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中国药房》2024年17期
P. 32

表4 我院新增超说明书用药条目涉及的病种类别和药                            角度均不推荐使用。另外,对于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临床
               品分类统计表                                         疗效无优势且安全性欠佳的药品,应依照医院药品遴选
           项目        分类               新增条目/条       占比/%       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动态淘汰、更新。
           病种        淋巴瘤                11         40.74      3.3 充分挖掘现有药物的新作用,实现老药新用
                     实体瘤                 9         33.33
                     血液系统肿瘤              5         18.52          尽管近年来上市了不少新药,但肿瘤患者的治疗需
                     辅助治疗                2          7.41      求仍有较多未被满足。我院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还发
           药品        新型抗肿瘤药物            12         44.44
                     细胞毒类药物             11         40.74      现了一些传统药物跨领域的新用法,如地西他滨联合经
                     放射性药物               2          7.41      典免疫+化疗方案对 TP53 抑癌基因突变的弥漫大 B 细
                     抗菌药物                1          3.70                                [12]
                     辅助治疗药物              1          3.70      胞淋巴瘤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乳糖酸红霉素对手术
                                                              后患者的胃肠蠕动功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已广泛应用
          3 讨论
                                                              于临床术后胃瘫的患者,目前该用法已被 Micromedex
              我院通过多部门协作,以专业化整合为架构,以信
                                                              数据库收录;塞替派可以很好地透过血脑屏障,含塞替
          息化管理为支撑,实现了对超说明书用药全流程的规范
                                                              派的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原发中枢
          化管理,成效显著。
                                                              神经系统淋巴瘤具有很好的疗效,患者也有较好的耐受
          3.1 超说明书用药的审核标准应尽量细化
                                                                [13]
                                                              性 。建议临床科室可利用传统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于 2020 年 12 月 22 日颁布的
                                                              特点开展相关基础或临床研究,探索传统药物的拓展性
         《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卫生健
                                                              应用,以弥补部分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
          康委办公厅于 2024 年 1 月 2 日颁布的《新型抗肿瘤药物
                                                              3.4 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应形成闭环
          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3 年版)》的文件精神,肿瘤药物
                                                                  我院对超说明书用药的使用前和使用中相关环节
          的超说明书用药评价管理应不断细化对治疗线数、肿瘤
                                                              均已纳入管理流程,例如,使用前要注重超说明书用药
          分型和循证证据等级的审核标准,及时更新医院超说明
                                                              知情同意的落实。知情同意是患者享有的合法权利,医
          书用药目录。对于三线及以上治疗,指南中多无标准用
                                                              务人员在履行告知义务的过程中,需注意与患者沟通的
          药推荐方案,因此在肿瘤多线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情
                                                              有效性,与患者耐心沟通,使其充分知情,多倾听患者诉
          况较为普遍,加之肿瘤分型复杂,不同药物在儿童、成人
                                                              求,帮助患者做出符合其真实意愿的决策。超说明书用
          等不同人群中的证据等级也有所差异,因此对肿瘤药物
                                                              药在使用过程中需有详尽记录和真实体现,并注意进行
          按具体瘤种亚型和治疗线数进行管理非常必要。
          3.2 超说明书用药时应充分权衡利弊                                  安全性追踪,特别是对于近年来迅猛增加的新型抗肿瘤
                                                                                                        [14]
              药品说明书适应证的更新滞后于医学实践进步已                           药物,临床用药经验较少,易出现罕见毒副作用 。但
          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现象在肿瘤药物中尤                            我院目前对超说明书用药后的跟踪管理尚未形成结构
          为突出。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医师法》正式以法律                         性闭环,据此,笔者建议:(1)应注重对超说明书用药临
          的形式附条件认可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                             床疗效的评价。超说明书用药中,新型抗肿瘤药物占比
          的使用。因此,超说明书用药并不等同于不合理用药,                            大,且该类药物上市后很多药效学研究尚在进行中,因
          其体现的是临床诊疗需求和患者的治疗权益。超说明                             此有必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继续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
          书用药的循证证据理论上应为级别较高的有效性证据,                           (2)治疗后应持续随访患者,注意监测用药相关的毒性
          如遇特殊情况无法获取高级别证据而临床急需用药等                             反应,并及时反馈和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尽可能降低潜
          情况,需充分权衡获益与风险,如对于妊娠期合并肿瘤                            在用药风险。(3)超说明书用药评价结果可作为药品进
                                          [11]
          的患者,需充分权衡治疗与妊娠结局 。部分药物的超                            院、安全警示或淘汰的主要依据,有助于形成管理模式
          说明书用药,往往存在病种疑难、药物来源少、多线治疗                           从“单线”向“闭环”彻底转变。
          后可选药物受限、罕见病患者群体数量较少、数据不足                            4 结语
          以支撑高级别证据等诸多问题,因此,必要时应组织多                                我院以循证证据为核心,通过建立评价体系,使临
          学科诊疗团队在充分评估低级别循证证据的同时,结合                            床超说明书用药的申请、审核及使用流程得以规范,未
          病情严重程度、有无替代治疗方案、药物经济性等多种                            备案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比例逐步降低,用药风险更加
          因素,全面评估患者可能的获益和风险,综合制定推荐                            可控。淋巴瘤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申请
          意见,同时持续监测临床疗效和用药反应。对未经药委                            分别在病种类别和药品种类中占比最大,提示药师应重
          会审批通过的超说明书用药,无论从管理规定还是专业                            点关注该领域的研发进展和证据更新。


          · 2086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7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7期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