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药房》2025年3期
P. 124
到猪眼内,且与传统滴眼液相比,该微针能够向眼内传 射,这种联合疗法与单纯使用阿柏西普相比,可使患者
[32]
输更多的药物。Yamagishi-Kimura 等 将 HMN 与压力 黄斑水肿程度和视力均得到更好的改善,且耐受性更
传感器连接,插入麻醉后的小鼠眼前房,用恒压灌注法 好。在针对抗 VEGF 药物治疗欠佳的糖尿病性黄斑水
[38]
对小鼠眼压、房水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将数据发送到 肿患者的研究中,Nawar 将曲安奈德通过HMN注入患
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可见,微针不仅可以在青光眼 者的 SCS,随访 12 个月后,发现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
药物递送方面起重要作用,还可在动物实验中充当眼压 显著下降、视力显著提升,且高眼压并发症的发生率较
和房水动力检测的工具。 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组患者更低。
目前抗青光眼药物的研究热点是延长药物与眼表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的接触时间以及减缓其消除,而微针可以将抗青光眼药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眼用微针的
物靶向输送到眼部,提高药物利用效率和患者依从性, 出现使得该类患者的给药方式可能发生变化,能够减少
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输送平台。但是目前该作用还 注射次数、降低感染风险,且治疗效果较好。
没有经过确切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3.5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3.3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 葡萄膜炎是一种复杂的眼部疾病,主要影响眼睛的
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重要的致盲性眼病, 葡萄膜组织,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等。该疾病主
其一线治疗方案为抗VEGF治疗,目前主要是通过玻璃 要分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和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后者通常
体注射。而微针的出现使给药方式有了更好的选择,其 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目前有
能更加安全、有效、持久地将抗 VEGF 药物输送至黄斑 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39]
视网膜。RGX-314 是一种以病毒作为载体的抗 VEGF Muya 等 用 HMN 将曲安奈德输送至兔眼 SCS,发现与
蛋白,在 VEGF 诱发的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模型中,其 玻璃体注射相比,前者抗炎效果更好且更持久,兔眼晶
[33]
可通过微针注射至SCS,结果安全、有效 。另有研究者 状体、虹膜睫状体和玻璃体的激素暴露量分别降低了
通过微针将 RGX-314 递送至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 460、34、22倍,且房水中暴露量可忽略不计,血浆中未检
者的视网膜下,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持续抗VEGF的 测到药物含量。一项3期临床试验中,观察组患者使用
新方法,该方法可在单次给药后控制视网膜渗出、维持 HMN注射曲安奈德至SCS,对照组患者仅口服激素,随
视力并减轻治疗负担,患者耐受性良好 。在渗出性老 访2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黄斑视网膜厚度明显下降、视
[34]
[35]
年性黄斑变性的干预研究中,Jung等 将贝伐珠单抗和 力明显提升,需要补充的治疗数是对照组的1/3,且未见
[41]
[40]
透明质酸组合后封装在DMN中,然后注射到兔眼SCS, 明显的高眼压发生 。Fitaihi等 先将地塞米松装入聚
可检测到贝伐珠单抗被缓慢释放,时间超过6个月,说明 乳酸-乙醇酸微球中,再将微球装入 DMN 中,发现该微
DMN 能在 SCS 中缓慢释放药物,从而减少反复注射药 针在干预眼底炎症性疾病中具备缓慢释放药物的功能,
物的次数。阿昔替尼是一种具有广泛抗 VEGF 特性的 即使注射 4 h 后,在猪眼玻璃体中也能检测到 19.2% 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玻璃体注射相比,通过微针将阿 度的地塞米松。环孢素A是一种环肽免疫抑制剂,在眼
昔替尼注射至兔眼 SCS,可使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脉 科常用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炎症的治疗,但传统的环孢素
络膜巩膜和视网膜中的药物浓度均显著提高,而其玻璃 A制剂(如滴眼液或口服制剂)在猪眼中的渗透性较差,
[42]
[36]
体、房水和血浆中的暴露量均降低 。 在眼后节的生物利用度有限。Alrbyawi等 将环孢素A
目前将微针应用于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 溶入 DMN 并注入全猪眼灌注模型,结果显示,DMN 在
已从动物实验阶段逐渐发展到临床试验阶段,今后势必 5 min内溶解,且与局部应用眼膏相比,全猪眼灌注模型
会出现更多更加安全、有效、持久的抗 VEGF 药物眼用 各眼后节组织中的环孢素A浓度显著增加。
微针的设计和应用,从而减少该类患者进入手术室的次 综上,由于血-眼屏障的存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
数,降低经济和时间成本。 者应用激素或环孢素A的眼部生物利用度较低,且存在
3.4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而微针能够精确地将药物输送至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一种威胁视力的重要疾病,目 SCS或玻璃体中,在增加治疗效果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药
前除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与行为干涉外,眼科治疗主 物副作用。但目前这类微针给药方式大多还在动物实
要是采用玻璃体注射抗 VEGF 药物和激素。但由于病 验阶段,尚需更多临床试验来证实治疗效果。
情的特殊性,该类患者往往需要反复注射,且糖尿病患 3.6 其他眼部疾病
[43]
者注射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风险较正常人群更高,因 Than等 将抗VEGF药物封装在DMN中并使用在
而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微针的使用能够减轻上述 小鼠角膜烧伤模型中,结果显示,小鼠的角膜新生血管
[37]
问题。Barakat等 使用HMN将曲安奈德注射至糖尿病 面积减少了 90%,而使用滴眼液干预者仅减少了 44%;
性黄斑水肿患者的 SCS 中,并联合阿柏西普玻璃体注 随后,该研究者又将抗VEGF药物和双氯芬酸混合后用
· 370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3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