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中国药房》2023年14期
P. 129
3.1.2 扩大波长适用范围 光热转换效率,并能保证药物的装载分布,防止药物的
[30]
[29]
临床使用的波长多在可见光或近红外光Ⅰ区,但研 非必要聚集,且可高效产生ROS 。例如,Sun等 利用
究显示光疗剂在808 nm及近红外光Ⅱ区1 064 nm等处 热休克蛋白 90 抑制剂藤黄酸(gambogic acid,GA)修饰
[21]
具备更高的光热转换效能和组织穿透性 ,因此可考虑 COF构成COF-GA,在保证制剂生物相容和降低肿瘤耐
通过改变光疗剂的材料来扩大波长使用范围,进一步提 热性的基础上,COF-GA的光热转换率达到了36.4%,显
高其光响应性能。镧系元素离子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 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并降低了其对正常乳腺组织的热损
粒(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具有宽吸收的 伤。Ma等 使用月桂酸和硬脂酸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光
[31]
能力,可以将近红外光转化为局部可见光或紫外光,其 触发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再将其与
与Au和Ag等金属纳米颗粒组合后,还可通过表面等离 PDA、DOX 溶解于磷脂溶液中,合成了一种球状纳米颗
子体共振效应促进其近红外光吸收,提高光转换效率, 粒,经 PDA 修饰后,该纳米粒的吸收光谱扩展到近红外
[22]
实现 UCNPs 在组织中的深度穿透 。例如,Zhang 等 [23] 光区域,在808 nm波长的光照射刺激后,其光热转换率
3+
3+
使用镧系离子镱(Yb )和钕(Nd )敏化 UCNPs,使其上 为40%,光响应性能显著提高。
转换发射能力大幅增强,并合用汞菁 540(MC540)和铁 3.2 增加靶向性
酞菁(FePc)两种光敏剂共同加载到 mSiO2 中,涂覆在 3.2.1 靶向免疫系统
UCNPs 表 面 ,制 成 UCNPs@mSiO2-FePc-MC540 用 于 当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配体结合后,细胞会释放
PTT/PDT协同治疗(808 nm)。研究显示,该材料可使小 信号调节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粒细胞转运,并激活树突
鼠乳腺癌细胞存活率降至10%以下,肿瘤体积缩小为原 状细胞、T 细胞和 B 细胞,进而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抑制
[22]
来的10%。Chu等 将硫化银铋(AgBiS2 )纳米晶体包裹 乳腺癌细胞扩增。因此,可考虑采用抗体靶向癌细胞治
镧系核壳UCNPs,可在PTT/PDT(808 nm)协同作用下显 疗策略治疗乳腺癌 。Liu 等 通过偶联耐酸连接剂与
[32]
[33]
[21]
著缩小小鼠肿瘤组织。Li 等 使用超薄层双氢氧根 Toll 样受体 7 激动剂,制备了一种具有 PDT 效应的纳米
(LDHs-U)负载低毒性Ag@Ag2O核壳纳米粒子,构建了 免疫调节剂,该制剂在近红外光和肿瘤酸性微环境作用
Ag@Ag2O/LDHs-U 纳米片,利用 Ag 表面等离子共振在 下可释放Toll样受体7激动剂,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强细
1 064 nm 波 长 处 表 现 出 的 较 高 的 光 热 转 换 效 率 胞毒性CD8 T细胞的浸润并介导免疫原性癌细胞死亡,
+
(76.9%),显著改善了Ag@Ag2O光热转换效能和穿透性 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低等问题。 活性细胞膜可以将纳米颗粒伪装成细胞,使其具有
3.1.3 增加光吸收 膜抗原和膜结构,进而延长纳米颗粒在体内的血液循
除改变波长之外,通过改变剂型的结构来扩大光照 环,减少肝脏和肾脏拦截。纳米粒子经癌细胞膜包裹后
比表面积以增强红外吸收是改善光响应的另一途径。 具有更好的同源肿瘤组织靶向能力、穿透能力和免疫逃
[34]
[24]
例如,Wang 等 利用层状纳米粒子 MnO2和硫代亚锑酸 逸能力,在与抗体合用时还可提高靶向治疗效率 。如
银(Ag3SbS3 )较大的比表面积结构及等离子共振制成的 有学者采用癌细胞膜包裹的黑磷量子点(BPQDs)和镧
多功能治疗剂具有较高的光热转换效率,有望应用于肿 系 UCNPs(CM@UCNP-RB/PTD)分别与抗细胞程序性
[25]
瘤的协同治疗。基于层状结构优势,Liu 等 利用透明 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抗
质酸(hyaluronic acid,HA)和 PDA 修饰负载 ICG 的硒化 体、CD73阻断剂合用后,上述新制剂均可通过靶向乳腺
钼(MoSe2 )片状堆积纳米颗粒构建了MoSe2@ICG-PDA- 癌细胞产生PDT/PTT效应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诱导
HA,该材料在 808 nm 近红外光照射下可促进 PDA 和 激活免疫活性微环境,促进局部和全身抗肿瘤免疫反
ICG 释放,其释放量是生理条件下的 5 倍。除层状结构 应,最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 [10,35] 。
外,球状结构也具备较好的红外光响应性能,如可利用 3.2.2 靶向乳腺癌细胞
碳基纳米材料近红外光区宽吸收和球状结构优势在中 在乳腺癌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中,CD44、多巴胺、
空孔壳结构的碳球中装载药物和光热剂,可实现化疗/ 叶酸和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PTT 协同治疗乳腺癌 [26―27] 。例如,有学者使用具有高光 receptor 2,HER2)受体是最常见的靶向受体蛋白。Lin
[36]
热转换性能的中空孔壳结构的聚吡咯(polypyrrole, 等 使用 PDA 偶联纳米零价铁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成
PPY)纳米囊泡搭载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不仅 的新制剂,可在近红外光(808 nm)照射下快速靶向多巴
可保证光疗辅助化疗的效率,还抑制了 99.34% 乳腺癌 胺受体阳性的 MCF-7 细胞,实现 PDT/PPT 协同治疗。
[28]
细胞的生长 。共价有机骨架(covalent-organic frame‐ Panikar 等 使用脂质体包裹 DOX 和附着 MB 的镧系
[37]
work,COF)作为一类新兴的结晶多孔高分子材料,具有 UCNPs,再在其表面偶联抗 HER2 肽配体后,实现了
较高的热稳定性。纳米级COF因具有规则的多孔结构, PDT 联合化疗协同靶向治疗乳腺癌。体外实验表明,
作为光疗剂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增强光吸收、提高 HER2 阳性乳腺癌 SKBR-3 细胞在 975 nm 光的刺激下,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4 · 17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