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中国药房》2023年20期
P. 83
2.4 样品含量测定 欧氏距离
0 5 10 15 20 25
取不同批次八宝惊风散,按“2.2.2”项下方法制备成 A1
供试品溶液,再按“2.1”项下检测条件进样分析,按外标 A2
法计算各批次样品中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牛磺胆酸钠的 A3
含量,结果见表2。 C2
表2 不同厂家八宝惊风散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n=3) B2
胆酸 猪去氧胆酸 牛磺胆酸钠 B3
编号
含量/(mg/g) RSD/% 含量/(mg/g) RSD/% 含量/(mg/g) RSD/% B1
A1 1.481 6.1 1.772 8.1 1.511 5.9
C1
A2 1.389 1.801 1.586
A3 1.569 2.049 1.697 C3
B1 1.187 7.1 1.888 23.4 1.078 10.0 图2 9批八宝惊风散聚类分析树状图
B2 1.081 1.201 1.285 3 讨论
B3 1.244 1.415 1.291
3.1 测定方法的选择
C1 0.811 51.5 0.955 40.3 0.664 52.2
C2 1.711 1.389 1.752 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牛磺胆酸钠均为甾体类化合
C3 0.702 0.599 0.887
物,紫外吸收为末端吸收,使用常规的紫外检测器难以
均值 1.242 27.2 1.452 32.8 1.306 28.6
[7]
[6]
取得理想效果 。也有学者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或
2.5 样品数据分析 [8]
者衍生化方法 对其进行检测,但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灵
对表 2 数据进行描述性及探索性分析,结果显示,3
敏度相对较差,在待测成分含量较低时表现不佳,且待
个厂家样品之间胆酸、猪去氧胆酸和牛磺胆酸钠含量存
测成分的峰纯度无法考证,而衍生化方法的操作较繁
在一定差异,推测是由于投料的人工牛黄质量差异或者
琐。八宝惊风散处方药味复杂,人工牛黄处方量小,基
生产工艺不同导致的。A厂家样品3个成分的平均含量 质干扰严重,笔者前期尝试采用普通液相色谱法进行分
均高于其他2个厂家样品,且批间差异最小;C厂家样品 析,未能成功。因此,本研究采用灵敏度和选择性均更
3 个成分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其他 2 个厂家样品,且批间
高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进行测定。
差异较大。这表明 A 厂家样品中人工牛黄的质量和对 3.2 色谱条件及质谱条件的确定
生产工艺的控制能力可能优于其他 2 个厂家;C 厂家样 本课题组前期考察了乙腈-水、甲醇-水、乙腈-10
品的质量相对较差,批间差异大,质量控制不稳定。应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10 mmol/L乙酸铵溶液4个溶
用IBM SPSS软件,采用组间连接系统聚类法,以平方欧 剂系统,结果表明,水相采用纯水或乙酸铵溶液,有机相
氏距离为测度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 2。当欧氏距离 采用甲醇或乙腈对分离的影响均不大;考虑到乙腈柱压
为 7.0 时,9 批样品可聚为 3 类,A1~A3、C2 为第 1 类, 更小,添加乙酸铵与否对分离及灵敏度无影响,故最终
B1~B3 为第 2 类,C1、C3 为第 3 类,基本可以区分不同 选用了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本课题组还考察了等度和
厂家的样品;但 C 厂家有 1 批样品与 A 厂家的 3 批样品 梯度洗脱的区别,结果发现,梯度洗脱峰形较好,且梯度
归为一类,其可能原因为C厂家的人工牛黄原料批间差 洗脱对样品中吸附在色谱柱上的强保留杂质有较好的
异较大或生产工艺批间差异较大。上述结果表明,不同 洗脱作用,有利于延长色谱柱的寿命。因胆汁酸类成分
批次样品3个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厂 含有羧基,易形成负离子,因此质谱离子源采用了负离
家所用原料和生产工艺存在差异有关。 子模式电离。本课题组还比较了单四极杆模式及多反
以 3 个成分的含量为变量,对 9 批样品进行主成分 应监测模式,结果发现,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胆酸钠
分析,以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贡献率作为选择主成分的依 的分子离子均有较大响应,但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的二
据,结果,主成分 1 特征值为 2.589,贡献率为 86.285%, 级碎片离子响应较小。为了使建立的方法更加灵敏,本
是唯一主成分。计算3个厂家样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 研究选用了单四极杆模式。
A、B、C 3 个厂家样品的得分分别为 2.36~2.63、1.77~ 3.3 提取方法的考察
2.04、1.09~2.43,RSD 分别为 6.2%、7.2%、47.3%。以主 本课题组前期比较了甲醇直接提取和样品加稀盐
成分综合得分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图略)与含量 酸酸化后再以氯仿提取两种提取方法,结果表明,两种
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方法均能提取出胆汁酸类成分,但酸化后再用氯仿提取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0 · 2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