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中国药房》2025年16期
P. 113

表7 MDRO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1.2 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分析
          影响因素          β   标准误   Wald  比值比  95%置信区间  P          本研究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比例较低,
          血清白蛋白<28 g/L  1.191  0.522  5.209  3.289  1.183~9.144  0.022  且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苯唑
          入住ICU时间≥14 d  1.096  0.549  3.988  2.991  1.021~8.765  0.046  西林、青霉素 G 等抗菌药物均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
          IMV时间≥10 d   0.162  0.555  0.085  1.175  0.396~3.489  0.771
          使用抗菌药物≥3种    0.673  0.606  1.233  1.960  0.598~6.428  0.267  但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达托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
          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    0.025  0.557  0.002  1.026  0.344~3.055  0.964  均为 0。笔者分析认为,革兰氏阳性菌对替加环素等药
          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    0.986  0.497  3.937  2.680  1.012~7.094  0.047
                                                             物敏感的原因可能与该类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严格的
          力而不断形成并发生转移,进而诱导细菌耐药的过度发                           临床管理以及该类药物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能够抵抗
          展,加之耐药基因可在菌株间进行传播,从而导致更多                           耐药的发生有关 。
                                                                           [17]
                      [9]
          耐药菌的产生 。                                           3.2 MDRO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MDRO检测结果显示,192株主要革兰氏阴性菌中,                          单 因 素 分 析 结 果 显 示 ,与 non-MDRO 组 相 比 ,
          有62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                          MDRO 组血清白蛋白<28 g/L、入住 ICU 时间≥14 d、
          南的耐药率较高(71.43%,30/42),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                    IMV时间≥10 d、使用抗菌药物≥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
              [10]
          一致 。笔者分析认为,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耐                           药物和使用苯二氮 类药物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升高;进
          药可能与入住 ICU 的 VAP 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大多合                      一步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
          并诸多基础疾病、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致患者                           白<28 g/L、入住 ICU 时间≥14 d 和使用苯二氮              类药
          体内微生物群发生改变有关;同时,在抗菌药物选择性                           物是导致 ICU 行长时间 IMV 且并发 VAP 患者发生
          压力的影响下,产碳青霉烯酶、头孢菌素酶高表达合并                           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细菌外膜渗透屏障改变、外排泵高表达,以及产苯唑西                               血清白蛋白水平低通常提示患者的营养状况较差,
                                                      [11]
          林酶23、24、51亚型等亦是细菌耐药发生的相关因素 。                       机体免疫力严重受损;当血清白蛋白水平过低时,患者
          耐碳青霉烯类细菌常表现为广泛耐药,可供临床选择的                           的胸腺功能可能受到抑制,从而进一步影响机体免疫
          抗菌药物有限,故感染患者的病死率高,给临床治疗带                           力、减弱支气管收缩力及咳嗽反射敏感性,最终极大地
                        [12]
          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研究结果显示,另有33株革兰氏                          增加了患者MDRO感染的发生风险 。与此同时,低蛋
                                                                                            [18]
          阴性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                          白血症意味着循环中与药物结合的蛋白浓度有所降低,
          种和大肠埃希菌的产酶率分别达 34.85%(23/66)和                      从而导致游离药物增加、分布范围扩大、清除速率加快,
          64.29%(9/14),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 。笔者分析认为,                    最终导致药物疗效减弱 。因此,临床应密切监测患者
                                        [13]
                                                                                  [19]
          产酶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97例MDRO感染患者中有近                          的血清白蛋白水平,保证抗菌治疗的有效性。
          90% 的患者(87 例)使用了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                         相关研究提示,耐药菌的感染不仅与患者自身状态
          有关。研究指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主要                          相关,也与病房内耐药菌的定植和交叉感染相关 。
                                                                                                          [20]
          危险因素包括相关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高频、反复使                            ICU 治疗区域相对密闭,各项侵入性操作频繁,为
          用,导管留置、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以及患者低下的                          MDRO的定植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患者暴露于这一
          自身免疫力;同时,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的发                         危险环境的时间越长,其发生MDRO交叉感染的风险也
          生又会进一步增加细菌对相关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耐                            就越高 ;与此同时,入住ICU期间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
                                                                   [21]
          药性,从而影响抗菌治疗效果 。                                    也会促使病原菌耐药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增加MDRO感
                                   [14]
              需要注意的是,检出病原菌对多种其他常用抗菌药                         染的风险 。由此可见,临床可通过实施有效的床旁感
                                                                     [22]
          物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耐药性,耐药形势较为严峻。其                            染控制措施和缩短 ICU 入住时间来降低 MDRO 交叉感
          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 25.00%,肺                       染的发生风险 。
                                                                         [23]
          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呋辛、                              苯二氮 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镇静药之一,但
          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超过 30%,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                          该类药物容易发生体内蓄积、增加早期镇静过度风险、
                                                                                       [24]
          致 ,提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会因地区、患者基础                           延长机械通气和ICU滞留时间 ;同时,其会抑制咳嗽反
            [15]
          疾病等多种因素的不同而产生差异。鲍曼不动杆菌对                            射,使得患者无法排出气道分泌物,进而增加 MDRO 感
          替加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于15%,对黏菌素敏感,                         染率、诱发VAP ,故相关指南并不推荐入住ICU的VAP
                                                                          [25]
          但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可能与其存                           患者使用该类药物进行镇静治疗,而推荐选用对循环/呼
          在多种耐药机制(外排泵作用、靶点突变、抗菌药物修饰                          吸系统影响小、起效快且效果明显、代谢快、对肝肾功能
          酶活化、生物膜形成及群体感应系统调控)有关 。这                           影响小、唤醒容易、停药后可快速恢复意识的非苯二氮
                                                   [16]
          提示,对于行长时间IMV且并发VAP的患者,临床应根                           类镇静药物 。
                                                                         [26]
          据其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                               本研究分析了我院 ICU 行长时间 IMV 且合并 VAP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并分析了导致该类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6    · 2055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