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中国药房》2025年16期
P. 52
表4 各组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药动学参数比较(x±s,n=8)
组别 t 1/2/h c max/(ng/mL) AUC 0-t/(ng·h/mL) AUC 0-∞/(ng·h/mL) CL/(L/h) V d/(L/kg) MRT 0-t/h
TP-1组 3.04±0.94 3 458.29±476.62 4 420.80±786.13 4 552.99±839.89 3.35±0.62 14.04±2.06 2.11±0.56
TP+NEPA-1组 2.75±0.90 4 437.94±558.22 a 6 298.09±768.27 a 6 386.22±794.18 a 2.75±0.90 a 9.07±2.40 a 2.18±0.37
TP-2组 4.16±1.79 3 414.85±662.44 5 970.94±1 148.10 a 6 150.43±1 246.23 a 2.48±0.50 a 14.17±4.31 3.37±0.89 a
TP+NEPA-2组 2.75±0.75 4 230.30±541.08 ab 5 713.80±1 320.69 a 5 878.11±1 293.27 a 2.66±0.79 a 10.01±1.55 ab 2.33±0.56 b
a:与TP-1组比较,P<0.05;b:与TP-2组比较:P<0.05。
5 000 5 000 织 中 CYP3A1 mRNA、小 肠 及 肝 组 织 中 CYP2C11
TP-1组 TP-2组
4 000 TP+NEPA-1组 4 000 TP+NEPA-2组 mRNA 的 表 达 均 显 著 下 调 ,肝 组 织 中 CYP3A1、
( ng/mL ) 3 000 ( ng/mL ) 3 000 CYP2C11蛋白的表达亦有下调趋势,笔者由此推测,TP-
2 000
2 000
c/
1 000 c/ 1 000
2 组 大 鼠 体 内 紫 杉 醇 暴 露 量 的 增 加 可 能 与 肝 脏 中
0 0
0 4 8 12 16 20 24 0 4 8 12 16 20 24 CYP3A1、CYP2C11 mRNA表达下调有关。
t/h t/h
A. TP-1组和TP+NEPA-1组 B. TP-2组和TP+NEPA-2组 4.3 联用NEPA对紫杉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图4 各组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药时曲线(x±s,n=8) 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联用NEPA后,其体内紫
杉醇的平均 cmax、AUC0-∞ 分别提高了 28.33%、40.26%
改用液液萃取法处理样品,上述现象消失,推测可能与
给药后血样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导致蛋白沉淀不完全, (TP+NEPA-1 组 vs. TP-1 组),提示在肠道菌群正常的情
[3]
并与蛋白结合率高(>95%)的多西他赛共沉淀有关 。 况下,联用NEPA可增加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有
鉴于液液萃取操作复杂且误差大,本研究最终选用蛋白 助于提高抗肿瘤药效。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肠
结合率较低的阿奇霉素作为内标,仍采用蛋白沉淀法处 道菌群紊乱但未联用 NEPA 的大鼠比较,肠道菌群紊乱
理样品。此样品处理方法操作简便、误差小,方法学考 的大鼠联用 NEPA 后,其体内紫杉醇的平均 cmax提高了
察结果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相关要求。 23.88%,平均 Vd、MRT0-t、AUC0-t、AUC0-∞ 分别下降了
4.2 肠道菌群紊乱对紫杉醇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29.36%、30.86%、4.31%、4.43%(TP+NEPA-2 组 vs. TP-2
万古霉素经口服给药后在肠道内的浓度较高,对肠 组),提示肠道菌群紊乱+联用NEPA可使紫杉醇在大鼠
道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强,并可破坏正常菌群的结构,加 体内的暴露量呈下降趋势;与肠道菌群正常的大鼠比
之其不与受试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故本研究选用万古霉 较,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联用NEPA后,其体内紫杉醇的
[16]
素构建肠道菌群紊乱大鼠模型 。本研究结果显示,肠 平均 cmax、AUC0-t、AUC0-∞分别提高了 22.32%、29.25%、
道菌群紊乱后 ,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平均 AUC0-t、 29.10%(TP+NEPA-2 组 vs.TP-1 组),提示在肠道菌群紊
AUC0-∞、MRT0-t分别较正常大鼠提高了35.06%、35.09%、 乱的环境下,NEPA 增加紫杉醇暴露量的作用明显不及
59.72%,平均CL下降了25.97%(TP-2组vs. TP-1组,P< 肠道菌群正常的环境,即肠道菌群紊乱+联用 NEPA 不
0.05),说明药物在体内的清除速度减慢,暴露量增加。 会对紫杉醇的暴露量产生叠加影响,笔者推测可能是因
[25]
研究指出,肠道菌群改变可通过影响CYP酶活性而影响 为肠道菌群紊乱破坏了肠道的正常功能 ,从而影响了
静脉用甲苯磺丁脲的药动学参数以及腹腔给予咪达唑 NEPA 在肠道内的吸收或在肝脏中的代谢,进而减弱了
[26]
仑在小鼠体内的代谢和组织积累 [17―18] 。此外,梭菌属、 NEPA对紫杉醇的影响 ,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
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细菌在胆盐水解酶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无论是肠道菌群正常的大鼠
的作用下可将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 ,而次级 还是肠道菌群紊乱的大鼠,联用 NEPA 后,其 t1/2均短于
[19]
胆汁酸中的石胆酸是孕烷 X 受体(pregnane X receptor, 联用前,由于t1/2的长短取决于Vd和CL的比值,故笔者推
PXR)的配体,两者结合后可上调 CYP3A1 mRNA 的表 测这可能与 Vd、CL 的降幅接近,或 Vd降低更为显著,或
达 [20―21] ;色氨酸的活性产物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 个体差异大有关,但仍需后续研究予以验证。
nic acid,IPA)是PXR的另一个配体,梭菌属细菌可介导 综 上 所 述 ,肠 道 菌 群 紊 乱 会 影 响 CYP3A1、
色氨酸转化为IPA并上调CYP3A1 mRNA的表达 [8,22] ;肠 CYP2C11 mRNA 的表达,导致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清
道菌群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除减慢,暴露量增加;在肠道菌群正常的条件下,联用
acids,SCFAs)]可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从而改变多种药 NEPA 可增加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暴露量;在肠道菌群
[23]
物酶 mRNA 的表达 ,而厚壁菌门中的梭菌属可生成 紊乱的条件下,联用 NEPA 对紫杉醇体内暴露量的影响
SCFAs,是维持肠道功能正常的有益菌属 。本研究结 有限。本研究通过研究肠道菌群、宿主和药物三者之间
[24]
果显示,肠道菌群紊乱后,Model 组大鼠厚壁菌门、拟杆 的关系,初步揭示了肠道菌群及联用 NEPA 对白蛋白紫
菌门的相对丰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 杉醇药动学的潜在影响,为复杂情境下的临床化疗方案
菌属及产生 SCFAs 的梭菌属均基本被耗竭;此外,肝组 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 1998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6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