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中国药房》2024年23期
P. 130

药物在肺泡上皮细胞的黏附性,延长药物肺部滞留时                             体脂质到固体基质中,有效解决了 SLNs 因坚固结晶结
          间,促进药物通过黏膜层,增强药物的抗炎活性,并在巨                           构而导致的载药能力受限问题。与传统的药物载体相
          噬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中产生更显著的内化作用,在肺                            比,亚微米级的NLCs具有良好的雾化性能,吸入后使中
                                                    [2]
          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Yao 等 通过                          药活性成分在肺深部沉积,并延长其在肺黏膜上的黏附
                                           [12]
          离子相互作用制备了 CS 包被 Qu 的 NPs(Qu/CS-NPs),                时间  [20―22] 。在肺癌治疗中,NLCs 能够针对多药耐药相
          用于肺部给药治疗肺纤维化。体外表征结果显示,Qu/                           关蛋白1和B细胞淋巴瘤2蛋白过表达所导致的P-糖蛋
                                                                                                  [18]
          CS-NPs的Zeta电位大于30 m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黏                     白(P-glycoprotein,P-gp)外排和耐药问题 。Kaur 等         [3]
          附性;同时,相较于吸入游离 Qu,吸入 Qu/CS-NPs 后增                    采用乳化超声法制备了负载PTX的NLCs。表征结果显
          加了Qu的肺部沉积率,从而增强了Qu的抗氧化活性和                           示,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负载PTX的NLCs具有良好
          抗炎活性,有效缓解了肺纤维化所带来的氧化应激                              的多分散性指数。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PTX溶液
          损伤。                                                 相比,负载 PTX 的 NLCs 的表面疏水性可使细胞对药物
          2.2 基于脂质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吸入纳米给药系统                            的摄取率增加;此外,大鼠吸入负载 PTX 的 NLCs 后,
              脂质纳米粒(lipid nanoparticles,LNPs)作为由脂质            PTX 在肺部的含量最高,这可能是由于负载 PTX 的
          构成的小型人工球形组装体,因其低毒性而在纳米载体                            NLCs可在肺部滞留以及PTX是从NLCs中缓慢释放的。
                    [13]
          中备受青睐 。因此,LNPs 的相关制剂在静脉、口服和                         尽管 NLCs 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
          吸入给药研究中一直占据核心地位,特别是在吸入给药                            目前其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数据仍然相对匮乏。
          方面,LNPs能显著提升药物的黏膜渗透性,从而更好地                          因此,在严格遵守伦理准则的前提下,开展进一步的临
                              [14]
          靶向作用于肺深部组织 。                                        床试验对于全面评估NL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
          2.2.1 脂质体                                           意义。
              脂质体是最早出现的LNPs,由磷脂、胆固醇和表面                        2.3 基于靶向配体的中药活性成分可吸入纳米给药
          活性剂制备而成,具有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似的特性,                            系统
          吸入后可在体内获得较好的非免疫原性、可生物降解性                                现已开发的靶向配体包括受体、肽、蛋白质和外泌
                                 [16]
                      [15]
          和生物相容性 。Zhang 等 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姜                         体等,因其可与癌细胞表面过表达的受体相结合,增强
          黄素可吸入脂质体,用于肺癌的治疗。体外实验结果显                            所 载 药 物 的 抗 肿 瘤 活 性 ,而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纳 米 技
          示,相较于游离姜黄素,肿瘤细胞对姜黄素可吸入脂质                            术中  [23—24] 。
          体的摄取量增加,姜黄素的促凋亡作用得以显著提升;                            2.3.1 靶向叶酸受体
          与吸入游离姜黄素和吉西他滨相比,姜黄素可吸入脂质                                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是一种具有高亲和力
          体在荷瘤大鼠肺肿瘤部位发挥了更好的抗氧化、抗炎和                            的叶酸结合蛋白,其特点是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而在
          抗增殖作用。                                              正常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其中,FR-α是一种膜相关形式
                                                                                                           [23]
          2.2.2 固体脂质纳米粒                                       的FR,可与叶酸衍生物结合,从而实现细胞内化作用 ,
                                                                                                       [24]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s)是        这为肿瘤的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Rosière 等 通过
          含有磷脂和表面活性剂的脂质体和乳质体的混合物,相                            在 CS 衍生物的多糖骨架上引入叶酸,制备了包载 PTX
          对于其他 LNPs,SLNs 能够在长时间储存后保持稳定,                       的可吸入SLNs。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将CS衍生物
          能提高药物在肺部的溶解度和渗透性,且不会刺激气道                            的多糖骨架与 SLNs 表面偶联,可有效解决药物难以穿
          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此外,一些 SLNs 制剂能在肺                         透肺表面黏液的问题;同时,FR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包载
                             [17]
          部保持完整形态,延长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 。Yang                          PTX的SLNs的组织渗透能力和肺癌细胞对药物的摄取
                                                  [18]
          等 将阿法替尼负载于SLNs中,然后将这些NPs和PTX                        率;此外,包载 PTX 的 SLNs 在正常组织中的分布较少,
            [19]
                                                                                                  [25]
          共同负载于多孔微球中,所得制剂经吸入给药用于治疗                            显示出其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Zhu等 采用超声分
          非小细胞肺癌。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该制剂对非小                            散技术制备了叶酸偶联多烯紫杉醇的脂质体,并用于肺
          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体内组织分布                            癌的吸入治疗。结果显示,在脂质载体的作用下,肿瘤
          实验结果显示,荷瘤大鼠吸入该制剂后,PTX 在肺部表                          细胞通过胞饮作用增加了药物的摄取量,从而促进肿瘤
          现出较高的浓度,且PTX在其他器官没有分布。由此可                           细胞的凋亡;与单纯多烯紫杉醇吸入给药比较,FR的加
          知,经过该纳米给药系统的有效递送,提高了肿瘤对                             载使多烯紫杉醇吸入后的肺靶向性增强。
          PTX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了PTX的肿瘤抑制作用。                            2.3.2 靶向转铁蛋白受体
          2.2.3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属于转铁蛋白(transfer‐
              纳 米 结 构 脂 质 载 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rin,TF)家族,是一种跨膜蛋白,在大多数正常细胞中表
          NLCs)作为第二代 SLNs,通过引入如油酸、蓖麻油等液                       达较低,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过表达。其可通过受体介


          · 2956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23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23期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