 种药物致肝毒性累积构成比达                          中,有 1 例患者的年龄为 15 岁,而多种喹诺酮类药物说
        81.97%。洛美沙星、加替沙星和依诺沙星致肝毒性较                         明书均指出“18岁以下人群禁用”,提示临床可能存在超
        少,依诺沙星仅有1例。此外笔者发现,本研究纳入的病                          说明书用药现象,应予以高度关注。
        例中有 7 例死亡,其中有 2 例为单一使用氧氟沙星,1 例                     3.4 原患疾病与喹诺酮类药物致肝毒性的相关性
        为单一使用左氧氟沙星,且这3例的RUCAM评分为7~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本身的特点,使其在呼吸系统和
                                                                                             [12]
        9分,提示很有可能或极有可能与上述药物有关,提示临                          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本研究结果
        床应警惕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诱发肝毒性致死的风险。                          显示,61 例患者中,原患疾病为单一病种的有 46 例,且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  ·247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