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中国药房》2024年24期
P. 109

究间异质性低(I =30%,P=0.2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制剂转向骨形成促进剂时,骨质流失速度会加快。需要
                         2
          合并效应量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                         指出的是,本研究所纳入的文献中并未包含直接比较甲
          低骨折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OR=0.72,95%CI                      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与双膦酸盐不同顺序治疗疗效的研
         (0.54,0.97),P=0.03]。详见图7。                           究,这可能暗示了抗骨质疏松症治疗领域的一个潜在研
                                                             究方向,即探索这两种药物不同顺序治疗的疗效差异和
                                                             机制。本研究结果显示,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与双膦酸
                                                             盐序贯治疗,可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展
                                                             现出良好的预防骨折疗效。这可能是由于序贯治疗能
                                                             更有效地平衡骨吸收与骨形成过程,从而提高骨密度,
                 图7 骨折发生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降低骨折风险。
                                                                 研究发现,与单独采用特立帕肽治疗相比,采用阿
          2.3.5 不良反应发生率
              4项研究   [15―17,20] (n=2 257)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各         仑膦酸钠联合特立帕肽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并未显
                                                                              [25]
                           2
          研究间异质性较低(I =0,P=0.5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示出更显著的疗效 ,因此,不推荐将这两种药物联合
                                                             治疗。另一项研究发现,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采用唑
          合并效应量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不
          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1,95%CI                     来膦酸与特立帕肽联合治疗1年对提升骨质疏松症患者
                                                                                        [12]
                                                             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有显著效果 。然而,考虑到治疗的
         (0.99,1.46),P=0.06]。                                经济成本与其带来的益处,联合治疗应谨慎考虑,仅推
          2.4 敏感性分析
                                                             荐给那些面临极高骨折风险的患者使用。
              分别以本研究纳入的各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试验组不同给药顺序进行亚组分析,
          逐一剔除各项研究后合并的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近,提
                                                             特别关注了腰椎、全髋关节、股骨颈的骨密度变化百分
          示本研究结果稳健。
                                                             比。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状旁腺激素类似
          3 讨论
                                                             物转换为双膦酸盐组在全髋关节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变
              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接受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与                          化百分比上并未显示出显著的改善效果;同样,与对照
          双膦酸盐序贯治疗的现有文献,结果显示,甲状旁腺激                           组相比,双膦酸盐转换为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组在股骨
          素类似物与双膦酸盐序贯治疗后,腰椎、全髋关节及股                           颈骨密度变化百分比上也未观察到明显的改善。由此
          骨颈骨密度明显增加并可有效预防骨折的发生,且两组                           可见,不同的给药顺序对研究结果产生了影响。然而,
          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一项骨吸收抑制剂和                            应当指出的是,本研究的Meta分析中仅纳入了1项干预
          骨形成促进剂序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Meta                         措施为双膦酸盐转换为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的研究 ,
                                                                                                          [20]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抗骨吸收药物与促骨形                           且样本量小。因此,本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的严谨性还
          成药物序贯治疗进一步增加了腰椎、股骨颈和全髋关节                           有待进一步观察。
          的骨密度 ,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可见甲状旁腺激素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1)由于序贯治疗 RCT
                  [21]
          类似物与双膦酸盐序贯治疗可能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                            有限,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个别研究样本量
          有效治疗方法。                                            过小,今后需要更大样本量的RCT来进一步证实。(2)本
              在骨骼代谢过程中,骨吸收与骨形成两个环节相互                         研究中腰椎、股骨颈、全髋关节骨密度的异质性较高,可
          影响,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刺激骨形成,最终也会导致                           能与研究的用药剂量、疗程、具体类型及频次等有关,可
          骨吸收增加,它的机制为刺激成骨细胞谱系产生核因子                           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22]
          κB 受体激活剂配体,进而引起骨吸收的增加 ;双膦酸                             综上所述,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与双膦酸盐序贯治
          盐作为一种抗骨吸收剂,可有效减少骨吸收,基于骨吸                           疗可被推荐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安全性
          收和骨形成的相互作用,其还会导致骨形成的二次减                            良好,且序贯给药顺序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骼
            [5]
          少 。因此,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与双膦酸盐序贯治疗                           部位的不同反应进行个性化调整。这一发现强调了在
          策略,有助于实现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平衡,从而对骨密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考虑个体差异和骨骼特异性反应
          度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从骨微观结构的角度来看,在                           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治疗早期,促骨形成剂具有恢复甚至提高骨重塑速率的                           参考文献
              [23]
          潜力 ,在停止促骨形成剂给药后,转换为抑骨吸收剂,                          [ 1 ]  VAN DER BURGH A C,DE KEYSER C E,ZILLIKENS
                                                                  M  C,et  al.  The  effects  of  osteoporotic  and  non-
          可观察到骨重塑速率减慢,进而减缓骨体积下降和骨微
          结构恶化的速度 。有研究指出,单独使用抑骨吸收剂                                osteoporotic medications on fracture risk and bone mine-
                        [23]
                                                                  ral density[J]. Drugs,2021,81(16):1831-1858.
          在初始阶段无法恢复骨体积或修复骨骼微结构的退行
                                                             [ 2 ]  QASEEM A,HICKS L A,ETXEANDIA-IKOBALTZETA I,
          性改变导致重塑过程失衡,这种初始治疗可能存在“钝                                et al.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primary osteoporosis or
          化”反应,削弱了后续序贯促骨形成剂对重塑恢复的影                                low bone mass to prevent fractures in adults:a living clini‐
            [24]
          响 。这一现象可以解释为何在治疗策略由骨吸收抑                                 cal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24    · 3063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