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中国药房》2025年8期
P. 86

1.4 麻醉方法                                            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
                                                                                                  2
              所有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接受面罩预吸氧 3 min,                       确切概率检验。检验水准α=0.05。
          氧流量3 L/min。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2 结果
          注 射 液 [ 宜 昌 人 福 药 业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H20054171,规格为 1 mL∶50 μg(按 C22H30N2O2S 计)]0.1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ASA分级、痔疮分级、
          μg/kg。1 min 后,依托咪酯组患者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注                      舒芬太尼用量、血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射 液(江 苏 恩 华 药 业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国 药 准 字                义(P>0.05)。结果见表1。
          H20020511,规格为 10 mL∶20 mg)0.2 mg/kg,随后以 6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1]
          μg/(kg·min)的速率继续泵注 ;环泊酚组患者静脉注                                年龄[M(P 25,性别(男/ BMI(x±s)/ 痔疮分级 ASA分级 舒芬太尼用量血白蛋白水平
                                                              组别                     2
          射环泊酚注射液(辽宁海思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                                      P 75)])/岁  女)/例  (kg/m) (Ⅲ/Ⅳ)/例(Ⅱ/Ⅲ)/例 (x±s)/μg (x±s)/(g/dL)
                                                              依托咪酯组(n=52) 74(68,84) 31/21  24.3±3.6  21/31  46/6  6.4±0.9  34.3±4.6
          准字 H20200013,规格为 20 mL∶50 mg)0.3 mg/kg,随后           环泊酚组(n=54) 76(68,81) 30/24  25.2±4.1  21/33  45/9  6.0±1.3  35.7±3.2
                                       [12]
          以 1.0 mg/(kg·h)的速率继续泵注 。两组患者均待改                     2.2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良 警 觉/镇 静 评 分(modified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两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手术时长比较,差异均无
          alertness and sedation,MOAA/S)≤1 分后接受局麻操
                                                              统计学意义(P>0.05);环泊酚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长
            [13]
          作 ,若单次给药后镇静深度无法满足镇静要求,则需
                                                              显著短于依托咪酯组,而苏醒时长显著长于依托咪酯组
          接受补救镇静(即给予1/4首剂量的环泊酚或依托咪酯)
                                                             (P<0.05)。结果见表2。
          直至满足镇静要求,每次追加间隔时间≥2 min。所有患
                                                                         表2 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
          者的局麻操作均由同一位外科医师完成;手术过程中,                            组别        镇静有效率/% 麻醉诱导时长(x±s)/min 苏醒时长(x±s)/min 手术时长(x±s)/min
          麻醉医师每 30 s 评估一次患者的 MOAA/S 以决定是否                     依托咪酯组(n=52)  94.2   4.0±0.8     8.1±2.3  30.0±4.4
                                                              环泊酚组(n=54)  100     3.4±1.1 a  10.4±2.1 a  31.0±5.2
          追加药物,并及时处理相关并发症。
                                                                 a:与依托咪酯组比较,P<0.05。
          1.5 观察指标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1)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
                                                                  两组患者T0时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
          BMI、痔疮分级、ASA 分级,舒芬太尼用量、术前患者血
                                                              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 T1、T2、T3 时的
          白蛋白水平;(2)观察两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麻醉诱导
                                                              HR、MAP、RR 与同组 T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时长(从开始给药至患者首次 MOAA/S≤1 分的时长)、
                                                             (P>0.05);环泊酚组患者T1、T2时的HR、MAP、RR均较
          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时长(从最后一次给药至患者连
                                                              同组T0时显著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T1、T2、T3时各
          续 3 次 MOAA/S 达 5 分的时长)、手术时长(从局麻开始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至手术结束的时长)。镇静有效指患者能顺利完成局麻
                                                              结果见表3。
          操作,若需要 2 次以上的补救镇静则判定为镇静失败。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s)
          设置 T0为入室时、T1为麻醉诱导成功时、T2为手术开始
                                                              组别         指标        T 0    T 1     T 2    T 3
          10 min、T3为苏醒时,记录上述各时间点患者的血流动力                       依托咪酯组(n=52)  HR/(次/min)  74±14  71±13  73±11  78±15
          学指标,包括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mmHg  78±12  74±11  76±12  77±15
                                                                         SpO 2/%  96±4   97±2   97±2    97±2
          MAP)、SpO2、RR;(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                                 RR/(次/min)  15±3  14±4  14±3   16±3
          组患者 T0、T2、T3时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                    环泊酚组(n=54)  HR/(次/min)  75±15  68±11 a  69±13 a  77±16
                                                                         MAP/mmHg  75±14  66±11 a  68±20 a  77±18
          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
                                                                         SpO 2/%  96±4   97±1   97±1    97±1
          mutase,SOD)]水平;(4)记录两者患者的不良反应[术中                               RR/(次/min)  16±3  13±5 a  14±5 a  17±4
          MAP 波动>基础值的 20%、体动、术后头晕/恶心]的发                          a:与同组T 0时比较,P<0.05。
          生情况。                                                2.4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T0时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                      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 T2、T3时 MDA 水平均显
          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或                       著高于同组T0时,但环泊酚组显著低于同期依托咪酯组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                           (P<0.05);SOD水平则显著低于同组T0时,但环泊酚组
         (P25,P75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                显著高于同期依托咪酯组(P<0.05)。结果见表4。


          · 972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8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8期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