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中国药房》2023年24期
P. 42
的贡献度相对较低。(2)地域分布不均。纳入文献第一 3.4 中医药专业型人才缺位,教育培养层次较低
作者所属机构多集中于北京、广东、四川等经济较为发 通过归纳纳入文献描述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存在的
达或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医 问题发现,人才素质参差不齐(34 次)、人才数量不足
疗水平、人口数量和居民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有关。为 (109 次)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人才发展较为突出的
此笔者建议,未来医疗卫生机构应提升研究参与度,多 问题。
与学校和企业等机构合作,同时聚焦经济落后地区的发 当前,我国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已取得了一定发
展现状,深入问题根本,提出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对策; 展,但总体来看仍缺少专业型、复合型和领军型人才,人
政府应予以政策倾斜,加大财政投入,为中医药人才的 才综合素质不高。要强化当前中医药学科建设,笔者认
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为应积极鼓励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中医院校与其他院
3.3 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 校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也可采用多种培养方式相结合
通过归纳纳入文献描述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存在的 的措施(如“理论-实训-临床”“院校教育+师承教育+地域
问题发现,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主要体 医学教育”等)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各机构在持续引
进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中医药人才的理
现在地区结构(51 次)、学历结构(30 次)与职称结构(26
论、实践培训,提升对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中医
次)的失衡上。
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地区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东西部地区、省级与区县
我国正在持续推进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这意味着
级、沿海与内陆、城市与乡村等不同区域间人力资源存
有必要搭建跨国中医药教育平台。在此过程中,我国可
在配置不合理现象,资源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城
学习借鉴国外继续教育的经验,健全继续教育的管理和
市,提示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发展具有一定的地区局限
评价体系。例如,美国继续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资格认
性。例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建成国家中医药传承创
证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可全程跟踪医学继续教
新中心31个,而宁夏回族自治区仍处于缺位状态。为实
育的开展情况,并对教育质量进行动态监测,其开设的
现宁夏与全国中医药创新研究的同步发展,有必要在
课程有利于学员理论、实践、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全面提
“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国家级研究实验室、传承创新中
[10]
升 ,对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心等基地建设。为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
3.5 中医药人才缺乏完备的发展体制
相应的帮扶机制,或通过社会投入、政府投资等方式加
通过归纳纳入文献描述的中医药人力资源存在的
大财政投入,结合“互联网+医疗健康”背景,将“在线”与
问题发现,人才培训缺乏合理计划相关问题被提及 46
“在位”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远程医疗医联体的作
次,人才专业知识能力不足相关问题被提及43次,结合
用,从而实现医疗资源共享。
关键词聚类标签与突现强度分析结果,人才培养、人才
学历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学历
培养模式等内容已经成为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研究的
整体偏低上。为此笔者建议,政府应持续推进高学历中
热点之一。针对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
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师资建设,鼓励基层工
培训体制机制刻不容缓。《“十四五”中医药人才发展规
作者通过继续教育提升学历,鼓励三级甲等医院引进应 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要完备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
届中医药专业硕博研究生,为人才发展提供机遇。 制,包括管理、培养、激励、评价机制等。为此笔者建议,
职称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中级职称中医药人才数 应持续优化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夯实基础建设,
量占比较大,但初级职称人才和副高级及以上的高级职 设立定期考核制度,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
称人才严重不足;同时,高级职称人才多集中于县级及 等内容纳入整体考核指标体系;应不断发展与医疗健康
以上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配置相对不足。2021 年, 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利用平台同步中医药人员的
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 绩效信息,提升考核的工作效率;应积极表彰和宣传表
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 现突出者,增强中医药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应拓宽晋升
了一系列职称评定优先标准,包括对基层卫生专业技术 渠道,在聘用和推优方面向基层人员和一线工作者倾
人员的论文、外语等不作具体要求,着重评价其服务水 斜;应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
平,以激励初级职称者向高级职称晋升。因中医师的成 方式、教育理念、临床实践等多方面完善中医药专业建
长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应当注重中医师编制比例和职称 设。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该校于 2020 年创办“岐黄
待遇的提升,持续为中医药人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学院”,建立了“长学制”教育体系,设置九年制本博连
· 2980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4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