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中国药房》2023年11期
P. 10

表4 GLP-1RA类药物国内外临床应用循证指南共识
           发布时间        指南         推荐
           2019年  ESC/EASD:糖尿病、糖尿病前期与心 (1)对于T2DM伴CVD患者,或极高危/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或度拉糖肽以减少心血管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非致死性卒中)(Ⅰ,A);
                血管疾病指南 [8]        (2)对于T2DM伴CVD患者,或极高危/高危心血管风险的患者推荐使用利拉鲁肽,可降低死亡风险(Ⅰ,B)
           2020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 (1)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T2DM患者,无论其HbA 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类药物(A);
                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上) [4]  (2)合并CKD的T2DM患者,无论其HbA 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2021年  ESC:心血管疾病临床预防指南 [9]  (1)对于T2DM伴ASCVD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或SGLT-2i类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改善心、肾结局(Ⅰ,A);
                                  (2)对于T2DM伴靶器官损害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或SGLT-2i类药物以减少未来心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Ⅱb,B);
                                  (3)对于不合并ASCVD、心力衰竭或CKD的T2DM患者,推荐在综合评估未来心血管或心、肾风险基础上,考虑使用GLP-1RA或SGLT-2i类药物(Ⅱa,B)
           2021年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微血管并发 (1)对于确诊DKD的T2DM患者,无论其血糖是否达标,若eGFR≥45 mL/min,均推荐使用SGLT2i类药物以延缓DKD进展(A);
                症学组: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 (2)对于无法使用SGLT2i或使用后血糖不达标的T2DM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延缓DKD进展证据的GLP-1RA类药物(A)
                (2021年版) [10]
           2021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能力建设和继续 (1)肥胖的T2DM合并CVD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需同时考虑药物对体质量和CVD的影响:SGLT2i、GLP-1R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可不同程度地减轻体质量;
                教育中心: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 (2)已明确合并ASCVD的患者,应考虑优先选用对血糖和体质量控制有益,且证实有心血管获益的SGLT2i或GLP-1RA类药物;
                专家共识 [11]         (3)T2DM合并CVD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如无禁忌证或不耐受,建议使用二甲双胍,但不建议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对于存在二甲双胍禁忌证或不耐受,
                                  建议使用具有心血管保护证据的GLP-1RA或SGLT2i类药物作为一线降糖药物;
                                  (4)T2DM合并CVD患者降糖药物联合治疗:无论基线HbA 1c或个体化HbA 1c目标值如何,建议在二甲双胍基础上联合具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对于T2DM合并
                                  ASCVD患者可优先考虑联合经证实带来心血管获益的GLP-1RA或SGLT2i类药物,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5)T2DM合并CVD伴CKD患者降糖药物的选择:若患者无禁忌证并可耐受,推荐二甲双胍起始治疗,建议在二甲双胍基础上优先联合有心、肾获益证据的SGLT2i或GLP-1RA
                                  类药物
           2021年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中国心 合并其他ASCVD危险因素的成年T2DM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即便血糖已控制,也应考虑选择有心血管获益的GLP-1RA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病风
                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12]    险(Ⅱa,B)
           2022年  ADA/EASD:2型糖尿病高血糖治疗共 (1)推荐存在心血管获益证据的GLP-1RA类药物作为合并ASCVD或ASCVD高危风险的T2DM的一线治疗药物;
                识 [13]            (2)合并CKD的T2DM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类药物可考虑选用GLP-1RA类药物;
                                  (3)按照减轻体质量效力,司美格鲁肽减轻体质量效力为非常强、度拉糖肽和利拉鲁肽减轻体质量效力为强
           2022年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 对于老年T2DM患者治疗时合并ASCVD或高风险因素、CKD或心力衰竭时,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优先选择GLP-1RA或SGLT-2i类药物(Ⅰ, A)
                会: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
                (2022年版) [14]
             ESC: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ADA: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GLT2i:钠-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odium-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 2 inhibitor);CKD: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eGFR:估算的肾小球
          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DKD: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表5 GLP-1RA类药物临床试验中血糖和体质量变化
