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中国药房》2025年4期
P. 27
力资源,广泛动员一线调配药师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 (片、颗);2024 年降至 38 粒(片、颗),较 2020 年下降了
中,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减轻药房管理者的压力、增强药 32.14%。
房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同时,药师通过参与质量控制 67
( 片、 60
活动培养了管理者思维,进一步促进了班组整体管理质 颗 ) 70 56
量水平的提高。 50 43 45 38
40
3 管理成效 每床备药剂量/粒 30
3.1 药品效期 20
10
本研究抽取 2020-2024 年每年 3 月 31 日的药品效 0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期数据进行对比(我院从 2020 年 7 月开始通过上述 年份
SWOT 对策进行拆零口服药品管理工作改进)。结果 图4 2020-2024年各年第1季度盘点当天我院每床备
(图 2)显示,2020 年 3 月 31 日,我院住院药房超出美国 药量
FDA《行业指南》效期管理规定的药品品种占药品总数 3.3 工作效率和质量
的2.25%;2024年3月31日这一比例降至0.50%,较2020 经统计,与手工登记相比,使用掌上电脑扫码记录
年下降了77.78%,超期原因均与医院执行药品集采政策 药品拆零信息可为我院药师节约工作时间0.5 h/d,并能
而导致被替换药品用量骤减有关。我院住院药房对这 保证药品拆零信息登记率及登记内容正确率均达到
部分药品进行了报废处理。 100%,确保每种拆零口服药品均可在信息系统中正确
溯源其相关拆零操作信息。此外,智能单剂量口服药品
2.50
超规定效期拆零药品品种占比/% 2.00 1.75 1.99 0.99 0.50 核对机的使用也提高了我院拆零口服药品调配的效率
2.25
和质量。使用核对机前,我院住院药房需安排3个岗位
1.50
从事拆零口服药品的单剂量核发;使用核对机后,我院
1.00
住院药房可在不延长调配时间的前提下减少 0.5 个岗
0.50
0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位。统计结果(图 5)显示,2019 年我院住院药房日均核
年份 发单剂量口服药品为1 823袋/岗;2023年为2 718袋/岗,
图2 2020-2024年各年3月31日我院住院药房超规定 岗均工作量较 2019 年提高了 49.09%。同时,自使用智
效期的拆零药品品种数占比 能单剂量口服药品核对机后,我院住院药房至今仍保持
着拆零口服药品单剂量调配零外部差错、药袋内无药品
3.2 库存量
碎屑和碎包装、临床零投诉的纪录。
本研究比较了 2020-2024 年各年第 1 季度盘点当
天我院住院药房拆零口服药品的库存量。结果(图3)显 ( 袋/岗 ) 3 000 2 340 2 367 2 718
2 500
示,2020年第1季度盘点当天拆零口服药品的库存量为 2 000 1 823 1 889
16.24万粒(片、颗);经过持续改进,2024年第1季度盘点 日均核发药袋数/ 1 500
1 000
当天拆零口服药品的库存量为 11.45 万粒(片、颗),较 500
2020年降低了29.50%。 0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年份
25×10 4
图5 2019-2023年我院住院药房平均每日每岗核发单
19.86
4
20×10
颗 ) 16.24 剂量口服药品药袋数
( 片、 15×10 4 12.87 13.56 11.45 3.4 班组质控管理能力
库存量/粒 10×10 4 为实现闭环管理目标,我院住院药房组长任命 7 名
5×10 4
药师为拆零药品质控员,人数占相关岗位工作人员总数
0 的63.63%;建立质控点42个,覆盖设备保养、药品储存、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年份 拆零操作、环境卫生、调配效率等方面的质量。质控员
图3 2020-2024年各年第1季度盘点当天我院住院药
会在每个工作日根据分工检查工作现场情况记录或追
房拆零口服药品库存量
溯信息系统内的相应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汇报。
为了排除床位数量增加对药品库存量的影响,更准 班组每月以质控会为抓手,集中质控员一起讨论复杂问
确地评估库存管理的改善效果,本研究又以2020-2024 题的解决措施并督促落实,使质控闭环管理工作常态
年各年第1季度盘点当天拆零口服药品库存量与开放床 化、持续化。表1展示了2021-2023年我院住院药房拆
位数的比值(即每床备药量)进行了再次比对。结果(图 零口服药品质控会讨论问题数量及改进情况,其中,
4)显示,2020 年第 1 季度盘点当天每床备药量为 56 粒 2023 年虽因智能核对设备无法与新型号口服药品单剂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4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4 · 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