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中国药房》2023年18期
P. 15
条件下的RSD均不超过8.62%(n=6),表明样品稳定性 800 A组 300 C组
B组 D组
良好。 600 200
2.5 药动学实验 ( ng/mL ) 400 ( ng/mL )
c/
200 c/ 100
2.5.1 给药剂量的确定
0 0
根据现有的研究及美国FDA药量转换原则,大鼠灌 0 5 10 15 20 25 0 5 10 15 20 25
t/h t/h
胃 OLZ 剂量一般为 2~20 mg/kg,但由于 10 mg/kg 以上 A.单剂量给药 B.多剂量给药
的剂量会使大鼠出现明显的镇静效果,且根据本课题 图2 各组大鼠的药-时曲线图(n=6)
组前期研究结果,故将大鼠灌胃 OLZ 的剂量设定为 5 表3 大鼠体内OLA的药动学参数(n=6)
[7]
mg/kg 。YRTJ 临床使用中按每人每天 2 次、每次 1 袋、 参数 A组 B组 C组 D组
AUC 0-24 h/(ng·h/mL) 1 357.46±79.54 980.36±159.96 a 1 113.35±98.45 1 310.53±202.10
每袋 10 g 计,参照 FDA 药量转换原则及本课题组前期 AUC 0-∞/(ng·h/mL) 1 358.65±79.96 981.85±159.58 a 1 123.72±101.27 1 374.91±345.07
药理毒理学研究结果,将大鼠灌胃 YRTJ 的剂量设定为 MRT 0-24 h/h 2.60±0.20 4.09±0.41 a 4.91±0.18 6.05±0.39
MRT 0-∞/h 2.63±0.20 4.13±0.41 a 5.19±0.17 5.93±0.25
0.972 g/kg。 CLz/F/(mL·kg/h) 3.69±0.23 6.12±5.21 a 4.48±0.40 3.78±0.71
2.5.2 单剂量给药实验 t 1/2/h 2.40±0.40 2.51±0.42 3.38±0.70 4.02±2.56
t max/h 0.58±0.20 0.92±0.59 1.00±0.10 0.92±0.59
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 6 只,给药 c max/(ng/mL) 540.86±41.15 224.40±26.30 a 204.25±23.21 191.64±38.76
前所有大鼠禁食 12 h,自由饮水。A 组大鼠灌胃 OLZ a:与A组比较,P<0.05。
(5 mg/kg);B 组大鼠先灌胃 OLZ(5 mg/kg),1 min 后再 3 讨论
灌胃 YRTJ(0.972 g/kg)。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 5、1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同时或先后序贯服用两
30 min和1、2、3、6、8、12、24 h于大鼠眼眶静脉丛采血约 种及以上药物。一方面是出于治疗需要,另一方面是为
0.2 mL,置于肝素化的EP管中,于4 ℃、3 000 r/min离心 了增加疗效,减少药物毒副作用。但是服用两种及以上
10 min,取上层血浆,保存于-20 ℃冰箱中,待测。 药物容易引起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其中一种或
[8]
2.5.3 多剂量给药实验 多种药物的药效或毒性发生改变 。其中,体内药动学
的改变是最常见的原因,药物之间通过影响其体内的吸
将SD大鼠随机分为C组和D组,每组6只。C组大
收、分布、代谢、排泄,从而导致血药浓度发生改变,进而
鼠灌胃OLZ(5 mg/kg);D组大鼠先灌胃OLZ(5 mg/kg),
影响药物疗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9―10] 。近年来,中西药
1 min 后再灌胃 YRTJ(0.972 g/kg)。两组均每天给药 1
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手段。合理的中西
次,连续给药 14 d。其余操作同“2.5.2”,给药后采血时
药联用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反之则
间为末次给药后。
会影响药物疗效。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可能存在多种相
2.5.4 数据处理
互反应,从而影响化学药的疗效。因此,药动学研究成
取不同时间点的血浆样品,按“2.3”项下方法处理
为了探讨中西药相互作用的一个重要手段。
后,再按“2.1”项下条件进样分析,记录峰面积,根据随行
本研究初步探讨了YRTJ对OLZ在大鼠体内药动学
的回归方程计算OLZ浓度。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
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组大鼠OLZ的tmax均小于2 h,这与
件进行数据分析并作图,数据以x±s表示,以独立样本t
[11]
文献报道一致 。在单剂量给药中,与单用 OLZ 比较,
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水准α=0.05。采用DAS 2.0软
OLZ 与 YRTJ 联用后 OLZ 的 AUC0-24 h、AUC0-∞、cmax均显
件,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药-时
著降低,MRT0-24 h、MRT0-∞ 、CLz/F 均显著延长,说明
曲线见图 2,药动学参数见表 3。由表 3 可知,在单剂量
YRTJ 可能会降低 OLZ 的吸收;但在多剂量给药中,
给药中,与 A 组比较,B 组大鼠 24 h 内的药-时曲线下面 YRTJ对OLZ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积(area under the concentration-time curve within 24 h, 单剂量给药与多剂量给药的药动学参数结果存在
AUC0-24 h )、AUC0-∞ 、峰 浓 度(maximum concentration, 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中药含有多种成分。中药复方制剂
cmax )均显著降低(P<0.05),24 h 内的平均滞留时间 的化学成分复杂,在与其他化学药联用时,可能其中的
(mean resident time within 24 h,MRT0-24 h )、MRT0-∞、表 有效单体成分会影响化学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观清除率(apparent clearance,CLz/F)均显著延长(P< 和排泄。当单剂量给药时,YRTJ 对 OLZ 的药动学过程
0.05);在多剂量给药中,C 组与 D 组大鼠的药动学参数 可能产生了直接作用,从而导致了较大的药动学差异;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多剂量给药时,YRTJ 对 OLZ 的药动学过程可能是一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8 · 2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