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中国药房》2024年7期
P. 61
菌药物者;(6)使用3种研究药物前接受过其他抗菌治疗 的方式反馈给医疗机构,并要求后者在规定日期内进行
(除以下情况:使用其他抗菌药物疗程不超过24 h;在至 数据答疑。
少48 h的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的客观症状或体征 1.6 统计学方法
恶化;在至少 72 h 的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后,感染的客观 使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连
症状或体征没有变化或恶化)者。 续型变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以 M(P25,P75 )表示,采用
1.4 结局指标 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类变量以例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社区获 数或率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 精确
[8]
2
[9]
得性细菌性肺炎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和 概率法,有序分类资料采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检验
药品说明书制定本研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指标。有效 水准 α=0.05。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性指标包括:(1)临床有效率——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 matching,PSM)方法,设定匹配容差为0.01,采用最近邻
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等,判定患者有停药指 匹配法对患者进行1∶1匹配,平衡集采组与非集采组的
征且未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则认为临床有效[临床有效 基线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感染类别、基础疾病情
[11]
率(%)=临床有效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2) 况、用药疗程及肝、肾功能) ,使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
72 h 有效率——用药 72 h 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 有可比性。
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细菌学检查其中一项或多项较用药 2 结果
前有所改善,则认为有效[72 h有效率(%)=72 h有效患 2.1 基线资料
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3)细菌清除率——治疗 匹配前,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数据并进行严格
前感染部位培养出细菌,治疗后来自原感染部位的标本 的质量控制,最终收集到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 461
未培养出原感染的致病菌则认为细菌学结果为细菌清 例、非集采组 615 例,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 508 例、
除;对于临床疗效为治愈的患者,某些疾病症状体征的 非集采组523例,注射用头孢他啶集采组504例、非集采
消失使得可培养的材料无法获取(如痰液、皮肤脓液或 组590例。由于注射用头孢他啶匹配前两组患者基线资
分泌物),或者获取标本的方法对于康复的患者而言侵 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仅对注射用
袭性过强,则认为细菌学结果为细菌假定清除[细菌清 头孢唑林钠和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进行PSM。匹配后,注
除率(%)=(细菌清除例数+细菌假定清除例数)/治疗前 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 394 例,注射用头
细菌学检查阳性总例数×100%]。(4)各项感染指标恢复 孢呋辛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各 472 例,基线资料组间比
率——患者治疗前升高的体温和实验室相关指标[白细 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种注
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计数 射用头孢菌素集采组与非集采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neutrophil count,NEUT)、中 性 粒 细 胞 百 分 比 见表2。
(NEUT%)、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 2.2 临床结局指标比较
素原(procalcitonin,PCT)]恢复至正常参考范围的比例。 2.2.1 有效性评价
安全性指标包括:(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全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患者
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和病历数据系统收集纳入患者 的临床有效率、72 h 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和各项感染指
发生的相关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标(体温、WBC、NEUT、NEUT%、CRP、PCT)恢复率与非
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制定的《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 集采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用
准(CTCAE)5.0版》分级方法,该分级方法将不良反应严 头孢他啶集采组 CRP 恢复至正常参考范围的患者比例
[10]
重程度分为5级 ;(2)实验室相关指标异常率——治疗 较非集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有效
后,WBC、NEUT、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血小 性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板 计 数(platelet count,PLT)、血 红 蛋 白(hemoglobin, 见表3。
Hb)、ALT、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Cr、尿 2.2.2 安全性评价
素(Urea)等指标升高/降低(减少)的发生率(高于或低于 (1)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注射用头孢唑林钠集采
正常参考范围的患者比例)。 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有4例(4/394,1.0%),其中1
1.5 资料采集 例为腹泻,3例为血液系统紊乱;非集采组发生药品不良
组长单位负责编制研究病例报告表,参与本研究的 反应的患者有1例(1/394,0.3%),为血液系统紊乱;两组
医疗机构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资料录入研究病例报 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告表,每周报给组长单位。组长单位成立项目质控小 (P=0.370)。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集采组发生药品不良
组,每周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质控,对存疑数据通过邮件 反应的患者有 5 例(5/472,1.1%),其中 1 例为皮疹,4 例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7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7 · 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