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中国药房》2025年12期
P. 116

PubMed(n=1 918)、Embase(n=  中国知网(n=499)、万方数据        2.3 网状Meta分析
           4 764)、the Cochrane Library(n=  (n=41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
           2 024)              据库(n=138)、维普网(n=274)           2.3.1 各结局指标的证据关系
                                                                  15 项研究均为双臂研究         [9―23] ,各结局指标的证据关
                                      剔除重复文献(n=4 026)
                                                              系图均存在闭环,结果见图 4(图中,直线及线段粗细分
                    剔重后获得文献(n=6 008)
                                                              别表示进行直接比较的研究及数量,圆点及其大小分别
                                      排除(n=5 717):
                                       与研究无关(n=3 697)         表示干预措施及对应的样本量)。异质性检验结果显
                                       综述/会议论文(n=1 924)
                                       Meta分析/系统评价(n=96)      示,ORR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
                                                                   2
                     复筛获得文献(n=291)                            性(I <50%,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排除(n=276):
                                       研究类型不符(n=39)                                           2
                                       研究对象不符(n=10)           DFSR在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I >50%,P<0.10),
                                       干预措施不符(n=58)
                                       数据不全(n=55)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不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
                                       无相关结局指标(n=61)
                                       无法获取全文或重复发表(n=53)      ORR、DFSR 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在各研究间的一致性
                     最终纳入文献(n=15)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图                            良好(P>0.05),采用一致性模型进行分析。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依西美坦
           第一作者及     例数 a  年龄(x±s)/岁     干预措施        疗程/ 结局
                                                                        阿那曲唑  来曲唑       阿那曲唑  来曲唑        阿那曲唑
           发表年份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试验组     对照组      周 指标
           姚丽鸽2015 [9]  21  22  未提及  阿那曲唑   来曲唑      12 ①③
                                                              来曲唑                  安慰剂             安慰剂
           叶翠华2020 [10]  32  32 50.8±4.5 50.3±4.3 阿那曲唑  来曲唑  13 ①③
           郑希富2020 [11]  14  14 64.2±3.7 63.8±3.9 来曲唑  阿那曲唑  104 ③  A. ORR        B. DFSR     C.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Bundred 2010 [12]  22  22 63.1±6.8 62.7±5.5 依西美坦  安慰剂  2 ③   图4 各结局指标的证据关系图
                    23  23 64.8±8.8 61.5±6.5 依西美坦+塞来昔布 安慰剂+塞来昔布  2  2.3.2 各结局指标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
           Cameron 2004 [13]  65  65 61.7±9.6 63.9±9.0 依西美坦  阿那曲唑  24 ①                          [9―10,13,16]
           Cuzick 2014 [14]  1 920 1 944 59.5±1.2 59.4±1.2 阿那曲唑  安慰剂  260 ③  (1)ORR:共有 4 项研究报道了 ORR    ,涉及 3
           De Placido 2018 [15]  1 226 1 238 64.0±1.8 64.0±1.8 阿那曲唑  依西美坦  260 ②  种干预措施,分别为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网状
                   1 226 1 233 64.0±1.8 63.0±2.0 阿那曲唑  来曲唑  260  Meta 分析结果显示,来曲唑组患者的 ORR 显著高于阿
                   1 238 1 233 64.0±1.8 63.0±2.0 依西美坦  来曲唑  260  那曲唑组(P<0.05),但阿那曲唑组患者的 ORR 与依西
           Ellis 2011 [16]  124  127  未提及  依西美坦  来曲唑  18 ①
                    124  123  未提及  依西美坦     阿那曲唑     18       美坦组、依西美坦组患者的ORR与来曲唑组比较,差异
                    127  123  未提及  来曲唑      阿那曲唑     18       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5。
           Goss 2005 [17]  2 593 2 594  未提及  来曲唑  安慰剂  130 ②                       a                       a
           Goss 2011 [18]  2 285 2 275 62.5±7.2 62.4±7.6 依西美坦  安慰剂  152 ③  阿那曲唑  1.42(1.02,1.96)  1.24(0.82,1.87)  1.52(1.26,1.83)
           Goss 2013 [19]  3 789 3 787  未提及  阿那曲唑  来曲唑  260 ③    1.15(0.74,1.08) a  依西美坦  0.87(0.60,1.26)  1.07(0.82,1.40)
           Ingle 2008 [20]  2 583 2 587  未提及  来曲唑  安慰剂  208 ②   1.74(1.06,2.85)  1.51(0.96,2.37)  来曲唑  1.22(0.85,1.77)
           Mamounas 2019 [21]  1 983 1 983  未提及  来曲唑  安慰剂  260 ②   -           -           -          安慰剂
           Mann 2005 [22]  2 583 2 587  未提及  来曲唑  安慰剂  260 ②③    灰色:干预措施;黄色:ORR;蓝色:DFSR;-:未使用该干预措施;
           Smith 2017 [23]  2 061 2 075 62.0±9.2 62.0±8.6 来曲唑  阿那曲唑  260 ②③  a:组间比较,P<0.05。
             a:使用同种药物的患者可能重复进行组间比较,故合计值超过样                    图5 ORR、DFSR的网状Meta分析结果[OR(95%%CI)]
          本总量;①:ORR;②:DFSR;③: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2)DFSR:共有6项研究报道了DFSR            [15,17,20―23] ,涉及
                                                              4种干预措施,分别为阿那曲唑、依西美坦、来曲唑、安慰
                 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selection bias)
                                                              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那曲唑组患者的DFSR
                   Allocation concealment(selection bias)
            Blinding of participants and personnel(performance bias)
                Blinding of outcome assessment(detection bias)  显著高于依西美坦组和安慰剂组(P<0.05),但与来曲
                   Incomplete outcome data(attrition bias)
                                                              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西美坦组、来
                     Selective reporting(reporting bias)
                                Other bias                    曲唑组、安慰剂组患者的DFSR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5。
                                    0%       25%       50%       75%   100%
             Low risk of bias                              Unclear risk of bias                         High risk of bias
                                                                 (3)安全性:共有 9 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总发生
                   图2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条形图                            率 [9―12,14,18―19,22―23] ,涉及 4 种干预措施,分别为阿那曲唑、
                                                              来曲唑、依西美坦、安慰剂。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
                                                              那曲唑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来曲唑组
                                                              和安慰剂组(P<0.05),但与依西美坦组比较差异无统
                     Goss 2013
                    Ingle 2008
              叶翠华2020
               Smith 2017
                  Mamounas 2019
                 Mann 2005
                               Bundred 2010
                              Cameron 2004
           郑希富2020
            姚丽鸽 2015
                            Cuzick 2014
                        Goss 2005
                       Goss 2011
                           De Placido 2018
                         Ellis 2011
                                 Random sequence generation(selection bias)  计学意义(P>0.05);依西美坦组、来曲唑组、安慰剂组
                                 Allocation concealment(selection bias)
                                 Blinding of participants and personnel(performance bias)  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Blinding of outcome assessment(detection bias)
                                 Incomplete outcome data(attrition bias)  义(P>0.05)。结果见图6。
                                 Selective reporting(reporting bias)
                                 Other bias                       鉴于依西美坦、阿那曲唑、来曲唑的治疗周期差异
                                                                                                    [24]
                    图3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总图                            较大,且治疗周期可能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 ,故本研
          · 1522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2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2期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