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中国药房》2024年12期
P. 41
B16F10细胞 肿瘤干细胞
10 5 0.04% 10 5 0.11%
2.13% 38.5%
10 5 10 5
10 4 10 4
CD133-PE 10 4 CD133-PE 10 4 PI 10 3 2 PI 10 3 2
10
10
10
10
3
3
10 1 10 1
0.04% 0.04%
10 2 10 2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2 10 3 10 4 10 5 10 2 10 3 10 4 10 5 Annexin Ⅴ-FITC Annexin Ⅴ-FITC
CD44-FITC CD44-FITC A.对照组细胞凋亡流式图 B. ATRA组细胞凋亡流式图
+
+
A. CD44 /CD133 细胞比例变化流式图
10 5 4 6.77% 15 ab
50
8 000
8 000
CD44 + /CD133 + 细胞比例/% 30 荧光强度 6 000 荧光强度 6 000 PI 10 3 2 细胞凋亡率/% 1.0 5 a
a
a
10
10
a
40
4 000
4 000
20
10
2 000
2 000
0.8
10
0.6
0
B16F10 肿瘤干
0.2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细胞 0 B16F10 肿瘤干 0 B16F10 肿瘤干 10 1 10 1 10 2 10 3 4.68% 4 10 5 0.4 0
10
+
+
B. CD44 /CD133 细胞 C. NANOG D. OCT4 Annexin Ⅴ-FITC 对照组 ATRA组 小檗碱组
比例 C. 小檗碱组细胞凋亡流式图 D. 细胞凋亡率定量分析
a:与B16F10细胞比较,P<0.000 1。
a:与对照组比较,P<0.000 1;b:与ATRA组比较,P<0.000 1。
图2 肿瘤干细胞特征蛋白在 B16F10 细胞和肿瘤干细
图4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凋亡的影响(x±s,n=3)
胞中的表达情况(x±s,n=3)
80 100
因此,后续实验采用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的剂量(<
50.98 μmol/L)开展研究,即小檗碱剂量为 10、20 或 40 60 80 a a
μmol/L。 CD44 + /CD133 + 细胞比例/% 40 SOX2阳性细胞比例/% 60
150 40
ATRA a
小檗碱 20 a 20
细胞存活率/% 100 0 A. CD44 /CD133 细胞比例 0 对照组 ATRA组 小檗碱组
ATRA组 小檗碱组
对照组
B. SOX2阳性细胞比例
+
+
50
a:与对照组比较,P<0.000 1。
0 图5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分化的影响(x±s,n=3)
0 25 50 75 100
浓度/(μmol/L)
图3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活力的影响(n=3)
0 h
3.2.2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凋亡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ATRA 组和小檗碱组的肿瘤干细胞
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00 1),且小檗碱组的细胞凋
亡率显著高于ATRA组(P<0.000 1)。结果见图4。 48 h
3.2.3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ATRA 组 和 小 檗 碱 组 的 CD44 /
+
CD133 细胞比例、SOX2 阳性细胞率均显著降低(P<
72 h
+
+
0.000 1)。ATRA组和小檗碱组的CD44 /CD133 细胞比
例、SOX2 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A.对照组 B. ATRA组 C.小檗碱组
0.05)。结果见图5。
图6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肿瘤球影响的显微图
3.2.4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肿瘤球的影响
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肿瘤球体积增大,细胞正常 3.3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焦亡的影响结果
增殖;ATRA组肿瘤球体积没有明显变化;小檗碱组肿瘤 3.3.1 小檗碱对肿瘤干细胞焦亡形态的影响
球略微皱缩,球体积变小,最外层细胞被破坏,部分细胞 经小檗碱处理后的肿瘤干细胞,其最外层细胞膜肿
死亡。结果见图6。 胀,伴随气泡状突出物,即焦亡细胞。结果见图7。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2 · 14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