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中国药房》2024年7期
P. 56
3.3 唾液流率测定结果 3.4.2 小肠组织
在造模10、20 d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唾液 正常组大鼠小肠绒毛排列整齐,各层结构清晰,未
流率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 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小肠出现少量肠绒
鼠唾液流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 9 d 毛糜烂,腺体结构破坏,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固有层可
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唾液流率显著升高(P< 见少量肠腺坏死、结构消失,结缔组织增生、相互融合,
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唾液流率均显著降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HMF高剂量组大
鼠小肠组织的上述病理变化有一定改善,但仍可见淋巴
低(P<0.01)。结果见表2。
细胞浸润;阳性对照组和HMF低、中剂量组大鼠小肠腺
表2 各组大鼠唾液流率测定结果(x±s,n=7,mg/min)
体结构损伤均有明显的改善,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组别 造模10 d 造模20 d 给药9 d
正常组 20.74±0.91 25.63±1.84 25.79±0.56 结果见图3。
模型组 32.04±1.12 a 43.19±1.34 a 43.57±2.15 a
阳性对照组 34.16±1.54 41.60±1.52 30.29±1.09 b
HMF低剂量组 33.60±1.17 41.71±2.60 36.71±0.81 b
HMF中剂量组 31.29±1.74 46.70±3.50 35.73±0.96 b
HMF高剂量组 31.61±1.81 42.31±1.87 30.79±1.43 b 500 μm 500 μm 500 μm
a:与正常组比较,P<0.01;b:与模型组比较,P<0.01。
3.4 胃和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3.4.1 胃组织
100 μm 100 μm 100 μm
正常组大鼠胃组织黏膜结构完整清晰,胃腺间质无 正常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明显增生,各层肌纤维着色均匀未见断裂,细胞分界清
楚。模型组大鼠胃组织损伤侵及黏膜肌层,黏膜肌层断
裂,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HMF低剂量组大鼠胃组织
500 μm 500 μm 500 μm
可见大面积胃腺上皮细胞坏死、核固缩,大量胃腺萎缩,
结构不清。阳性对照组及 HMF 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组
织仅可见少量黏膜上皮脱落和淋巴细胞浸润,与模型组
100 μm 100 μm 100 μm
相比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结果见图2。
HMF低剂量组 HMF中剂量组 HMF高剂量组
注:图中黑色箭头所指为肠绒毛黏膜上皮,蓝色箭头所指为淋巴
细胞。
图3 各组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的 HE 染色显
500 μm 500 μm 500 μm 微图
3.5 血浆醛固酮含量测定结果
给药 14 d 后,与正常组[(246.04±6.02) pg/mL,n=
7] 比 较 ,模 型 组 大 鼠 血 浆 中 醛 固 酮 含 量 [(334.19±
100 μm 100 μm 100 μm
正常组 模型组 阳性对照组 10.62) pg/mL,n=7]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
较,阳性对照组及HMF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醛固酮
含量[分别为(275.49±5.82)、(297.10±10.02)、(301.85±
4.53)、(261.04±6.20) pg/mL,n=7]均显著减少(P<0.01)。
500 μm 500 μm 500 μm
3.6 胃组织中AQP3表达水平测定结果
给药14 d后,与正常组(0.44±0.12)比较,模型组大
鼠胃组织中 AQP3 表达水平(0.63±0.04)显著升高(P<
100 μm 100 μm 100 μm
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HMF低、中、高剂量
HMF低剂量组 HMF中剂量组 HMF高剂量组
组大鼠胃组织中 AQP3 表达水平[分别为(0.44±0.05)、
注:图中黑色箭头所指为胃黏膜上皮。
图 2 各组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的 HE 染色显 (0.37±0.04)、(0.49±0.02)、(0.42±0.09)]均显著降低
微图 (P<0.05)。电泳图见图4。
· 822 ·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7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