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国药房》2025年5期
P. 16
市的罕见病用药中,注射剂是主要剂型,但儿童群体长 和罕见病用药中纳入医保目录的数量均不足半数。有
期使用注射剂的依从性较差,频繁地注射会导致儿童的 研究指出,医保目录的调整更加关注儿童用药的经济性
[14]
[6]
不适和抗拒 。本研究发现,优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 和临床价值,对药品的适宜性关注不够 。本研究结果
药以给药便利性较好的口服剂型为主。儿童专用药大 显示,优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药具有优化剂型适宜性
部分为足月新生儿和婴幼儿、2~5 岁儿童的适宜剂型; 的特征,而医保对剂型适宜性的关注相对较少,这可能
罕见病用药也是以口服剂型为主,与注射剂相比,其长 是部分儿童用药未被纳入医保目录的原因之一。
期给药的依从性和便利性更好。 3.7 对策与建议
3.4 新药研发进展缓慢,存在结构性不足 为了持续提升我国儿童用药的研发动力和能力,保
国产新药的发展对于提升国家医药行业的竞争力、 障儿童用药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降低患者用药成本、推动医药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分类支持机制,挖掘企业研发生产潜力。基于
然而,优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药中的国产新药仍存在 我国药企的实际研发能力,支持研发和资金能力一般的
如下问题:一是数量占比仍然较少;二是当前临床儿童 国内药企瞄定专利过期药品,开发儿童适宜剂型;同时,
用药以化学药品为主,但国产新药却集中于生物制品; 鼓励研发和资金能力较强的国内药企开发针对国内儿
三是在罕见病用药方面仍主要依靠进口药品。从本研 童患者疾病谱的创新药品,给予其资源和政策倾斜,帮
助其提升研发、生产效率和投资回收能力。(2)优化优先
究结果来看,儿童用药的新药研发整体上进展缓慢,同
审评审批程序,提升政企两端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效率。
时还伴有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结构性
具体而言,一是要针对不同的企业研发申报类型,特别
问题。这一现状的产生,一方面可能是我国当前的儿童
是对整体时间影响较大的国产仿制药,设计并发布系统
用药鼓励研发政策更倾向于解决临床儿童用药的适宜
的儿童用药的专有申报材料指南及指导原则;二是要建
[11]
性问题 ;另一方面可能是国内企业在研发能力和技术
立常态化的覆盖研发、申报、上市全链条的药品注册申
上存在一定限制,同时还要面临研发周期长、风险高、份
请人与审批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不断提升企业端和政
[12]
额小等问题 。
府端的信息共享与沟通效率;三是要建立健全核心审评
3.5 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内部稳定性不足,效果有待进
节点用时管理机制。(3)加强跨部门沟通和协调,提高医
一步提高
保覆盖范围。医保部门作为“三医联动”的“指挥棒”,应
不同儿童用药在优先审评审批程序中消耗的时间
当进一步加强与CDE等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尽可能减少
存在差异。从药品申请到纳入优先审评的时间来看,国
不同部门在保障儿童用药理念上的差异,支持优先审评
产新药中有些药品的审评时间较短,从而缩短了整体的
审批上市儿童用药,提高儿童患者用药的可负担性。
平均审评时间;国产仿制药和进口药品中有些药品的审
4 结语
评时间较长,进而拉长了整体的平均审评时间。药品纳
近年来,随着儿童用药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落地和
入优先审评至批准上市的时间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完善,我国儿童用药的治疗领域和剂型适宜性得到显著
该结果提示,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内部的稳定性不足。有
扩展和提升。同时,国内企业也在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
研究指出,现行审批规则缺少专门针对儿童用药的材料
展特点的差异化竞争策略。然而,仍存在新药研发进展
申报要求,以及药品注册申请人与审批部门之间的沟通
缓慢、审评审批程序稳定性和效果不佳、医保纳入比例
[12]
交流机制 。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涉及内部审评资源、外
整体偏低等现实问题。我国未来应当在建立药品研发
部各部门以及行业专家等多个主体,其中任何一环出现
生产企业分类支持机制、提升政企沟通效率和加强跨部
[13]
短板都会影响优先审评审批的质量与效率 。不同药
门沟通协调等方面协同发力,促进我国儿童用药高质量
品注册申请人对审评审批规则和要求的理解不一致,以
发展。此外,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不同数据来源的优
及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内部协调效率的差异,都可能造成 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药的数量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
优先审评审批程序节点消耗时间的不确定性。这种不 仅基于CDE发布的资料进行分析,在数据范围上可能存
确定性不仅会影响优先审评审批程序的内部稳定性,还 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笔者将综合不同数据来源,对优先
可能导致审评时间过长。 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药的特征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3.6 医保纳入比例仍有提升空间,部门联动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纳入医保的大部分优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药主 [ 1 ] 荣红国,李琪,董玥,等. 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儿童用药
要是通过谈判方式进入医保目录,这使得药价大幅度降 政策分析[J]. 中国药房,2022,33(14):1665-1670.
低。然而,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先审评审批上市儿童用 RONG H G,LI Q,DONG Y,et al. Analysis of pediatric
药纳入医保的数量不足总量的一半。其中,儿童专用药 drug policie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policy tools[J].
· 522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5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