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124
系 。通过配伍,使药与药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一系 可以促进红景天中有效成分溶出,从化学成分变化方面
[2]
列的生化反应,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等作用。研究中药 揭示了红参和红景天的配伍增效机制。张世洋 研究发
[8]
复方配伍机制不仅对阐释中医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现,白术配伍人参后可使人参皂苷的含量上升,并且配
对中药复方的发展更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业界对 伍后出现了新的皂苷类化合物,而该化合物在白术和人
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略主要从药效物质分 参提取物中均未被发现,说明中药配伍后化学成分的变
[9]
析和药理信号通路分析两方面进行,并取得了一系列有 化不仅有含量变化,还有种类的增加。刘立等 研究发
价值的创新性成果。药效物质分析主要是通过研究配 现,红花和当归配伍后,阿魏酸、香豆酸、绿原酸、羟基红
伍前后中药化学成分的变化、入血药源成分的差异及药 花黄色素A的含量均大于单味药中的含量,说明二者配
动学特征与参数变化来进行;药理信号通路分析的方法/ 伍有助于上述4种有效成分的溶出,这为当归和红花配
策略主要有网络药理学技术、信号通路指标检测及代谢 伍的协同增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证据。
组学技术。本文对当前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 中药配伍后除了会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种类,还
[10]
略(图1)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会对毒性成分的浸出与合成产生影响。Sun等 研究发
1 基于药效物质分析的中药复方配伍机制 现,四逆汤中的附子为强心药,其强心成分为消旋去甲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是中药复方在治疗疾病过程中 乌药碱,当附子单用时强心作用不明显、不持久且有毒
发挥药效作用的化学物质,通过研究配伍后是否有新物 性;以甘草、干姜配伍成四逆汤后,甘草、干姜降低了附
质生成、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含量变化等来揭示中药复方 子中生物碱的含量,起到解毒、佐制的作用,从而使整个
[3]
配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复方的强心作用持久、显著,且毒性下降了 3/4。洪博
1.1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等 通过对狼毒大戟和大枣配伍前后主要成分的研究
[11]
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其化学成分的组 发现,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B和狼毒乙素的含量在和
合,不仅仅是各单味药化学成分简单加和的结果,而是 大枣配伍后分别降低了 18.53% 和 44.46%,说明两药配
[4]
化学成分的综合作用体现 。每一种中药都含有许多种 伍后可使狼毒大戟中的毒性成分含量显著降低,体现了
[12]
化学成分,而从化学成分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单 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机制。邵珠莹等 研究发现,关木
味中药中的多种成分使其具有多种功能;而中药复方是 通与干姜配伍后可使马兜铃酸A的含量显著降低,说明
由2种或2种以上中药组成,与单味中药相比,其成分更 两药配伍后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马兜铃酸A的溶出率
[5]
[13]
多、更复杂 。总而言之,中药复方的独特疗效是通过其 显著下降,从而减轻了关木通的毒性。栗焕焕等 对甘
中多种有效成分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中药复方的化学 草配伍吴茱萸后化学成分的研究发现,甘草中甘草多
成分变化是由于其中各种成分相互作用发生简单的物 糖、甘草酸和甘草苷3种主要成分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
[6]
[7]
理变化或复杂的化学变化所导致的 。李晶等 研究发 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吴茱萸中生物碱成分吴茱萸碱
现,红参和红景天配伍后,红景天中的活性成分没食子 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降低,其中甘草多糖、甘草酸的影
酸、红景天苷和没食子酸乙酯含量显著升高,说明红参 响较大,从而缓和了吴茱萸的毒性。
配伍复方
升降浮沉 七情和合 君臣佐使 四气五味
配伍机制研究 分析复方中各味药的作用
阐释复方配伍机制
方法/策略
药效物质分析 药理信号通路分析
中药化学成分分析 入血药源成分分析 药动学分析 网络药理学 信号通路指标检测 代谢组学
配伍前后化学成分 配伍前后入血成分 配伍前后活性成分 配伍前后靶点、通 配伍前后通路中关键蛋 配伍前后差异代谢物
种类、含量 含量和数量 药动学参数 路数量 白、基因表达 及功能通路
图1 中药复方配伍机制的研究方法/策略
· 1394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