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药房》2023年23期
P. 106

(3)出血情况。对治疗期间 2 组发生出血的患者根                                                b
                                                                            观察组     b
                                  [11]
          据 WHO 出血程度分级标准 进行评定并计算出血率。                                  100   对照组    b
          出血率(%)=发生出血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                                      80        a
          100%。                                                      血小板计数/×10 9  L -1  60
             (4)血小板输注率。分别计算 2 组患者治疗期间的                                 50
                                                                       40
          血小板输注率:血小板输注率(%)=接受血小板输注的                                    20
          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7                                14                               21
                                                                                        治疗时间/d
             (5)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               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1。
          况。统计 2 组患者在入组观察期间病案记录的所有                              图1 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
          ADR 并计算 ADR 发生率:ADR 发生率(%)=发生不良                     3.3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反应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治疗 21 d 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
          2.3 统计学处理                                           为 79.59% 和 6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
              采用 R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重复测量的数据进                         见表2。
          行正态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x ˉ± s 表示,                                 表2 两组患者有效率的比较
          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表                          组别         n   完全反应/例  有效/例  无效/例  复发/例   有效率/%
                                                              观察组         98   7       71   16       4   79.59 a
          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检验或 Fisher 精确检验。采用
                             2
                                                              对照组       157    3     102    41     11    66.88
          Kaplan-Meier生存方法研究治疗时间与累积达终点率之                         a:与对照组比较,P<0.05。
          间的关系,以 log-rank 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检验水                      3.4 2组患者累积达终点率对比
          准α=0.05。                                                观 察 组 与 对 照 组 患 者 的 累 积 达 终 点 率 分 别 为
          3 结果                                                81.32%与68.68%,中位有效时间分别为8 d和10 d,差异
          3.1 2组患者基本信息与基线临床特征                                 均有统计学意义(累积生存曲线经 log-rank 检验,P=
              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0.000 66),详见图2。
          BMI)、病程等基本信息以及血小板计数基线值比较,差                                   80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60
                表1 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与基线临床特征                                  累积达终点率/%  40
                        性别/例(%)        年龄/例(%)     BMI(x±s)/                                    观察组
           组别   n                                                      20                       对照组
                                                      2
                      男       女     18~65岁  >65岁   (kg/m)
           观察组    98  31(31.63)  67(68.37)  93(94.90)  5(5.10)  21.46±2.03
                                                                       0
           对照组  157  45(28.66)  112(71.34)  150(95.54)  7(4.46)  20.96±1.76
                                                                         0             3            6             9          12          15          18            21
                               病程/例(%)           血小板计数基线值                            治疗时间/d
           组别   n
                    3~12个月  13~36个月  37~60个月  >60个月  (x±s)/(×10  L )     剩余患者数量
                                                       9
                                                        -1
           观察组    98  22(22.45)  33(33.67)  18(18.37)  25(25.51)  18.27±6.59  98   98   95   39   20   17   15   14
                                                                         157   157   154   102   61     45     43     42
           对照组  157  28(17.83)  48(30.57)  35(22.29)  46(29.30)  19.76±7.15
                                                                    图2 2组患者累积达终点率的变化趋势
          3.2 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
                                                              3.5 2组患者出血情况与血小板输注率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基线值比较,差异无
                                                                  治疗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率分别为
          统 计 学 意 义(P>0.05)。 从 治 疗 第 8 天 [ 观 察 组 为
                                                              3.06%和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等级
                           9
                                                         9
                             -1
         (61.04±13.46)×10  L ,对照组为(52.11±12.06)×10
                                                              均为1级或2级;血小板输注率分别为31.63%和40.76%,
           -1
          L ]开始,2 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P<0.05)。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分别在
                                                                 表3 2两组患者出血率与血小板输注率的比较
          第 11、10 天达到峰值[观察组为(95.70±12.65)×10                                      出血情况            需血小板输注情况
                                                         9
                                      9
                                        -1
           -1
          L ,对照组为(66.75±9.94)×10  L ],并随后逐步回落                 组别      n   1级/例  2级/例  3~4级/例  出血率/%  例数  血小板输注率/%
                                                 9
          至相对稳定值[观察组为(78.91±11.32)×10  L ,对照                  观察组      98  2    1     0     3.06 a  31  31.63 a
                                                   -1
                                                              对照组    157   8    5     0     8.28  64    40.76
                                 -1
                               9
          组为(56.88±10.48)×10  L ],且2组峰值、稳定值的差
                                                                 a:与对照组比较,P<0.05。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随                        3.6 2组患者ADR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时间的变化趋势见图1。                                           观察组有 11 例患者有 ADR 记录,包括 6 例感染、3
          · 2912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3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3期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