           药品       研究药物及对照药物                                      HbA 1c基线值(变化值)/%     体质量基线值(变化值)/kg
           艾塞那肽注射液  与二甲双胍和磺酰脲类药物联用,艾塞那肽10 μg vs. 安慰剂,30周           8.5(-0.8) vs. 8.5(+0.2),P<0.000 1  98.4(-1.6) vs. 99.1(-0.9),P≤0.05
                    与二甲双胍联用,艾塞那肽10 μg vs. 安慰剂,30周                  8.2(-0.8) vs. 8.2(+0.1),P<0.000 1  100.9(-2.8) vs. 99.9(-0.3),P≤0.05
                    与磺酰脲类药物联用,艾塞那肽10 μg vs. 安慰剂,30周                8.6(-0.9) vs. 8.7(+0.1),P<0.000 1  95.2(-1.6) vs. 99.1(-0.6),P≤0.05
           利拉鲁肽注射液  LEAD3系列研究 ,共52周,利拉鲁肽1.8 mg vs. 格列美脲            8.3(-1.14) vs. 8.4(-0.51),P<0.000 1  92.8 (-2.45) vs. 93.4(+1.12)
                            [19]
                            [20]
                    LEAD2 系列研究 ,联合二甲双胍26周,利拉鲁肽1.8 mg vs. 格列美脲      8.4(-1.00) vs. 8.4(-0.98)  88.00(-2.79) vs. 89.0(-0.95)
           贝那鲁肽注射液  Ⅱ期临床试验,贝那鲁肽0.2 mg vs. 安慰剂,12周                  8.21(-0.52) vs. 8.06(+0.10)  无相关数据
                             [21]
           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 DURATION系列研究 ,共28周,甘精胰岛素治疗背景下,艾塞那肽微球2 mg vs. 安慰剂  8.51(-0.96) vs. 8.50(-0.23) a  94.15(-1.04) vs. 94.13(+0.46) a
                               [22]
           利司那肽注射液  GetGoal-M-Asia系列研究 ,共24周,二甲双胍和(或)磺酰脲类药物治疗背景下,利司那肽20 μg vs. 安慰剂 7.95(-0.83) vs. 7.85(-0.47) a  73.18(-1.50) vs. 72.74(-1.24) a
                                                                                                    a
           度拉糖肽注射液  AWARD-CHN1系列研究,共26周 ,度拉糖肽1.5 mg vs. 格列美脲       8.0(-1.48) vs. 7.90(-0.90) a  69.7(-1.5) vs. 69.1(-0.9),P<0.005
                                   [23]
                               [24]
                    AWARD-CHN2系列研究 ,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治疗背景下,52周,度拉糖肽1.5 mg vs. 甘精胰岛素  8.5(-1.47) vs. 8.3(-0.89) a  73.6(-1.47) vs. 73.4(+0.97) a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 SUSTAIN China系列研究 ,共30周,二甲双胍和或磺酰脲类药物治疗背景下,司美格鲁肽1 mg vs. 西格列汀 8.1(-1.70) vs. 8.1(-0.85)  76.4(-4.2) vs. 73.7(-0.4)
                               [25]
                                                                                a
           聚乙二醇洛塞那肽注 PLEASE1系列研究 ,洛塞那肽0.2 mg vs. 安慰剂               8.50(-1.34) vs. 8.60(-0.17),P<0.000 1  71.9(-0.62) vs. 72.8(-0.78)
                             [26]
           射液       PLEASE2系列研究 ,联合二甲双胍,洛塞那肽0.2 mg vs. 安慰剂         8.50(-1.14) vs. 8.60(-0.35),P<0.001  73.6(-0.4) vs. 73.8(-0.8)
                             [27]
                                                                                a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 二甲双胍和(或)吡格列酮治疗背景下,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vs.德谷胰岛素vs.利拉鲁肽  8.30(-1.91) vs. 8.30(-1.44) vs. 8.30(-1.28) 87.20(-0.50) vs. 87.40(+1.60) vs. 87.40(-3.00)
           注射液
             a:最小二乘平均值
                                                                          [42]
          4 GLP-1RA类药物安全性指导                                   罕见不良反应 。研究报道,与安慰剂组相比,利拉鲁
          4.1 GLP-1RA类药物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案                             肽组患者的胆囊疾病风险增加,但多数为轻度或中
                                                                [28]
              GLP-1RA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大,胃肠道相关                       度 ;若与其他降糖药物(如磺酰脲类药物或胰岛素)合
          的不良反应很常见,但大多数为轻症,随时间推移可逐                            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若采用皮下注射,可能会
          渐缓解,患者可以耐受。有研究显示,GLP-1RA 类药物                        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皮疹和红斑。
                                                                                                   [43]
          可能增加胰腺炎发生风险,但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属于                                皮下注射肽类药物会形成对应的抗体 。Fineman
          · 1284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1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1期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