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中国药房》2024年1期
P. 37
表5 方差分析结果 3 讨论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 显著性 P 本研究前期以香芩解热颗粒处方中药材的吸水率
A 702.390 2 2.084 无 >0.05 为指标,对浸泡时间进行考察:分别称取3份61 g处方比
B 1 634.203 2 4.850 无 >0.05
C 3 208.769 2 9.522 无 >0.05 例药材,置于足量水中浸泡,每隔 15 min 用纱布滤过药
D(误差项) 336.970 2 材,拧干后称重,并计算吸水率。结果显示,90 min后吸
0.69%,表明训练后的 BP 神经网络模型精度良好,可用 水率不再增长,平均吸水率为100.52%,且在60 min后吸
于香芩解热颗粒水提工艺参数的预测。 水率增长缓慢,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本研究确定
2.5.3 BP神经网络预测 药材浸泡时间为60 min;又由于吸水量约为药材质量的
使用训练得到的网络参数,输入新条件,即加水倍 1 倍,因此在进行提取前应多加 1 倍量水浸泡药材。另
数为 6~12 倍(步长为 2),提取时间为 0.5~3 h(步长为 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不同流动相(甲醇-0.1% 磷酸溶液、
0.5),提取次数为 1~4 次(步长为 1),通过 BP 神经网络 乙腈-0.1% 磷酸溶液、乙腈-0.2% 磷酸溶液和乙腈-0.1%
建模并预测,可得到 96 个条件下的 P ,从中筛选出最佳 甲酸溶液)等度洗脱或梯度洗脱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
j
水提工艺,结果见表 6。由此可知,BP 神经网络预测得 果显示,以乙腈-0.1% 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到的香芩解热颗粒的水提工艺为加水倍数12倍、提取时 脱时,香芩解热颗粒中各成分的色谱峰分离度和对称性
间0.5 h、提取次数4次。 均良好,且基线平稳。
表6 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部分) 多指标综合评分在中药复方制剂研究中已普遍应
用,而赋值权重系数是复方制剂研究的关键点。G1 法
编号 加水倍数/倍 提取时间/h 提取次数/次 P j/分
1 6 0.5 1 22.356 6 是在层次分析法基础上改进的一种主观赋权法,具有计
2 6 0.5 2 36.532 7 算速度快、无须做一致性检验等优点;熵权法是一种客
3 6 0.5 3 73.172 3 观赋权法,可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避免了人为因
4 6 0.5 4 79.155 1
…… …… …… …… …… 素影响,从而得到相对客观的指标权重 [10―11] 。G1-熵权
73 12 0.5 1 41.322 7 法可将客观结果与主观结果结合,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
74 12 0.5 2 67.126 1 评分,兼顾了主观赋权的修正性以及客观赋权的稳定
75 12 0.5 3 99.309 0
[12]
76 12 0.5 4 99.685 5 性 ,适用于中药复方制剂复杂成分的提取工艺评价。
…… …… …… …… …… BP神经网络作为神经网络模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80 12 1 4 99.684 6 模型,其优势为结构调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具备高度
…… …… …… …… ……
95 12 3 3 84.851 0 的非线性映射能力,且可在实验次数少、样本量小的情
96 12 3 4 84.854 3 况下通过自主学习寻找到大范围内的最佳方案 。因
[13]
2.6 两种方法所得水提工艺的验证比较 此,BP 神经网络可用来解决中药复方制剂提取工艺过
[14]
分别按照正交实验和BP神经网络优化得到的最佳 程中复杂多元优化问题 。本研究以G1-熵权法计算连
工艺进行提取工艺验证,平行 3 次,测定连翘酯苷 A、黄 翘酯苷A、黄芩苷、连翘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
芩苷、连翘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汉黄 醛酸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和出膏率的综
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和出膏率,计算 P ,然后 合评分,然后进行正交实验和BP神经网络建模分析,并
j
比较两种方法所得P ,从而确定香芩解热颗粒的最佳水 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香芩解热颗粒最佳水提工艺,结果
j
提工艺,结果见表 7。由表 7 可知,正交实验所得的 P j 显示,正交实验所得工艺的综合评分略高于 BP 神经网
(平均值为 96.84 分,RSD 为 0.90%)略高于 BP 神经网络 络建模所得工艺的综合评分,因此,本研究确定香芩解
所得的 P(平均值为 92.72 分,RSD 为 0.77%),故最终确 热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倍数 8 倍、提取时间 1 h、
j
定香芩解热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水倍数8倍、提取 提取次数3次。
时间1 h、提取次数3次。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香芩解热颗粒的水提
表7 正交实验与 BP 神经网络所得香芩解热颗粒最佳 工艺,可为该制剂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水提工艺结果比较 参考文献
分析方法 y 1/(mg/g) y 2/(mg/g) y 3/(mg/g) y 4/(mg/g) y 5/(mg/g) y 6/(mg/g) y 7/(mg/g) y 8/% P j/分 [ 1 ] 苏小霞. 香芩解热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正交实验 8.167 1 16.992 2 1.260 5 1.754 3 4.632 2 0.188 5 0.070 3 29.559 7 96.03 38例[J]. 环球中医药,2016,9(11):1368-1370.
8.652 3 17.734 1 1.351 4 1.964 5 4.801 0 0.186 6 0.061 8 30.524 4 96.72 SU X X. Treatment of 38 cases of fever caused by acute
8.820 5 17.419 8 1.381 9 1.864 7 4.851 5 0.196 3 0.070 7 29.917 7 97.77
BP神经网络 7.755 2 15.998 5 1.209 6 1.763 5 4.431 4 0.114 5 0.078 2 32.621 1 92.88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Xiangqin
8.340 9 16.659 0 1.312 2 1.746 2 4.580 1 0.107 1 0.072 4 32.860 9 93.34 jiere granule[J]. Glob Tradit Chin Med,2016,9(11):
8.117 4 16.221 5 1.294 0 1.657 2 4.670 5 0.091 5 0.073 0 32.573 8 91.94 1368-1370.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