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中国药房2023年10期
P. 39
3.2.2 小白薇不同萃取物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
响 如图2所示,正常组大鼠肝脏小叶组织完好,形态正
常;模型组大鼠肝脏小叶结构明显缺损,有炎性细胞浸
润,存在大量的脂肪空泡,显示肝损伤模型建立成功。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分
界清楚,无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空泡减少,表明肝
A.正常组 B.模型组 损伤均有所改善,其中 TYSA 组的脂肪空泡最少,肝损
伤改善最为明显。
C.水飞蓟宾组 D. TYS组
A.正常组 B.模型组
E. TYSA组 F. TYSB组
图1 各组细胞内脂滴沉积的显微镜图(油红 O 染色,×
C.水飞蓟宾组 D. TYS组
400)
表3 各组细胞内 Keap1、Nrf2、HO-1 mRNA 表达水平
比较(x±s,n=3)
组别 Keap1 Nrf2 HO-1
正常组 0.50±0.01 0.50±0.01 0.50±0.01
模型组 0.40±0.01 a 0.48±0.01 a 0.48±0.01 a
水飞蓟宾组 0.50±0.01 b 0.49±0.01 0.48±0.01
TYS组 0.50±0.01 b 0.48±0.01 0.48±0.01 E. TYSA组 F. TYSB组
TYSA组 0.50±0.01 b 0.50±0.01 bcd 0.50±0.01 bcd
TYSB组 0.53±0.01 b 0.48±0.01 0.48±0.02 图2 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显微图(HE染色,×200)
a:与正常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较,P<0.05;c:与TYSB组 3.2.3 小白薇不同萃取物对大鼠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
比较,P<0.05;d:与TYS组比较,P<0.05
标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 TC、TG、
3.2 体内实验
LDL-C 含量和 ALT、AST 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
3.2.1 小白薇不同萃取物对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
HDL-C 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
肝脏指数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
药组大鼠血清中 TC、TG、LDL-C 含量和 ALT、AST 活性
肝脏湿质量、肝脏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
均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TYS组、TYSB组除
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水飞蓟宾组、TYS 组、
外)均显著升高,其中 TYSA 组的 TC、ALT、AST、HDL-
TYSB组除外)、肝脏湿质量、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
C、LDL-C 变化较 TYS 组、TYSB 组更明显(P<0.05)。
0.05)。结果见表4。
结果见表5。
表4 各组大鼠体质量、肝脏湿质量、肝脏指数的比较 3.2.4 小白薇不同萃取物对大鼠肝组织中 MDA、GSH
(x±s,n=6)
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
组别 体质量(18周)/g 肝脏湿质量/g 肝脏指数/% 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和GSH
正常组 509.67±26.33 12.12±0.92 2.39±0.14
模型组 557.42±38.63 a 18.98±4.35 a 3.68±0.88 a 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
水飞蓟宾组 543.05±32.53 13.92±1.66 b 2.52±0.14 b 大鼠肝组织中MDA 含量均显著降低,SOD 活性和GSH
TYS组 525.15±32.77 13.77±1.80 b 2.55±0.25 b 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TYSA组的MDA、GSH
TYSA组 504.53±31.15 b 12.20±1.27 b 2.50±0.31 b
TYSB组 522.18±26.94 12.20±1.91 b 2.29±0.17 b 变化较 TYS 组、TYSB 组及 SOD 变化较 TYSB 组更明显
a:与正常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5)。结果见表6。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0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0 · 1185 ·