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2019年1月第30卷第2期
P. 111

总例数×100%。                                           的不良反应均予以对症治疗后得到改善,详见表4。
        1.5 生存质量                                                  表4 两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 KPS 评分评价患                        Tab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toxic reaction
        者的生存质量,KP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0 分为“提                                between 2 groups(case)
        高”;KPS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10 分或较治疗前减少<                                    对照组(n=36)      观察组(n=36)
                                                            指标                                      χ 2  P
        10 分为“稳定”;KPS 评分较治疗前减少≥10 分为“降                                0  Ⅰ Ⅱ Ⅲ Ⅳ     0  Ⅰ Ⅱ Ⅲ Ⅳ
                                                            白细胞计数降低 18   2  4  8  4  36  0  0  0  0  4.171 6  0.018 5
            [6]
        低” 。生存质量稳定率=(提高例数+稳定例数)/总例                          血小板计数降低 28   0  2  4  2  36  0  0  0  0  5.261 9  0.008 9
        数×100%。                                             浮肿        32  4  0  0  0  30  4  2  0  0  2.031 8  0.094 4
                                                            胃肠道反应     24  2  6  2  2  32  2  2  0  0  4.917 2  0.018 6
        1.6 毒性反应
                                                            视觉效应(模糊) 36  0  0  0  0  22  2  4  4  4  6.081 9  0.001 4
            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判定标准(NCI-                        肝功能异常     24  6  4  2  0  30  4  0  2  0  4.028 5  0.021 6
                                                            周围神经炎     20  4  8  2  2  32  4  0  0  0  6.031 7  0.001 7
        CTC)4.0版 分为0~Ⅳ级。
                   [7]
                                                            脱发         2  2  8 16  8  36  0  0  0  0  9.012 8 <0.000 1
        1.7 统计学方法
                                                            3 讨论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
                                                                随着分子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相关信号通路逐
        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均以例
                                                            渐被发现,加之肿瘤基因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使晚期
        数或率表示,前者采用χ 检验,后者采用秩和检验。P<
                             2
                                                            肺腺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成为可能                [8-10] 。近年来,临床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越来越注重“精准医疗”,靶向治疗肺癌在个体化治疗中
        2 结果
                                                            显得尤为重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相关药物的使用正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式开启了肺腺癌靶向治疗时代,并已取得较好的治疗效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61.11%,对照组患者总有
                                                              [11]
                                                            果 。ALK为胰岛素受体超家族中成员,是一种受体酪
        效率为2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氨酸激酶,其正常生理功能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发
        意义(P<0.05),详见表2。
                                                                                                    [12]
                                                            现ALK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究认为,多数肺腺癌患者 ALK 基因表达为阳性,且与年
        Tab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ies between 2
                                                            龄、种族、是否吸烟无明显相关性 。另有研究证实,
                                                                                          [13]
                groups
                                                            ALK基因在以印戒细胞癌为主的肿瘤细胞内均有表达,
        组别     n   CR,例(%) PR,例(%) SD,例(%) PD,例(%) 总有效率,%
                                                                                [14]
        对照组    36   0(0)   10(27.78)  12(33.33)  14(38.89)  27.78  且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 。
        观察组    36  12(33.33)  10(27.78)  12(33.33)  2(5.56)  61.11  克唑替尼为一种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竞争性抑
        χ 2                                        4.896 7
        P                                          0.019 4  制剂,能够竞争性抑制ALK与ATP结合,阻断下游信号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通路的激活;此外,该药还能靶向抑制棘皮动物微管相
            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稳定率为 83.33%,对照组患                       关蛋白样 1-间变淋巴瘤激酶(EML1-ALK)活性,阻断
        者生存质量稳定率为44.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ALK 基因在肿瘤细胞内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15-16] 。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Profile 1001 为第 1 项关于克唑替尼治疗 ALK 基因
        Tab 3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2 groups  阳性NSCLC的研究,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
                                                            要检测晚期 NSCLC 患者对不同剂量克唑替尼的耐受
        组别       n     提高,例(%)  稳定,例(%)  降低,例(%) 稳定率,%
                                                                                                  [17]
        对照组      36     4(11.11)  12(33.33)  20(55.56)  44.44  性;第二阶段主要检测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 。Profile
        观察组      36     8(22.22)  22(61.11)  6(16.67)  83.33  1007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对
        χ 2                                        5.625 7
        P                                          0.006 3  比分析了多西他赛与克唑替尼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患
        2.3 毒性反应                                            者预后,结果发现克唑替尼组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为
            观察组患者Ⅰ~Ⅳ级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                          7.7个月,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5.9个月),且克唑替尼组
        能异常、周围神经炎、脱发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患者客观缓解率为多西他赛组3倍多 。Profile 1014为
                                                                                            [18]
        Ⅰ~Ⅳ级视觉效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一项对比分析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与克唑替尼治疗
        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Ⅳ级浮肿的发生                         ALK 基因阳性 NSCLC 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克唑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                         替尼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客观缓解率明显


        ·242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期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