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中国药房》2024年10期
P. 101

表5 爆发次数最强的30个关键词                           3.2 国内外研究趋势对比分析
          关键词                          强度    开始年份   结束年份         本研究结果显示,IVT 药物治疗 AIS 的相关研究整
          thrombolytic therapy(溶栓治疗)   11.70  2000   2006    体上以小型团队为主,大型团队多进行临床研究,国内
          ECA(颈外动脉)                    7.75   2000   2011    外机构间联系不密切。与我国相比,国外机构之间合作
          middle cerebral artery(大脑中动脉)  5.68  2000  2011
          embolic stroke(栓塞性中风)        4.34   2000   2007    性更好。我国主要为以 Wang 和 Zhao 为代表的团体进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合作性急性脑卒中)  4.14  2000  2007  行研究,研究趋势同国外学者基本一致,但更倾向于IV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急性心肌梗死)  8.34  2001  2006  药物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如Xiong等 研究结果
                                                                                                   [25]
          occlusion(闭塞)                6.31   2001   2010
          transcranial Doppler(经颅多普勒)  5.72   2001   2012    表明,AIS发作3 h内给予IVT药物治疗对于年龄小于80
          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  5.22  2001   2009    岁、轻度中风且无糖尿病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国外则倾
          criteria(标准)                 4.87   2001   2006    向于比较单纯 IVT 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手术等治疗的
          experience(经验)               9.70   2002   2012
          prourokinase(尿激酶)            8.13   2002   2010    安全性、有效性,以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我国研究者未
          stroke-acute(中风-急性)          6.52   2002   2007    来可更加关注 IVT 药物联合手术等治疗方案在我国人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  4.74  2002  2011  群中的研究,同时加强与国外学者的交流合作。
          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动脉内溶栓)  13.36  2003  2014
          therapy(治疗)                  6.42   2003   2007    4 结语
          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8.66   2004   2011        当前关于IVT药物治疗AIS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主要
          fibrinolysis(纤维蛋白溶解)         6.51   2004   2011    为第三代IvtPA,新型IVT药物的探索及其有效性、安全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基底动脉闭塞)  4.91  2004  2013
          clinical practic(临床试验)       4.83   2006   2012    性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对于IvtPA的关注度呈持
          rt PA(阿替普酶)                  4.18   2006   2010    续增长趋势。近两年,我国关于 IVT 药物治疗 AIS 的发
          Atlanta(亚特兰大)                8.98   2007   2011    文量位居全球第一,但中心度不高,提示我国学者和研
          aged 80 year(80岁)            4.37   2007   2011
          ECASS Ⅱ(脑出血影像分级)             4.21   2007   2013    究团队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交流,开展多中心的临
          acute stroke(急性中风)           14.2   2009   2013    床研究。本研究的不足为仅选取了WOS核心合集数据
          pooled analysis(合并分析)        9.13   2010   2014    库中的文献,可能会有部分未收录的文献未被纳入分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  4.34   2012   2016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5.29  2014  2020  析,同时由于2023年的文献数据不全,故未纳入本研究。
          early management(早期管理)       12.59  2016   2022    未来还需纳入更全面的数据以验证上述结论。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专业健康护理)  26.91  2017  2022  参考文献
          IvtPA改良后得来的第三代IvtPA,该药的使用较阿替普                      [ 1 ]  孔维麟,杨清武.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药物的研究进展
                                                      [17]
          酶更加方便,只需单次静脉团注给药,且半衰期更长 。                               [J]. 中国药房,2023,34(4):497-501.
                                                                  KONG W L,YANG Q W. Research progress of thrombolytic
          因此,替奈普酶也逐渐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Parsons
                                                                  drugs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China Pharm,2023,34
            [18]
          等 通过比较 0.25 mg/kg 替奈普酶与 0.9 mg/kg 阿替普
                                                                 (4):497-501.
          酶的Ⅱb期临床研究,首次证实了替奈普酶的安全性,得                          [ 2 ]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到替奈普酶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阿替普酶组患                                 rt-PA  Stroke  Study  Group.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19]
          者。Tsivgoulis 等 通过倾向评分比较使用替奈普酶和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N  Engl  J  Med,1995,333
          阿替普酶的 AIS 患者后发现,使用替奈普酶的患者的 3                           (24):1581-1587.
          个月临床疗效更好,且未增加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风                           [ 3 ]  WANG  H  Y,GU  H  Q,ZHOU  Q,et  al.  Thrombolysis,
                                                                  time-to-treatment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among young
          险。Ferguson 等 通过一项Ⅲ期研究证实了 0.25 mg/kg
                       [20]
                                                                  adults  with  ischaemic  stroke  in  China:findings  from  a
          替奈普酶的疗效不劣于标准治疗的阿替普酶。Wang
                                                                  nationwide registry study in China[J]. BMJ Open,2022,
          等 也在我国人群的研究中得出相同结论。《急性缺血                                12(6):e055055.
            [21]
                                                 [22]
          性卒中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的出台                           [ 4 ]  ZHAO  F  F,WANG  R  L,HUANG Y Y,et  al.  Elevated
          也对促进替奈普酶的临床合理使用具有积极作用。                                  plasma  syndecan-1  as  glycocalyx  injury  marker  predicts
              此外,IVT 药物治疗 AIS 后伴随的神经系统恶化和                         unfavorable  outcomes  after  rt-PA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23]
          出血性转化也是目前的研究前沿内容,如 Pop 等 对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Front  Pharmacol,2022,13:
                                                                  949290.
          IVT 药物治疗的不良预后独立预测因子进行了探究;
                                                             [ 5 ]  LI G S,WANG C Y,WANG S,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Floch 等 对 IVT 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后不良预后发生的
                [24]
                                                                  of stress hyperglycemic ratio and glycemic gap in ischemic
          风险进行了分析。目前,已有多项关于 IVT 药物治疗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J].
          AIS 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创新 IVT 药物临床研究                           Clin Interv Aging,2022,17:1841-1849.
          及其不良预后的探究是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向。                               [ 6 ]  LI Y F,GAO H F,ZHANG D S,et al. Clinical prediction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0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0    · 1247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