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中国药房》2025年7期
P. 51
[1]
3.2.4 各组 HUVEC 中 HIF-1α/VEGF/Ang 信号轴及血 突出、椎间盘高度下降等 。退变的椎间盘组织可分泌
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检测结果 大量趋化因子,诱使单核巨噬细胞通过新生血管从外周
[2]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 组 HUVEC 中 HIF-1α、 循环迁移至退变的椎间盘,参与椎间盘的炎症反应 。
VEGF、VEGFR2、Ang 1、Ang 2、MMP-2、MMP-9 蛋白表 随着炎症反应的不断加剧,椎间盘的炎症微环境逐渐形
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 TNF-α 组比较,各药物组 成,纤维环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增加,胶原和蛋白多糖的
HUVEC中上述蛋白(除5%含药血清组HIF-1α、VEGFR2、 合成减少,进一步导致椎间盘基质的降解和退行性改
Ang 2 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与 YC-1 组比 变 。同时,炎症反应也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12]
[13]
较,15% 含药血清组 HUVEC 中 VEGFR2、MMP-9 蛋白 和迁移,促进病理性血管新生,形成恶性循环 。
表达进一步下调(P<0.05),15%含药血清组HUVEC中 现代医家将病理性血管新生归属于中医学“络病”
VEGF、Ang 2、MMP-2 及 5% 含 药 血 清 组 HUVEC 中 范畴,其认为西医血管相关疾病(如血管生成亢进的肿
MMP-2和10%含药血清组HUVEC中MMP-9蛋白表达 瘤、血管生成不足的心脑缺血性疾病等)的病理特征与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5、表7。 中医“络脉亢进”“络脉虚滞”等理论相契合 [14―15] 。龚正
丰教授传承并发扬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将“络病”理论
HIF-1α 110 kDa
应用于椎间盘疾病的诊治中,认为椎间盘髓核突出会破
VEGF 40 kDa
坏周围正常络脉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椎间盘内部也会新
[16]
VEGFR2 180 kDa 生病理性络脉 。龚教授治疗腰痛以通络止痛为原则,
拟方枳壳甘草汤,方中枳壳破气、行痰,三棱、莪术通经
Ang 1 70 kDa
络、破瘀血,黑丑、白丑消痰利水,当归、丹参活血补血,
Ang 2 68 kDa
甘草和中缓急;枳壳、三棱、莪术、黑丑、白丑皆为辛药,
MMP-2 66 kDa
取“辛药通络”之法。该方被收录于《国家级名医秘验
MMP-9 92 kDa 方》,临床应用广泛,疗效颇佳 [4―5] 。
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降解是 IDD 的主要病理特征
GAPDH 36 kDa
之一,其主要由 IL-1β、IL-6、TNF-α 等炎症因子驱动。
A B C D E F
A:空白对照组;B:TNF-α组;C:YC-1组;D:5%含药血清组;E: Collagen Ⅱ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而细胞外基质降
10%含药血清组;F:15%含药血清组。 解与 MMP-3 的升高相关 。本研究中模型大鼠椎间盘
[1]
图5 各组 HUVEC 中 HIF-1α/VEGF/Ang 信号轴及血
出现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降解、纤维环结构紊乱等病理
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的电泳图
改变,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给予枳壳甘草
表7 各组 HUVEC 中 HIF-1α/VEGF/Ang 信号轴及血 汤后,模型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椎间
管生成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x±s,n=6) 盘病理变化减轻,髓核细胞中 Collagen Ⅱ表达增强,
HIF-1α VEGF VEGFR2 Ang 1 Ang 2 MMP-2 MMP-9 MMP-3表达减弱,表明枳壳甘草汤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
组别
/GAPDH /GAPDH /GAPDH /GAPDH /GAPDH /GAPDH /GAPDH 表达及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降解延缓模型大鼠 IDD
空白对照组 0.22±0.02 0.32±0.02 0.40±0.02 0.18±0.02 0.48±0.03 0.13±0.03 0.17±0.02
a
a
a
a
a
a
TNF-α组 1.17±0.04 1.16±0.06 0.92±0.05 0.50±0.03 1.27±0.07 0.48±0.03 0.62±0.04 a 进展。
b
b
YC-1组 0.41±0.02 0.37±0.03 0.55±0.05 0.17±0.01 0.68±0.05 0.18±0.02 0.27±0.03 b 研究表明,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 HIF-1α、VEGF、
b
b
b
b
c
bc
b
5%含药血清组 1.10±0.08 0.87±0.04 0.92±0.72 0.22±0.02 1.22±0.07 0.22±0.03 0.46±0.03 bc Ang 2等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表达均显著升高 [17―18] 。在
bc
c
bc
10%含药血清组 0.97±0.04 0.52±0.02 0.72±0.03 0.26±0.04 1.11±0.05 0.25±0.03 0.30±0.04 b
bc
bc
bc
bc
bc
bc
b
15%含药血清组 0.62±0.05 0.39±0.04 0.48±0.02 0.30±0.03 0.70±0.03 0.17±0.02 0.18±0.02 bc 缺氧条件下,HIF-1α的表达增加,其通过与HIF-1β结合
b
bc
b
bc
bc
a: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b:与TNF-α组比较,P<0.05;c:与 形成具有活性的 HIF-1 转录因子复合物,识别并结合
YC-1组比较,P<0.05。 DNA上的缺氧反应元件,从而启动一系列与血管生成相
[19]
4 讨论 关的基因转录 。VEGF是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主要驱动
椎间盘由内部的髓核、外部的纤维环以及上下软骨 因子之一,主要由HIF-1α调节产生,可通过刺激血管内
终板组成。作为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样组织,椎间 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为
盘在维持脊柱平衡、缓冲脊柱机械负荷等方面具有重要 新血管的形成提供基础;此外,VEGF可通过与血管内皮
作用。正常椎间盘除了纤维环的外1/3有些许血管和神 细胞上的受体(如VEGFR1和VEGFR2)结合,刺激内皮
经末梢的浸润外,内部无血管和神经生长,营养供应主 细胞中的怀布尔-帕拉德小体表达Ang 2、MMP-2、MMP-
[1]
[20]
要依赖于椎体和软骨终板之间的液体交换 。IDD多由 9等蛋白 。在血管生成初期,Ang 2的表达可以破坏血
椎间盘内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过程的不平衡而引起, 管内皮细胞与周围基质的连接,使血管内皮细胞变得更
引发细胞外基质降解、纤维环破裂、病理性血管新生、氧 具迁移性;在血管生成后期,Ang 2 与 Ang 1 协同作用,
[21]
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最终导致椎间盘 促进血管的稳定和成熟 。MMP-2和MMP-9通过降解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7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7 · 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